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志军 《甘肃科技》2006,22(6):27-28,54
本文具体阐述了锅炉燃烧控制中采用传统的调节其风(阀)门改变流量的方法,浪费电能;提出了锅炉控制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节约大量电能。分析了一台10T锅炉采用变频调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冲燃烧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对冲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原因,提出了用贴壁风来解决对冲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办法,并用计算机对300MW机组前后墙旋流燃烧对冲锅炉燃烧过程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包括改变一次风速度、二次风内外风量比例、内二次风旋流强度、贴壁风的位置和速度等,通过比较得到了较为可行的贴壁风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冲燃烧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对冲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原因,提出了用贴壁钢来解决对冲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方法,并用计算机对300MW机组前后墙施旋流燃烧对冲锅炉燃烧过程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包括改变一次风速度,二次风内外风量比例,内二次风旋流强度,贴壁风的位置和速度等,通过比较得到了较地的贴壁风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邓辽 《广东科技》2014,(6):64-65,67
结合广东某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进行分析并通过调节入炉煤粒度、高压流化风风量、总风量、一/二次风配比、上/下二次风配比、床压、给煤分布等参数,有效改善了该锅炉由于燃烧印尼褐煤导致的床温过高、炉内温度偏差大、循环灰量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次风对W型火焰锅炉空气动力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0MW的W型火焰锅炉进行了冷态模化实验,通过改变三次风的送入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三次风对炉内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三次风对炉内流动有明显影响,它阻碍了主气流向下流,使气流行程变短。当三次风下倾一个小角度时,可以进一步延长气流行程,对炉内流动有利。为解决W型火焰锅炉储仓式送风系统三次风送入炉膛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并为锅炉设计和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临界锅炉一次风系统稳定性分析及优化对策,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分析相应超临界锅炉一次风系统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一次风系统稳定性的对策。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得出改进超临界锅炉设备系统、联锁保护逻辑、运行调整是提高一次风系统运行稳定关键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电厂锅炉鼓风机、引风机是锅炉系统的重要设备,对提高介质的燃烧利用率、保证锅炉的正常使用起着关键作用。鼓风机以控制锅炉进风量为目标:引风机是以控制炉内压力为目标,通常为控制炉膛负压。因此,对锅炉风量、压力受控制参数的调节极其重要。其有两种调节方式:风板调节和变速调速。改造前,常常通过调节档风板的开度或利用滑差电磁调速来实现,这种控制方式操作不方便,而且风机效率较低,造成电能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8.
电厂锅炉鼓风机、引风机是锅炉系统的重要设备,对提高介质的燃烧利用率、保证锅炉的正常使用起着关键作用。鼓风机以控制锅炉进风量为目标;引风机是以控制炉内压力为目标,通常为控制炉膛负压。因此,对锅炉风量、压力受控制参数的调节极其重要。其有两种调节方式:风板调节和变速调速。改造前,常常通过调节档风板的开度或利用滑差电磁调速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分析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链条炉排燃煤工业锅炉热损失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热效率的途径。采用功能型辐射式炉拱、合理调节一次风量、合理配备二次风、改善炉膛及烟道密封,从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0.
锅炉燃烧离不开锅炉的风系统,风系统包括二次风系统、一次风系统、扫描冷却风系统和炉顶密封风系统。各系统的风均有相应的风机提供。以某热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工程4#锅炉烟风系统为例分别讲述了AN轴流式吸风机、FAF轴流式送风机、离心风机的安装步骤。  相似文献   

11.
针对装有钝体燃烧器的燃煤粉锅炉,就其二次风对一次风喷口内回流区的掺混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冷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风对回流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限制了大空间卷吸进来的质量,加强了一次风内回流作用,使一次风主流轴线向内弯曲,使回流区缩短,同时对回流区尾部产生一定的掺混影响.这些影响的强弱程度与喷口间的相对距离和二次风的流速有关.研究结果将对实际煤粉锅炉一、二次风喷口距离和一次风量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室中空气质量的优劣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巨大。分析了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并对当前中小学教室空气中的甲醛、苯及甲苯、二甲苯以及氨等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特性方面做了简要分析。基于教室内学生的客观及体感与心理因素评估因素,建立了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估模型。根据综合评估模型对位于北京市某中学五个教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估。经分析,其评估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当前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中,空气-空气热交换器是一个重要设备。二次空气通过直接蒸发冷却后降低了温度,然后通过热交换器去冷却一次空气。当二次空气的入口温度低于一次空气的露点温度时,一次空气的冷却有可能是一去湿过程。通常制造厂仅提供干冷却时的换热效率,这使得难以计算去湿冷却工况。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利用此法,即使只有干冷却效率也能计算在去湿冷却条件下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的参数。此法限用于逆流情况下的板式热交换器。文中还提供了计算实例以作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14.
