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细砂进行砂中泥块含量试验时,多次遇到这两个问题:制备不出足够的试样,即用5000g样品制备出的试样远远低于标准规定的400g;砂中泥块含量的试验值明显偏大,感觉不正常.为了弄清楚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所在,笔者进行一些分析探讨.首先怀疑实验操作环节有问题,于是组织多名试验人员对照标准对同一细砂样品进行试验,可上述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水利与建筑行业在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预拌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对其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宁夏地区白云碎屑灰岩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泥块含量和针片状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抗冻性,并通过SEM分析观察泥块含量对混凝土密实性和黏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最大粒径对预拌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小;随着粗骨料泥块含量的增大,预拌混凝土工作性能明显降低;随着针片状骨料含量的增加,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呈降低趋势;通过SEM技术发现骨料中泥块含量增加将导致不同程度的结构薄弱区和缺陷。【结论】通过对预拌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宁夏地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为地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择海南岛琼北地区发育典型的砖红壤作为研究对象,对43个砖红壤样品中的Pb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琼北地区砖红壤中Pb的平均含量比海南岛砖红壤背景值高;地貌条件对砖红壤中Pb含量的分异有显著影响;从不同母质砖红壤中Pb分布特征来看,花岗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中Pb富集于心土层和底土层,砂泥岩砖红壤中Pb富集于表土层,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Pb富集于心土层;不同成土母质砖红壤中Pb含量也不相同,浅海沉积物砖红壤(43.75μg·g-1)砂泥岩砖红壤(43.53μg·g-1)花岗岩砖红壤(40.96μg·g-1)砂页岩砖红壤(16.25μg·g-1);从分异程度来看,Pb在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分异程度最大,在砂泥岩砖红壤中分异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粉质粘土在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及温度分布特性,采用单向冻结水分迁移试验仪及低温试验箱,对兰州粉质粘土进行了室内单向冻结水分迁移试验。试验土样采用人工制备兰州黄土,液限33.0%、塑限19.5%。试样直径为10cm、高度21cm;试样的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3.4%、18.1%、24.6%,干密度分别为1.27g/cm3、1.40g/cm3、1.53g/cm3,不同温度差为7℃、9℃、11℃。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了7组试验工作,测试了试样在封闭系统中单向冻结水分迁移及温度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一定范围内侧壁存在裂缝,裂缝处存在冰透镜体。冻结温度差对试样冻结深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温度差越大水分迁移量越大。但就含冰(水)量峰值而言,温度差较小时峰值较大。干密度较小时水分迁移量较明显,含冰(水)量峰值较大。当初始含水率小于液限时,初始含水率越大,水分迁移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采用ICP-AES测定骨软骨一体材料中磷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ICP-AES测定骨软骨一体材料中磷元素含量,微波消解采用硝酸-氢氟酸混合酸进行预消解,并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对整个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合成。结果:当取样量为0.201 0g,取置信水平95%,k=2,测得骨软骨一体支架中磷含量为(1.87±0.142)mg/g。结论:通过分析测定过程中的质量称量、溶液体积,试验的重复性等,确定了样品含量的不确定度及其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标准溶液配制和试样制备过程中的定容操作。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七七年以来,我们在豫东“砂土综合利用与改良”的试验研究中,发现砂区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缺钾有潜在的可能性。为在砂区推广使用钾肥提供依据,进行了一些探讨性试验,初步证明小麦施用钾肥有较明显的效果,现整理于下,仅供参考。砂土速效钾含量及其与代换量的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土壤供钾水平的指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钾肥肥效的首要因素。为此,我们测定分析了豫东砂土的速效钾含量,结果如表一。  相似文献   

7.
真空直读光谱仪对镍基合金中多种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直读光谱仪直接测定镍基合金中9种合金元素,并对各元素的分析线及测量的分析参数,包括试样制备的要求、校正曲线的拟合等进行了试验和优化.特点是试样制备简单无污染,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35%~9.02%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上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溶液中乙炔和氯乙烯含量 ,使用氢氧化钠将试样中的氯化氢中和为盐 ,从而消除其在气相色谱分析乙炔和氯乙烯中的影响 .液上平衡温度为 3 5℃ ,平衡时间为 1h ,色谱柱为 2m× 3mmi·d· ,内填GDX - 2 0 2的锈钢柱 ,柱温 1 40℃ .气体进行量为 1mL .以外标法定量 ,乙炔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85 %,在 3 0 0~ 1 5 0 μg/g范围内 ,回收率为 98.9%~ 1 0 3 %.氯乙烯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1 .4%,在 2 0 0~ 1 0 0 μg/g范围内 ,回收率为98 8%~ 1 0 2 %.  相似文献   

9.
化学法制取二氧化锰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稀酸性介质中,锰盐与氧化剂反应制备化学二氧化锰时,杂质离子(Na~+或K~+)对试样二氧化锰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测定了试样中二氧化锰的含量、拍实比重、磁化率、X射线衍射数据。结果表明掺有钠离子的试样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0.
<正> 全国钛化合物农用协作试验网分工,我所承担葡萄、西瓜两种经济作物施用钛化合物肥效试验,从1985—1988年,连续进行四年研究,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一)试验基点的选择小区试验点,根据试验要求应选定具备初步试验条件的三个平行试验点进行试验,在河南省中牟农校所属中牟县北大孟乡李南溪选两个葡萄试验点,属黄泛冲积土,土质为砂壤土;另一点设在安徽省砀山县果树所葡萄园内,土壤属潮土类,沙壤土。西瓜点分另设在河南省临颖县、新郑县城郊群  相似文献   

