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4,20(2):83-83
德国研究协会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协会资助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进行的专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学物质的摄入量远比原先预测的多,儿童尤其如此。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主要广泛用作塑料和橡胶等的增塑剂,全球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年产量达2 0 0万吨,其中90 %用作增塑剂,许多化妆品和纺织品的生产也离不开邻苯二甲酸酯。近年来,科学家怀疑这类化合物会干扰人体内分泌,损害生殖和发育。但一直以来,人们对人体一般会从环境中吸收多少邻苯二甲酸酯并不清楚。  此次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对邻苯二甲酸酯的…  相似文献   

2.
增塑剂是在聚氯乙烯(PVC)加工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添加剂,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为典型代表。但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的生理毒性,同时人们环保理念日益越强和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使得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开始得到人们更多地重视。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各类环境友好型增塑剂的特点和在PVC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植物油基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聚酯类增塑剂等。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作为增塑剂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由于其具有肝毒性、致癌性和干扰内分泌等毒害作用,会扩散进入环境造成潜在危害,而细菌降解增塑剂PAEs类化合物是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方法。该论文概括了增塑剂降解细菌的多样性、降解途径、降解基因、降解酶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对解决增塑剂PAEs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废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各种处理方法.研究了环境中的自然降解、吸附法、生物降解、光化学氧化和光催化氧化等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邻苯二甲酸酯分子结构与厌氧生物降解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气量为指标测试了10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厌氧生物降解性状,发现随分子结构的变化,其厌氧终极降解速率和降解半衰期表现出较大差异,厌氧生物降解难易程度依次为:DMP:DEP〉DnPP〉DnBP〉DnAP〉〉DiHP〈DnOP=DINP〉DUP;将分子结构参数与降解速率、半衰期用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子结构是决定其厌氧生物降解性的关键因素,高分子量的化合物不利于厌氧生物降解.研究结果对其厌氧生物处理、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薄层色谱法分离塑料增塑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燕 《应用科技》2000,27(6):22-23
研究了薄层色谱法对塑料增塑剂的分离方法。将提取而得的塑料增塑剂在硅胶板上用V(乙酸乙酯):V(乙醚):V(异辛烷)=1:4:15作流动相进行分离,用碘蒸气显色,定性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癸二酸酯类等增塑剂,并测定了2种塑料样品。  相似文献   

7.
运用一株细茵ZF2对四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的生物降解性和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浓度增加对四种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有抑制作用;四种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由容易到难为DMP、DEP、DBP、DIBP;运用两个动力学模型对降解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AEs的降解选用不同方程表征,同时也表明其不同的隆解历程。  相似文献   

