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杨家将故事中,有一位"八贤王".关于他的原型,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大体说来,有人认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也有认为是其第二子赵德昭,还有认为是太宗赵光义的儿子赵元俨.笔者对上述说法经过考证,以为"八贤王"的形象是古代剧作家和小说家结合宋初宗室轶闻而虚构出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2.
广西葡萄平话的名词后缀la33及湖南宁远平话的名词后缀l 、t ,语法意义与普通话名词后缀“子”的语法意义相当。本文结合汉语的内部材料及外部材料,对“子”字的上古音声母进行了探讨,认为“子”字上古音声母为复辅音,la33、l 、t 应是“子”字的上古音遗存。  相似文献   

3.
认为“子”语素“小称”的演变动因是言语环境促使隐含义素突显,即“小称”本 身来自于单音词“子”感情意义层的区别性义素,突显的触发机制是拟人、借代和借喻.派生词义是词汇化过程中,词根和词缀共同作用的结果.“小称”并非从意义角度判定“子”是否为词缀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张德安 《科技信息》2009,(18):301-305
本文提出了关于物质的从引力子到宇宙各个层次的形成、结构及它们相互子转化的试探性观点,主要有:1.引力子、光子、中微子、电子、μ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对π介子、重介质、核子、超子的结构提出了见解。2.小引子可形成引力子,引力子可形成多引力子体及光子,光子可形成多光子体及电子,电子可形成多电子体、μ子、π介子与核子3.预言了一些新粒子的存在,如多引力子体、多光子体、多电子体、多μ子体、中性电子、中性μ子、黑子、红子、篮子等。4,认为多光子体就是中微子,认为重介子应叫做多π子体,超子应叫做核介子体,原子核应叫做多核子体,分子应叫做中性多原子体,宏观物体应叫做多分子体。5.对原子、分子等重新进行了分类,例如认为原子可分正原子、负原子、中性原子三类。6.认为自然界不只存在“原子核反应”这一种核反应,还存在“光子核反应”、“电子核反应”、“核子核反应”等许多种“粒子核反应”。7.建立了新的宇宙模型-动态平衡宇宙模型。8.原子不是电中性的,它显正电性。9.物质(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不只有四种,一种力不一定只由一种粒子介导。并应用上述观点对粒子物理、结构化学、宇宙学等学科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著名讽刺小说,其在构词方面颇具特色。该文通过共时历时角度对《儒林外史》中名词加后缀“子”的结构、动词加后缀“子”的结构、名量词加后缀“子”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儒林外史》中带后缀“子”的用法明显带有江淮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后汉书》中有关地动仪的原理部分的文字进行分析,认为“柱”是和尊底相连的固定的直立杆,“都”是会聚的意思,“旁行八道”意思是从“柱”向侧旁有八条“道”可行,“八道”也是固定不动的,“八道”和“关”是相连的.并且应用地震学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在当时的地震背景下利用地动仪测知地震方向很可能是可行的.最后对张衡地动仪重新作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08,(22):40-41
2008年台湾政局变迁的一大看点即腐败无能的陈水扁政权轰然下台。陈执政八年期间目无法纪、疯狂敛财以至于弊案缠身、民怨沸腾。从“3.19枪击案”、“SOGO礼券案”到“国务机要费案”、“海外洗钱案”等,陈水扁的家人、亲信陆续遭到司法起诉甚至判刑,本人也因涉嫌一系列弊案被检察机关列为被告。八年政坛浮沉,陈水扁从昔日的所谓“台湾之子”沦为当下的“台湾之耻”。  相似文献   

8.
子思在《中庸·第一章》中系统阐述了其中庸思想.结合先秦文献里“中庸”的基本字义、先秦学术普遍重视内业、《老子》对“中”的哲学意义之发掘和《中庸·第一章》文本来看,子思的中庸思想是儒家的内业之学.子思首先为“中庸”建立了人心性本有功能是无限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戒慎、恐惧和慎独的方法以修养心性,开发人性本具的创造性,赋予“中”、“和”以儒家式的含义,认为“中”是社会充满生机的根本,“和”是“中”由内到外展现的基本规则,只有“中”以“和”的方式表达出来、展现出来,才能促进社会的幸福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新元古代研究组在贵州江口县翁会村一山坡上,发现了大约58亿年前的伊迪卡拉纪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螺旋辐射动物宾体化石。科学家将这一新属、新种定名为“八臂仙母虫”,由于具有辐射对称的属性,科学家认为其可能为腔肠动物和螺旋动物的共同祖先。八辐射螺旋动物实雄化石在相当于“庙河生物群”的层位首次发现,不仅重新确认了“庙河生物群”中的八旋痕迹化石为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的真宾属性,  相似文献   

