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水质,掌握京杭大运河(徐州)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利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GC-ECD)法对京杭大运河(徐州)的七个断面取得的表层沉积物中的12种PCBs同系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研究显示,沉积物中的PCBs的浓度范围在16.55 ng/g~114.31 ng/g,均值为47.44 ng/g。其中,邳州段的三个断面平均含量最高,并出现了研究区的最高值。在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加拿大环境委员会制定的SQG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后,两种评价方法结果都显示,京杭大运河(徐州)表层沉积物中的PCBs已呈现出明显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水质,掌握京杭大运河(徐州)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GC-ECD)法对京杭大运河(徐州)的七个断面取得的表层沉积物中的12种PCBs同系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研究显示,沉积物中的PCBs的浓度范围在16.55 ng/g~114.31ng/g,均值为47.44 ng/g。其中,邳州段的三个断面平均含量最高,并出现了研究区的最高值。在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加拿大环境委员会制定的SQG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后,两种评价方法结果都显示,京杭大运河(徐州)表层沉积物中的PCBs已呈现出明显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因为具有不易降解、易生物蓄积、会对生物及人体产生毒害效应等特征,近年来,多氯联苯(PCBs)在生物体内的富集及其生态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GC/MS检测钱塘江流域(杭州段)沉积物、底栖生物及鱼体中PCBs的浓度含量(干重)及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钱塘江流域(杭州段)PCBs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CBs含量为6.93~10.14ng/g,平均含量为8.85ng/g;底栖生物(螺丝)中PCBs含量为14.83~20.43ng/g,平均含量为15.95ng/g;鲫鱼体内中PCBs含量为19.66~25.93ng/g,平均含量为21.62ng/g;鲢鱼体内PCBs含量为19.25~21.34ng/g,平均含量为20.27ng/g.富集系数进一步表明,钱塘江流域(杭州段)生物对PCBs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有一定潜在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广西北海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滴滴涕(DDTs)和多氯联苯(PCBs)的生态风险水平,于2017年8月使用挖斗式采泥器采集北海市近岸海域17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DDTs(pp′-DDE、op′-DDT、pp′-DDD、pp′-DDT)和PCBs(三氯联苯PCB28,四氯联苯PCB52,五氯联苯PCB101、PCB112、PCB118,六氯联苯PCB138、PCB152、PCB153,七氯联苯PCB180和八氯联苯PCB198)的含量,分析其组分特征,并对沉积物中DDTs和PCB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北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平均含量(ng·g-1,干重)为PCBs(3.08)DDTs(0.89);污染物等值线图表明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DDTs、PCBs含量高于远岸海域,DDTs含量高值区主要在北海港泊位及营盘港海域,PCBs含量高值区主要在北海港泊位、营盘海域及铁山港湾口海域。DDTs 4种同系物平均百分含量排序为pp′-DDE(46.4%)pp′-DDT(21.8%)op′-DDT(20.5%)pp′-DDD(11.3%),pp′-DDE为沉积物DDTs中的主要成分;五氯联苯PCB101和七氯联苯PCB180为沉积物中PCBs的主要成分;所有站位中DDTs、PCBs的含量平均值均低于一类标准(GB18668-2002),污染程度总体较轻;有17.6%的站位DDTs含量介于生态风险效应区间低值(Effects Range Low,ERL)和生态风险效应区间中值(Effects Range Median,ERM)间。北海市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DDTs、PCBs残留水平生态风险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GC - MS对福建兴化湾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在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与来源.结果表明:PCBs的含量范围为:23.81~37.18 ng/g,平均值为27.85ng/g.主成分分析表明,PCBs同系物组成以3~5氯为主,占总PCBs含量的80%左右,这与中国PC...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分析了新安江河流-水库体系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 16种PAHs在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浓度(∑_(16)PAHs)范围是260~1 652 ng/g dw (dry weight,干重),平均值为973 ng/g dw,以高分子量的PAHs为主.的区域是兰江∑_(16)PAHs值最高(1 530 ng/g dw),最低值出现在水库中心库区(600 ng/g dw). PAHs源解析表明,底泥中PAHs可能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材的燃烧.参考已有研究的分类标准,发现新安江上游、水库中心库区和富春江表层沉积物中PAHs处于中等污染水平,而水库回流区和兰江沉积物受到PAHs的污染较大.通过生态风险分析,发现所有底泥样品均可能存在急性毒理效应,但不存在频发性急性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于2013年对舟山群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Hg、As)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数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潮间带沉积物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Pb、Cd、Zn、Cr、Hg、As和PCB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8、27.5、0.183、91.6、41.4、0.064、8.24 mg/kg和0.24μg/kg。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各要素污染程度为HgCdCuZnPbAsCrPCBs,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排序为HgCdAsCuPbZnCrPCBs,Hg、Cd为首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通辽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解析不同再生水对土壤中PCBs的影响,选取通辽地区6个不同灌区,分析土壤样品中的48种PCBs,采用环境质量标准和毒性当量因子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CBs总浓度为0.36~2.44ng獉g-1,7种指示性PCBs浓度范围在0.05~0.38ng獉g-1,其中处理后工业废水灌溉区PCBs污染程度最大.