11.
邹海发 《河南科技》2023,(17):74-77
【目的】为研究在甘肃省部分地区恶劣自然环境下与工程同条件养护下的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孔结构分布情况。【方法】依托于实际工程项目,设计了多组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并且进行同条件养护。达到设计龄期后,通过抗折强度试验、气孔结构分析及核磁共振试验(NMR),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孔隙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小于8%时,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混凝土抗折强度增大,内部孔隙率与孔隙尺寸降低;石粉含量大于8%时,混凝土抗折强度降低,内部孔隙率与孔隙尺寸增大;石粉含量为8%时,混凝土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且内部孔隙率与孔隙尺寸较小。【结论】在甘肃省部分地区应用花岗岩机制砂时,其石粉含量宜控制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2.
<正> 巨峰葡萄一般生长势强,落花落果严重,直接影响其产量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们于1989年和1990年进行了喷施多效唑和硼酸的试验。基本情况试验使用的多效唑(PP333),是江苏建湖农药厂产的15%粉剂。供试品种是4年生巨峰葡萄。试验地为砂壤土,地面平坦。株行距为2×1米,整形方式为多主蔓自由式扇形,每亩留结果枝450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3.
油茶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湖北黄袍山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油茶籽及茶油为试材测定其营养成分(脂肪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粗纤维等)的含量.结果表明:每100 g油茶籽中粗纤维含量为4.08 g,可溶性糖含量为0.42 g,淀粉含量为6.94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0.31g,粗脂肪含量为36.02 g,其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1.禾谷类、豆类高温盖砂法.取试样四份,每份100粒,放于30℃水中浸种,水稻24小时,玉米3~6小时,麦类、豆类、花生4小时,然后放于湿砂中,胚向上并轻压种子与沙面平,上面盖一层细纱布,盖上0.5厘米的湿砂,贴标签放于较高温度处发芽.温度设定:粳稻32℃;籼稻、玉米35℃~37℃;花生30℃;麦类、豆类25℃~28℃;经2昼夜(粳稻4昼夜),提起纱布及砂检查种子发芽情况并计算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水体中Cu(Ⅱ)对大型溞的急性毒理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在三种条件下(自然光,强光照,振荡),将大型溞暴露于Cu(Ⅱ)的9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到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将成熟的大型溞暴露于4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暴露试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将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u(Ⅱ)的毒性增强(24 h-LC50为248.9μg·L-1,48 h-LC50为134.6μg·L-1);强光照组和振荡组的48 h-LC50低于自然光组;SOD酶活性在Cu(Ⅱ)低浓度时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时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除160μg·L-1外);P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Cu(Ⅱ)浓度为240μg·L-1时达到峰值,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Cu(Ⅱ)浓度为80μg·L-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高于对照组,其他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同SOD.实验结果表明振荡和强光照会影响Cu(Ⅱ)对大型溞的毒性,SOD、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溶性总糖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不同成分的Pb-B金属基屏蔽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并对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了解其断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Mg含量增加,试样晶粒发生明显的细化,分布于晶界的粗大树枝晶向细小枝晶转变;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随着M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Mg含量达到60%~65%,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基本保持不变,试样最佳强度达到125MPa,延伸率达到0.68%;从断口形貌分析来看,材料断口形貌均呈现脆性断裂特征,随着Mg含量增加,材料断裂机制从沿晶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岛东部地区发育典型的6个砖红壤剖面的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土壤母质是决定砖红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主要原因,区内花岗岩砖红壤中Cu、Sr、Zn、Pb含量明显高于砂页岩砖红壤,而砂页岩砖红壤中的As含量相对较高.砂页岩砖红壤剖面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纵向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并显示出B层>C层>A层的特征,而花岗岩砖红壤微量元素在各层中的纵向分异规律不甚明显.区内的人类活动对海南岛东部砖红壤剖面中的部分微量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农药及老鼠药的大量使用,可致使大量的As元素进入土壤表层富集,并造成土壤中As含量超标,成为区内环境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8.
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制备了Zn4Sb3和钇掺杂的Zn4Sb3试样.试样的相组成和相变过程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进行研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颗粒大小随钇掺杂量增加而减少,直到(Zn1-xYx)4Sb3中钇的摩尔分数达到x=0.02.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当x=0.02时Zn4Sb3的百分含量达到最大.DSC结果表明,钇掺杂以后的试样球磨相同的12 h,相变温度从820 K变化到825 K,最大峰值减小.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大电流MAG焊焊缝金属的冲击韧性.对在4种不同工艺条件下运用大电流MAG焊得到的焊缝金属进行低温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焊接材料和不同的焊接参数,试样的冲击韧性差别较大.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得出:当焊缝金属的C、Si、Ti含量过大时,会产生脆而粗大的贝氏体组织,韧性较差;当C、Si、Ti含量适中时,焊缝金属中出现细小的针状铁素体,低温冲击韧性很好.  相似文献   

20.
在控制水胶比0.34不变的前提下,取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和沙漠砂配制出沙漠砂混凝土进行了28 d抗压强度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探究了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分别对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冻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粉煤灰掺量恒定时,沙漠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均随着沙漠砂替代率不断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沙漠砂替代率(质量分数)为20%时,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同时趋于峰值。控制沙漠砂替代率恒定时,沙漠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均随着粉煤灰掺量不断增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为10%时,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同时趋于峰值。研究显示沙漠砂替代率(质量分数)和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最佳值分别为20%和10%,研究成果为沙漠砂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运用与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