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高校两课教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增强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提出了建立高素质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心理咨询,完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实践体验;职业生涯教育和生存拓展训练等建议措施,为高校有效实施生命教育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自杀等现象屡屡发生,令人堪忧,急需生命教育,但目前高校缺乏生命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可降低大学生自杀率,健全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途径有:开设“生命教育”课,使其规范化;开展心理健康、性教育、安全、毒品预防、艾滋病预防等专题教育,营造良好生命教育氛围;开展认识体验生命实践活动,增强生命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对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开展救护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进行研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前提,而基本的生命救护知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救护教育的最佳途径。可通过加强宣传、救护知识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等途径来实施救护教学,以期为我国高校的救护教育起到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家庭、学业、就业等压力的不断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突出,学生中的心理弱势群体问题亟待解决,究其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因素,我国目前的高校心理咨询系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而心理咨询平民化、简单化是未来的趋势,心理咨询应具有公益性,引导性,多渠道性等特点,可以尝试开设"心理咨询超市",最大程度消除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隔阂和陌生感。  相似文献   

5.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甘南州高等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地校风和学风,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身公民意识;通过强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等一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家庭、学业、就业等压力的不断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突出,学生中的心理弱势群体问题亟待解决,究其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因素,我国目前的高校心理咨询系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而心理咨询平民化、简单化是未来的趋势,心理咨询应具有公益性,引导性,多渠道性等特点,可以尝试开设"心理咨询超市",最大程度消除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隔阂和陌生感。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指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但我国高校目前还缺少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其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观照是丰富、全面而深刻的。将生命教育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以生命教育的视阈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指导教学实践,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拓宽了生命教育的途径,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同时进行生命教育。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境中,增加对个体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生命质量、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防止和减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重要措施。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中蕴涵着开展生命观教育的大量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白生命的神圣性,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死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借鉴传统生命哲学,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要有五条途径:其一,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二,要渗入到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中;其三,要开设中国传统哲学的讲座和选修课;其四,在心理咨询中要重视传统生命哲学;其五,要利用好网络。  相似文献   

10.
智月香 《科技信息》2013,(12):94-95
本文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大学生的"三生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三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加强"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并提出,通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努力畅通实施"三生教育"的渠道等途径,加强大学生"三生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