土壤中PCBs同系物组成以三、四氯联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二氯联苯及五氯联苯.土壤样品中PCBs浓度呈现深层土壤低于表层土壤的趋势.主成分分析发现,污灌农田土壤主要来源于变压油的泄漏及大气的干湿沉降.从整体上看,通辽农田土壤污染水平或毒性当量处于较低生态污染水平,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小,但污水的长期灌溉会增大土壤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保兴垾(芜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治理芜湖保兴垾,并为治理城市水体提供参考,首次对芜湖保兴垾开展表层底泥重金属的分析监测,运用AAS法,探明该河流表层底泥中的5种重金属的(Cu、Zn、Pb、Cd和Cr)含量水平和污染现状,并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兴垾属于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型河流.  相似文献   

10.
选取龙华区河湖等11个水体,设计20个取样断面进行底泥采样,分析底泥样品重金属(锌、铜、镍、镉、铅、汞、砷、总铬)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镉污染较为严重,11个水体中有9个水体底泥样品中镉污染因子Cif1,其余重金属中除锌表现出轻微污染外,均未发现污染情况,综合评价指标污染度Cd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表明测试底泥样品属于低风险水平;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样品中锌、铜、镉和铅的最高污染系数最高,综合评价参数点位污染指数(PLI)和区域污染指数(PLIzone)均小于1,表明测试底泥样品整体无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福建永定灌洋水库底泥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测定了库区 38 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 6 种重金属( As , Zn , Cd , Pb , Cu 和 Cr )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的评价。【结果】水库底泥重金属从水库边到水库中心呈现含量逐渐上升趋势(南岸水产养殖区除外),上游含量总体低于中游和下游。底泥中 Cr , As , Pb 无超标点位, Cd 超标十分严重,Cu 和 Zn 超标较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灌洋水库底泥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 Cd (重污染), Cu (重污染), Zn (中污染), Cr (非污染), Pb (非污染), As (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达到重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明显。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6 种元素中, Cd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极强”, Cu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强”,As 、 Pb 、 Cr 和 Zn 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为 330.13 。【结论】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强”,表明底泥整体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城市老工业搬迁区景观河道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分布特征并评估其生态风险,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以沈阳市卫工河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河水和底泥中16种国家环保部优先控制的PAHs环境滞留情况.通过季节性采样和沿河采样,初步查明了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用熵值法初步评价了PAHs滞留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卫工河水中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721μg·L-1,底泥中PAHs平均质量分数为3 777.8 ng·g-1.河水与底泥中PAHs含量与溶解态有机碳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熵值法分析结果表明,卫工河PAHs滞留存在中度偏低水平的生态风险,但在某些样点区,底泥中萘和蒽的生态风险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认识浍河祁县段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状况及生态风险,采集12个表层沉积物(0~20cm)样品,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元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分析,进而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段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Zn,Pb,Ni,Cr,Cu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现象;各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受煤矿开采活动影响显著,在研究区河段内沿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风险等级;底泥沉积物中Zn,Ni,Cr主要以残渣态为赋存形态,Pb以可还原态为主,Cu的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比例大致相当,且占较大比重,各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从大到小依次为Pb,Cu,Zn,Ni,Cr。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秦皇岛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秦皇岛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污染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平均质量分数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一级标准,Cd平均质量分数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4.6倍.4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是CdPb,CuZn.