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静 《今日科技》2023,(9):35-36
<正>创新,是地方发展的活力之源。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江北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让创新链为产业链精准赋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宁波市江北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聚焦区域特色特点,  相似文献   

2.
刘慧 《创新科技》2019,19(1):14-18
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实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通过研究区域创新理论,本文从投入能力、创新环境、管理能力和创新产出等方面选取了几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对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创新环境、优化管理体系、提高创新产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7年以来,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列全国第5位,居全国前列。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6》的数据为基础,把浙江的主要指标数据与江苏、广东、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浙江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条件与区域创新网络构成要素的讨论,以河南黄淮四市为例,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创新主体总体上缺位、创新资源匮乏、关系通道不足等制约了其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认为欠发达地区只有积极完善创新主体职能,努力丰富网络创新资源,主动开展创新主体间的合作等,才能加快区域创新网络的发育速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联结关系以及创新环境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2009—2012年30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同时,采用超效率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根据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的协调性和关联性发现,我国各省市可划分为高水平创新协调型、低水平创新协调型、高水平创新失调型、低水平创新失调型,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关联性最大,企业创新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逐渐超过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区域创新模型的基础上,将来自区域外部影响的空间邻居效应视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影响要素,并利用2001—2008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研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环境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创新的空间邻居效应确实存在,即周边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对本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当加强区域协同,形成区域创新联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制定高质量决策部署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逐渐提升,但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现波动,在2014年出现下降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投入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视阀下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管理研究》2016,(1):62-66
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机制,剖析协同创新、知识外溢和专业化分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探讨创新壁垒、创新风险和创新锁定效应对区域创新的束缚作用,剖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同企业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的决策过程,提出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合理规划区域创新活动和培育区域创新文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12,21(10):10-10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勇 《安徽科技》2010,(4):10-13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研究显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1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仅次于湖北。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为基础.阐述了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现状.比较分析了安徽在中部六省中的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效率.藉此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创新型区域的基本理论,提出创新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型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有利于创新环境建设,对创新投入也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进出口贸易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引进外资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在京发布,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居首位。为帮助广大读者读懂报告中各评价指标的内涵、意义,以及这些指标的趋势、走向反映出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水平和不足,本刊邀请了连续20年跟踪调查区域创新能力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柳卸林教授课题组,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对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新形势下广东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部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将区域创新能力分为当前创新能力和潜在创新能力,建立了包含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对中国2007—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划分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中游地区和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地区等4个区域,同时绘制了中国科技创新区域分布特征图,从地理特征角度直观反映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发展程度并不平衡的现状:中国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较强和中游地区,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地区,而且各区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作为集聚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的主要区域,其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地区比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山东省特点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综合实力三个方面对2016年山东省17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依旧处于领先水平,中部地区发展平稳,西部创新基础薄弱但发展潜力巨大。最后,针对各市创新能力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其各自在区域创新的多个环节的表现进行评分和排序,旨在客观的描述东北三省的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并为东北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魏巍 《创新科技》2019,19(3):49-54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4—2018》的数据为基础,将湖南省区域创新的主要指标数据与中部六省中排名与其相近的湖北省、安徽省两个省份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湖南省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根据2017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结果,对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知,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中企业创新能力优势明显,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成为创新短板,创新绩效停滞不前。对此,本文结合湖南省实际发展情况,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工作的主线和根本所在,依托科技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倍增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区域科技、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