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作文课“教什么”和“怎样教”──兼谈《作文台阶训练设计》杨西龙语文教师有三怕:一怕上作文课,二怕听作文课,三怕改作文。其症结在于:作文课讲什么,怎样讲,怎样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怎样改。教什么教什么,是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勇敢     
倪斌 《奇闻怪事》2005,(6):45-46
上课了,我疾步走上讲台,发现黑板上写着“谁擦就是狗”几个大字。太不像话了,十一、二岁的孩子什么都敢做,竟然在传播知识的黑板上写这样的话,而且还故意让我看见,真是岂有此理。我来不及细想,一把将书放在讲台上,孩子们都惊异地抬起头,茫然地看着我。“谁写的,请上来擦掉!”我的语气并不严历,只希望“作者”能快快让这“杰作”消失。同学们七嘴八舌,声音并不大,矛头指导向了调皮大王小陆。小陆四周望望,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4.
期末复习时,望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显得十分紧张的面孔,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此时,我突发奇想:如果让学生自己来出期末的试卷,也许学生不会那么紧张。于是,我大声也说:“同学们,本期的期末考试我们来一次改革,试卷由同学们来命题。”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老师,你真好!”“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啦”……孩子们的那种高兴劲真是无法形容。  相似文献   

5.
英语作业一直是件让我头疼的事,写作业的同学天天不落,而偷懒的也大有人在。小学生学习英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为了能够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后进行消化,达到“学而时习之”的作用,所以在新学期里我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课后作业。希望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爆笑课堂     
作文课上,玉米博士叫起平时最捣蛋的喳喳:“作的理想是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喳喳一挺胸脯,答:“我想当个建筑师。” 博士很兴趣地问:“为什么要选择搞建筑呢?” 喳喳一指长方形的教室,说:“假如我当上建筑师,我要把教室变成圆形的。” “为什么呢?”博士不解。 “以后您再让我墙角罚站,就不可能啦。”  相似文献   

7.
《可贵的沉默》讲述了一个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自己孩子身上的真实故事。当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孩子们一如文中的学生默默无语了。“你们想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我们的让孩子走近父母的实践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我相信,只要抓住这个契机,我们的孩子就“再也不会沉默”。  相似文献   

8.
说到作文,不仅是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的事情,更是老师们最难以攻克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曾经做了很多次尝试。其中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我列举过曹雪芹写作和修改《红楼梦》的例子,也曾以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例,更以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敲”二字为例。来说明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古人云:“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一点也不错。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谈一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  相似文献   

9.
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令我最头痛的莫过于作文,对学生来讲,难于对付的也是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说明作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对于作文教学这一“老大难”很有必要一起探究。下面就如何上好作文课,变“老大难”为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近几年来一直是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此,笔者想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1、作文命题要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要把题目出在学生心坎上,使之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写“我”熟悉的人或事物,反映“我”所经历过的生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描绘“我”喜欢的景致,抒发“我”乐于抒发的情感;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说“我”感兴趣的话,谈论自己喜欢谈论而又能谈论出“道理”来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田芳 《奇闻怪事》2006,(7):86-86
学生上课传纸条也许是每个老师深恶痛绝的事,学生不仅不听课还传纸条简直是没有天理了。可是纸条也有它的妙用。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位外国老师让孩子们在纸条上写同学的优点,一些平时不受关注的孩子也收到别人赞美的纸条十分兴奋,甚至留在钱包深处。且一直在暗中按纸条上的希望去做,最终成为当年孩子们眼中的英雄。今天我上课,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课,我想让孩子们认识到别人眼中的他们.于是采用了这个方式,效果挺不错。我让孩子们每人准备十张小纸条,给十个同学写上优点和缺点,传给他们。开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2.
[案例1]一次课外活动,学生让我和他们做游戏。我说:“咱们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我当鸡妈妈。”孩子们都欢呼雀跃着围拢过来。很快,我的后面就排了一串“小鸡”,有男生也有女生,几乎全班都来了。我们跑着,笑着,叫着……玩得特别开心。活动结束后,亚亚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我对你说一件事,你千万别生气。”  相似文献   

13.
郎华斌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102-102,126
最近在央视新闻频道的《周末》节目中,看到“最真实的表演天才”——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那一举一动,那一哭一笑,都令我们心灵纯净。这不禁让我想起同事们也经常在谈论的话题,为何在校园艺术节上初中的孩子不如小学生表演的节目好?为何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那本真的笑越来越少?看着渐渐长大已上高中的女儿,回顾这些年在她身上所发生的成长变化,不得不让我再去深思: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设计说明:本课教材:鄂教版二年级(下);本课内容:是以“快乐的想象”为话题组织材料的说写训练;本课的教学:沿用《画满画儿的圆月亮》中可爱的小松鼠一角,为学生创设在月亮上写话的快乐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探究与发现”,展示“我的作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敞开心扉来讲述和书写。  相似文献   

15.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6.
何捷 《奇闻怪事》2005,(5):37-37
200个要求认读的生字;356个能正确书写的新词;32篇课文;八个语文园地:各种句式的训练,外加8篇独立阅读课文……刚接班一个学期的我,面对这些复习内容以及尚且幼稚的孩子们,真有点不知如何下手。偏偏这时,全校又进入语、数课各半天的“总攻”阶段,我不愿天真的孩子们用健康去换取一时的高分,一直在想着如何“走捷径”,让这死气沉沉的复习课沸腾起来。  相似文献   

17.
另一种感动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上,我的手凉凉的,一直在冒汗。“千万不能出纰漏”,心想:“让我顺顺利利地上完这堂课吧,可不能在其他学校的领导面前出丑啊!”  相似文献   

18.
李秋 《奇闻怪事》2005,(5):46-47
在孩子们眼里,黑夜是一个暗淡而神秘的世界,它与恐惧、期待、依恋等多种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孩子们经常会说:“黑夜很黑,我怕!”为什么要有黑夜呢?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造成小班幼儿。怕黑夜的因素很多,如:奇怪的声音、陌生的物体、家长欺骗或恐吓孩子的语言(如鬼来了)等等,长期积累就会形成对黑夜恐惧的消极情绪。为了让孩子能够认清黑夜及感受黑夜的独特美,“我不怕黑夜”的主题教育活动也就随之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让学生结合挂图及工具书理解诗意。一生指出:“工具书上的‘蓬头’意思是‘头发蓬乱’,为什么课本插图上的小男孩头发却一丝不乱呢?”我定睛一瞧,可不是嘛。于是我称赞道:“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像他一样,不唯书、不唯师,独立思考,坚持真理。”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的眼睛似乎更亮了。  相似文献   

20.
“耶!”“耶!”,四(1)班教室里“耶”声四起。我一听就知道是孩子们一定又遇到高兴的事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