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作为金华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金华工科会,是浙江省内起步最早、举办届数最多的科技洽谈会,自1999年举办首次中国·金华工业科技洽谈会(以下简称工科会)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今年第15届工科会的主题是"创新创业,合作共赢",共邀请了国内外79所高校院所、275位专家学者、584家金华企业参会开展对接。签订各类合作协议202项(其中科技合作协议197项、风投协议5项),协议总金额2.235亿元(其中科技合作协议1.955亿元、风投协议0.28亿元),新达成科技合作意向50项,比2015年第14届工科会增长229%,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凸显了科技支撑、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2.
正婺江秋水好时节,合作创新再发力。科技与经济再一次紧密结合,合作创新模式进一步升级。11月12日,第17届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隆重开幕。浙江省科技厅、各院校所、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及九城市代表,科技婺商、企业代表逾600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发布了《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试点方案》,并对第二届"科技婺商"进行了表彰。本届工科会以"合作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由  相似文献   

3.
徐裂 《今日科技》2011,(12):25-25
由中科院上海分院、中共金华市委、市政府主办,中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省科技厅等单位支持,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市科技局、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承办的第12届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于2011年11月24-27日在金华举行。  相似文献   

4.
当浙江省永康市委书记乘坐“众泰2008”多功能休闲车前来参加第七届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的时候,人们感叹的不仅是“金华制造”的魅力,更是金华人打造“工科会”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勇气和魄力。通过工科会的桥梁,金华市政府与国内40家知名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700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校所建立了稳固的科技合作项目,联合共建了100多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形式的技术创新载体。如今的金华已经形成了汽摩配、医药化工、五金工具、电子材料、轻工纺织、建材、食品和信息服务及软件等新…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0月28日-30日,第18届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简称"工科会")在金华召开。金华市委书记陈龙主持工科会开幕式,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尹学群,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孟小军等出席开幕式。尹学群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金华工科会创办20年来,已经成为浙江省起步最早、举办次数最多的科技合作盛会,成为金华市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技术难题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招引落  相似文献   

6.
近日,第16届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如期举行。本届工科会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12家高校院所的435位专家学者、1018家企业参加。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56项,总金额3.39亿元。达成合作意向项目38项,其中技术合作意向项目19项",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意向落地项目9项,科技风险投资意向项目10项。科技风投意向投资额8100万元。工科会作为省内起步最早、举办届数最多的科技洽谈会,已成长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院所依托、社会参与"的科技盛会,现为金华乃至周边地区撬动产学研合作、转化科技成果、破解企业技术难题的重要平台。作为全省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浙江之心"正全力以赴探索一条科技创新发展的"金华之道"。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金华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起点打造"金义科创廊道",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全力弥补金华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上的"短板"。作为省内起步最早、举办届数最多科技洽谈会,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简称"工  相似文献   

8.
吴冰草 《今日科技》2008,(10):21-22
从10月19日下午开始的新浙商金华行高峰论坛、科技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中科院金华科技园管委会揭牌暨浙中模具城开业仪式,到21日的院校所科技成果展、院校所专家企业行……为期3天的第9届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下简称工科会)宾客云集,活动纷呈,成效显著。据统计,至10月21日上午,参加大会的来宾有670多人,  相似文献   

9.
近日,金华市科技局、金华银行、金华市国控担保公司"金科贷"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据悉,"金科贷"合作模式由金华市科技局协调、指导、推动,金华市国控担保公司与金华银行共担风险.针对符合科技信贷业务准入的企业,开展在事先锁定担保代偿率上限的前提下,由金华银行负责对贷款业务进行审批、放款,金华市国控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双方...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14,(3):14
<正>金华市市级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试点的目标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打造形成中科院金华科技园为核心、技术转移中心为支点、工科会和网上技术市场为纽带、驻企专家博士为补充的立体合作模式,真正让企业主体"动"起来,把科技创新资源引进来,让创新驱动作用"显"出来。一、推进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建设进程中科院金华科技园是中科院首个与地级市政府共建的科技园,依托金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2013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建设的若干意见》,设立了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发展专项资金,连续3年,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扶持园区开展重大项目引进、重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技》2004,(Z1):38
第二届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投融资洽谈会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科技厅、浙江大学共同承办的"2004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科技合作周"期间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  相似文献   

12.
王振华教授     
<正>王振华,男,汉族,1979年1月生,河南扶沟人,工学博士、教授(破格)、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现任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石河子大学科协副主席。荣获第二届兵团青年五四奖章、第六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2019年),第一周期第二层次"兵团英才"(2015年),第二  相似文献   

13.
婺江秋水好时节,合作创新再发力。从1999年到2019年,开放、融合、创新、发展,金华工科会收获了创新发展的"金钥匙",逐步探索出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金华之道",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一次次紧密结合,合作创新模式一步步升级。金华工科会着力打造新动能培育大平台、合作交流大平台、长三角科创大平台,努力向"专业化、差异化、国际化"转型,助力金华从科技"追梦者"变身为产业"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届一次全委会提出的“在若干有条件的学科领域建立虚拟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的工作思路,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经过认真组织并经同行专家评审,正式批准资助我校建设“海内外学者机械制造网络虚拟合作研究中心”. 该虚拟合作研究中心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的研究人员联合起来从事先进制造领域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的一种新型的虚拟组织机构,是开放式的、跨越时空的、动态的、用网络联系起来的智力合作联盟. 周济院士任该虚拟合作研究中心总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15.
<正>第16届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在11月8日下午举行了签约仪式,科技合作平台项目、科技金融合作项目、招院引所项目、创启未来大赛落地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等集中签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晓,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志身,市政协副主席傅利常出席仪式。参加签约仪式的还有国内相关院校专家,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签约代表以及有关技术转移中心代表。  相似文献   

16.
<正>"三突出"集聚创新资源突出抓好大院名校金华技术转移中心工作。大院名校金华技术转移中心是金华市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自2013年4月,启动组建大院名校金华技术转移中心以来,已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军事交通学院、南京航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现代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军。近年来,各级农机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建设,积极开展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大力培植新型农民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丰十取得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05,(11):6-7
浙江.金华市第六届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最近圆满结束,共签约科技合作项目172个,合同金额近3亿元。同时引进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协议金额23.79亿元,协议金额1.3亿多美元,合同外资7000多万美元。一年一度的“工科会”成了金华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器。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10日,"我为家乡办件事——金华博士家乡行"活动在金华正式启动,31位金华籍博士、专家与36家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座谈对接会上,金华市人力社保局与上海、陕西金华博士联谊会签订了在外金华博士服务"九场硬战"合作协议。金华博士联谊会作了重点人才项目推介。新月集团、飞亚电梯、巨江电源等参会企业与在场博士专家进行了交流对接。  相似文献   

20.
武义机引犁耙厂和金华地区农机所的广大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根据省、地有部门指示精神,于1974年下半年开始着手研制工农—12型圆盘开沟机,同年拿出第一轮样机,三年来,经过反复试验改进提高,到1976年已搞了四轮样机。先后在黄岩县、嘉善县、驻萧山部队农场、兰溪县、浦江县、金华地区湖镇原种场、金华地区农试站等地试验,特别是1976年试制的这台样机已完成了十五万米的田间耐久性试验,得到试验单位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