各样点Cu,Pb,Zn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程度;而Cd具有很强-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可能会影响近岸水体和海洋生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大沽排污河底泥中六氯苯的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大沽排污河底泥中六氯苯(HCB)的污染程度及底泥悬浮后六氯苯的解吸规律,采集了1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经检测,底泥中HCB的最高残留浓度为1315ng/g,全河段底泥HCB的平均残留浓度为240ng/g.在不同温度下进行HCB解吸实验,得到了底泥中HCB的残留比.HCB的释放过程可用快、慢两段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并得出不同温度下的释放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0℃时,快速和慢速释放部分所占的质量分数ω1和ω2分别为34.1%和65.9%;快速和慢速释放速率常数k1d和k2d分别为0.1253h-1和8.0×10-4h-1.经不同温度下的解吸动力学参数计算,大沽排污河底泥中HCB慢速段的解吸活化焓约为65kJ/mol,说明HCB与疏水性较强的多氯联苯(PCBs)的解吸释放难易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我国最大的河口湾珠江口中持久性有机氯的残留水平与分布,1996年7月和1997年3月在珠江口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从布设的十多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样品.样品经冷冻干燥、萃取浓缩和净化分离后,用GC法分析其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以及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HCHs、PCBs和DDT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28~1.23,0.18~1.82和1.36~8.99ng/g(干重),与其他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的有机氯含量较低.悬浮颗粒物中有机氯的含量随不同采样站位和季节而异,但平均含量高于沉积物.本文基于两个航次的调研,综合报道了这些有机氯化合物在研究海域中的含量和组成分布,并对其残留水平与污染状况及来源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具有毒性、持久性、不可逆性等危害特征,并且随着生物链的伸展,危害水生生物以及人体健康.为了解辽宁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实地调查采样,以太子河本溪城区段10个采样断面的河道表层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底泥重金属(Cu、Fe、Pb、Zn、Cd、Cr、Mn、Ni)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于辽宁省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2月北江清远段采集19个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析了枯水期北江水环境中PAHs的污染水平,并对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北江清远段水中PAHs浓度范围为41. 2~413. 8 ng·L~(-1),主要以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为主,与国内外已报道河流湖泊相比,北江清远段水中PAHs污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中PAHs浓度范围为54. 8~951. 5ng·g~(-1),以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为主,与国内外河流湖泊沉积物相比较,处于低污染水平。运用特征比值法对PAHs来源进行分析,北江清远段水和沉积物中枯水期PAHs污染来源主要由燃烧源所致,部分采样点存在混合源。通过计算终生致癌风险(ILCR)模型对北江清远段水体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各采样点的致癌风险可忽略,婴幼儿的PAHs致癌风险高于青少年和成人。采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对枯水期表层沉积物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个别点位表层沉积物中Dib超出ERL值,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福建永定灌洋水库底泥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库区3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As,Zn,Cd,Pb,Cu和Cr)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的评价。【结果】水库底泥重金属从水库边到水库中心呈现含量逐渐上升趋势(南岸水产养殖区除外),上游含量总体低于中游和下游。底泥中Cr,As,Pb无超标点位,Cd超标十分严重,Cu和Zn超标较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灌洋水库底泥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重污染),Cu(重污染),Zn(中污染),Cr(非污染),Pb(非污染),As(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达到重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明显。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6种元素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极强",Cu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强",As、Pb、Cr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为330.13。【结论】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强",表明底泥整体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盘龙江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盘龙江底泥5种重金属锌(Zn)、铜(Cu)、镉(Cd)、铅(Pb)、铬(Cr)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Haka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盘龙江底泥5种重金属对水域污染程度,对水域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对盘龙江底泥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锌(Zn)、铜(Cu)、镉(Cd)的污染较为严重.盘龙江各河段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有所不同,以油管桥、圆通桥、南太桥、双龙桥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盘龙江底泥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在大部分河段为低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但镉(Cd)对盘龙江水域和周围环境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