8.
柠檬酸三丁酯是一种优良的增塑剂,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各种塑料包装材料的制作中均可作为增塑剂添加。目前,传统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增塑剂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柠檬酸三丁酯在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材及儿童玩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柠檬酸三丁酯合成实验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紫外辐射光解(Ph)、生物降解(B)以及光解与生物降解同步耦合(Ph&B)3种方法对磺胺甲恶唑(SMX)进行间歇降解,比较不同浓度的SMX在不同降解方法下的降解速率及矿化程度。通过比较SMX的初始浓度对初始降解速率和平均降解速率的影响,发现SMX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紫外辐射则可以缓解其对生物膜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9种邻苯二甲酸酯的两类拓扑指数值:(1)基于原子类型特征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n);(2)自分子拓扑图的邻接矩阵衍生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Xvt).这些拓扑指数被用于关联9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b)及其半衰期(lnt1/2),经向后逐步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定量结构生物降解相关(QSBR)模型,其四元最佳方程的相关系数(R2)依次为0.995、0.986.这两个方程的平均估算误差接近实验误差,并通过Jackknife的逐一剔除法证明有良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性的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佛山东部地下水酞酸酯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佛山东部地下水中酞酸酯(PAEs)的分布情况,于2005-2007年在该地区采集了69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地下水PAEs的检出率为59.4%,地下水∑PAEs(6种PAEs的总和)的浓度在未检出~7.6μg/L之间。6种PAEs中仅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两种有检出,无PAEs超标。地下水PAEs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心区,部分出现于南部,北部未见PAEs检出;地下水PAEs的检出以单种检出为主。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均以检出DnBP和DEHP这两种PAEs为主,地表水检出PAEs的含量明显高于地下水中PAEs的含量。环境中废弃的塑料制品所释放的PAEs以及含PAEs地表废水的下渗均为该地区地下水PAEs的重要来源。影响该地区地下水PAEs含量的因素有PAEs的使用总量、各种PAEs的物理化学性质、地下水中的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被广泛应用到增塑剂、个人护理品中,并成为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因其具有拟/抗雌激素活性、拟/抗雄激素活性、拟/抗甲状腺激素活性等内分泌干扰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概述环境中PAEs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环境中PAEs的最新去除方法,重点介绍了高级氧化法对PAEs的去除及在处理过程中其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水环境中PAEs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上海地区5家污水处理厂以及黄浦江流域11处采样点的水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了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的含量. 结果表明,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 DI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enzyl butyl phthalate, 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对PAEs 浓度的贡献很大, 是上海地区黄浦江流域中主要的PAEs 污染物, 其中DIBP 对污水处理厂进水中PAEs 的浓度贡献远大于其他PAEs, 而出水中PAEs 的浓度大大降低, 远低于进水中的浓度. 5 家污水处理厂的PAEs 平均去除率均超过了70%. 黄浦江流域水样中的PAEs 浓度变化范围为18.071~346.662 μg/L, 且PAEs 在黄浦江上游农业区的浓度远低于在中下游工商业区的浓度. 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和黄浦江流域水样中的PAEs 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黄浦江水污染的具体来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生产量大、应用广泛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同时,PAEs作为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都具有潜在威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已被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污水,但其对PAEs的去除效率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天津一个实际运行中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进出水及单元内部水样的采集,探讨处理单元水中常见的4种PAEs,即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进出水及湿地单元内部均检测到4种目标PAEs,进水及出水中PAEs平均总质量浓度分别为2.53、0.98μg·L-1,在湿地单元内部存在PAEs质量浓度随着水流方向降低的趋势,其中,DMP的质量浓度始终都低于另外3种PAEs的质量浓度.该人工湿地对DMP、DEP及DBP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对DEHP的去除效果则较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化妆品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方法。样品通过甲醇超声提取,硅胶柱净化,氮吹浓缩后,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经Warters-C18(250mm×4.6mm,5μm)液相色谱柱分离,进行HPLC-DAD分析。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为0.25mg/kg~2.0mg/kg,在10mg/kg添加水平时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9.9%~100.2%,RSD为0.93%~4.34%。该方法灵敏、快速、高通量,检测了国际关注的14种邻苯二甲酸酯激素,为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测定市售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分数和探究其向食品中的浸出规律,由此评估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以聚丙烯(PP)塑料餐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并依据GB/T 23296.1—2009要求,选择水、4%乙酸、10%乙醇和异辛烷为食品模拟物,考察塑料餐盒中PAEs的浸出率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运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由此造成的健康风险。16种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78%、78%、92%、85%,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140~0.829、0.237~1.676、ND~0.995、ND~2.302、ND~1.714、ND~0.213 mg/g;但在4种食品模拟物浸出实验中仅检出4种PAEs(DEP、DBP、DIBP、DEHP),浸出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异辛烷、10%乙醇、4%乙酸、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浸出率越大。暴露评估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在25、40、55 ℃下,人群对浸出PAEs日暴露量的致癌风险为1.09×10-8、4.52×10-8、1.83×10-7;总非致癌风险分别为1.10×10-4、3.62×10-4、1.21×10-3。结果表明:PAEs可通过与塑料餐盒接触迁移至食物中,但由此造成的健康风险在U.S. EPA推荐的人群可接受水平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LC-HRMS)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high throughput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18 phthalic acid esters(PAEs) in textiles.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screen PAEs in 413 textile samples and 7 434 pieces of test data were analyzed. Further discussion was conducted about specific compounds, textile materials, detected value distribution and positive rate of samples. Twenty-nine percent of samples were detected with PAEs, and no samples were detected beyond regulations. Diisobutyl phthalate(DiBP), Dibutyl phthalate(DBP) and 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were detected with high frequency, and most samples were fabrics with coating and printing.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reflect distribution of phthalate residues in textiles on the market an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risk assessment of PAEs for textile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8.
邻苯二甲酸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8 h单一毒性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具有特定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单独作用时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DBPDEHPDEPDMP;在4种PAEs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混合暴露正交试验中,DBP和DEHP存在交互作用,对其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最大;DBP虽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不明显,但DBP可导致胚胎发育的严重畸形。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快速检测酒类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采用正己烷-甲基叔丁基醚(1∶1,v/v)作为萃取剂,Cleanert PEP Plus萃取小柱净化,GC-MS检测,外标法定量.利用该方法研究了17种邻苯二甲酸酯溶液在0.510 mg·L-1浓度范围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利用优化后的方法测定了5个酒类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在D类样品中分别添加浓度1 mg·L-1和2 mg·L-1的邻苯二甲酸酯混合标准工作液,回收率为78.2%10 mg·L-1浓度范围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利用优化后的方法测定了5个酒类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在D类样品中分别添加浓度1 mg·L-1和2 mg·L-1的邻苯二甲酸酯混合标准工作液,回收率为78.2%112.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5%.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阐述和归纳了邻苯二甲酸酯在生态毒性、来源、环境化学行为及污染现状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工合成,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灰尘等环境介质中,日用消费品中也普遍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