工业锅炉炉内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对保证工业锅炉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旋流燃烧器一次风、二次风不同扩口角度和二次风旋流强度对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风扩口角度的增加使中心回流区由大变小,二次风扩口角度和旋流强度的增加均使中心回流区增大;射流边界随着一次风扩口角度的增加而减小,随二次风扩口角度和二次风旋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工业锅炉和燃烧器的设计、改造和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高亚音速飞行条件下引射模态射流壅塞情况、提高引射模态火箭射流引射抽吸能力和发动机性能,本文利用全流道一体化数值模拟方法,针对Ma=0.8飞行状态,研究了在无二次燃烧组织的条件下,主次流总压比对引射空气流量、Fabri壅塞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总压比条件下,提高主次流总压比,可提高火箭射流的引射抽吸能力,引射空气流量增大;随着总压比的进一步提高,欠膨胀的火箭射流超声速势核区会挤压引射空气流道,冲压燃烧室反压前传导致引射空气流量降低;主次流总压比高于350,火箭射流会将引射空气流道堵塞,产生Fabri壅塞,引射空气流量降低为零。  相似文献   

16.
对液排渣粉煤燃烧器内气流运动规律和混合过程进行了冷态模拟研究,分析了结构参数和动力参数对流动的影响。试验表明:燃烧室轴向速度可分成6个不同的区域,存在4个回流区;简单环形挡渣板也能产生环形回流区,在旋风燃烧室设计中可取代锥形缩口挡渣板。最佳参数为:1次风旋流数S1为1.78-2.0;1次风口和2次风口距离L12=(0.75-1.15)D;一次风量为15%-20%。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链条炉燃烧,基于FLIC模拟平台对我国东北地区某7 MW生物质层燃热风炉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燃烧过程大致可分成3个阶段,依次是位于炉排上0~0.5m的水分蒸发段、0.5~2.1m的挥发分逸出燃烧段以及1.0~2.8m固定碳燃烧阶段.该燃料挥发分占比较高,析出后床层厚度明显减薄,一次风温过低导致固定碳燃尽率低,所以可以适当提高一次风温.根据燃料处于不同燃烧阶段,按需供风,如,在挥发分逸出燃烧阶段提供总风量的80%~90%,在固定碳燃烧阶段提供总风量的10%~20%,以此提高燃烧效率,并可以根据烟气温度对拱角以及炉拱覆盖长度进行结构优化,增强炉拱的引燃以及燃尽作用.本文根据模拟所得结果提出对一次风以及其供风方式的优化策略,从而达到优化燃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的解析解及验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换热器计算理论,结合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管束内一次空气不混合,管束外二次空气和水膜横向混合的叉流换热器.计及二次空气和水膜的热湿交换,建立了描述换热器中热湿交换过程的理论模型,利用实验测出的边界条件对基本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了一次空气、水膜温度及二次空气焓在空间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用试验结果对理论计算值进行了验证,说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从而为进一步理论分析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挥发分煤在循环床中燃烧时NOx排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以地东北地区两种典型煤,彩屯煤和俊德煤分别进行了燃烧时NOx排放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流化床温度、一次风率、二次风口位置及比例和循环倍率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表明:在循环床温度范围,温度对NOx排放浓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运用CCD摄像机对同轴旋转分层流低N0x燃烧器出口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了一系列处理。提出了一次风边界转捩长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进而分析了一次风边界转捩长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风转捩长度是一、二次风旋流强度和一、二次风风量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大小范围取决于两者的配置;只有当两者处于合理配置时,燃烧器才能处于较好的燃烧工况。该研究结果为同轴旋转分层流燃烧器分层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