10.
一、孟子时代的人性心理学思想首先有必要对孟子时代的人性学说作一初步的介绍以与孟子人性心理学进行比较。儒家文化主要是一种德性文化,德性文化与知性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用伦理善恶标准来衡量一切,这一点在孟子时代的人性论思想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据《孟子》和王充《论衡》载,该时代的人性观主要有四派:第一派是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说,载于《孟子·告子》篇。告子提出“生之谓性”命题。他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生命特质。这种特质,告子认为包括了至少两类:一是“食色”,指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要求;二是“仁”,指一种社会交…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政治思想家王安石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他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实行的变法,后世或褒或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质上,王安石新法的本质是以富民为辞而行富国之实,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矛盾是富国与富民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沈德潜是乾隆朝前期的诗坛领袖,他与同列康熙诗坛六大家的王士禛和赵执信都有交往。赵执信因与王士禛论诗不合,作《谈龙录》攻讦王氏诗学,王、赵之争成为影响清代诗坛的著名事件。沈德潜在评判王、赵之争上明显站在王士禛一边,但他在构建试图取代王士禛神韵说的诗学理论时,也吸收了赵执信《谈龙录》的一些观点。在王、赵之争的诗学背景下,辨析沈德潜与赵执信诗学观念的异同,有助于人们看清清代中期诗学和初期诗学的关联与流变。同时,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迄今最有影响的清诗选集,然此书于赵执信有定位不准、校勘不精、评注失实之弊,一并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3.
宋末元初文学家俞德邻之籍贯自清乾隆时始有永嘉(今浙江温州)与丹徒(今江苏镇江)之争。二说均未能以确凿之据来佐证自己观点无误,故双方所言不足以服人。钧稽史料可知:俞氏之子曾称其父为永嘉平阳人;与俞氏同时代的友人曾称俞氏为永嘉人;俞氏自己的诗文曾言己非吴郡人。由此可证明俞德邻之籍贯为今温州无疑。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清代著名史家、文学家赵翼的家世问题,一般均从《瓯北先生年谱》或《西盖赵氏宗谱》之说,认为其“本宋室后”。笔者近年来细读瓯北诗及相关史料,提出不同意见。即赵翼乃宋人赵拧之后,赵拧与宋宗室没有瓜葛。赵翼自号瓯北之缘由,众说纷纭。赵柿之祖湘,已“家于衢”。衢,乃浙江衢州。瓯江,即永嘉江。衢州恰在瓯江之北。笔者认为赵翼以此自号,乃示不忘祖宗之意。这则从另一层面证明,他似系宋赵柿之后,而非宋宗室之裔。  相似文献   

15.
王冕是元代的著名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在继承宋代的释仲仁和扬无咎的基础上,自创了繁花密蕊的墨梅新画风,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冕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传统文人绘画艺术的新途径,将诗、书、画熔于一炉,浑然天成。这种艺术创新,一举奠定了王冕在元代独特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经学史上,张之洞是位重要的人物。他以经学入仕,其治经学先倾向古文经学,崇尚汉学,后主调和汉宋之学。在"中体西用"的思想中,亦有其经学思想的体现。他的经学思想在晚清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白兔记》为明人称为"四大传奇"之一,在南戏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关于它的创作年代,学界一般认为是元代,然也有学者认为它或成书于宋。经考证,《白兔记》不可能早于元灭南宋、统一南北,即公元1279年。一是《白兔记》的情节内容完全承袭《刘知远诸宫调》而来;二是"刘知远故事"自北宋始一直在北方流行;三是《白兔记》中的爱情套路与《拜月亭》《琵琶记》等如出一辙;四是《寒山堂曲谱》《白兔记》中的"刘唐卿改过"的小注,恰暴露了南戏改编者借鉴了刘氏的同题材杂剧。  相似文献   

18.
《梦粱录》中的“小唱”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联系其他资料看,宋代小唱可能经历了由雅而俗的过程:按宋人标准,早期的小唱主要是对大曲的摘唱,较雅;后来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较俗。  相似文献   

19.
权奸在内而大将立功于外——谈胡宗宪的正面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宗宪是明朝嘉靖年间最重要的抗倭将领,由于厚结赵文华、严嵩等人,遭人垢贬,而得不到大多数人公正的评价。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与政治环境来看,胡宗宪并非一般阿谀奉承之小人,是封建专制迫使其扭曲了自己的人格,忍士大夫所不能忍之辱。而完士大夫所不能完之功。我们对其应该给与正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宋江上梁山之初未争头把交椅,而是坐上第二把交椅,这样山寨中出现一种"双头政治"。宋江数次劝阻晁盖下山,而他自己则不时率众为梁山建功,那时他可说是山寨真正的政治核心。晁盖被射杀后,在头把交椅问题上,宋江的权术与吴用的权术相互配合。宋江先是临时性据有寨主之位,后来破除晁盖遗言的阻碍正式坐上头把交椅。梁山重大政治问题包括头把交椅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说都与"权术政治"有关。被赚上梁山的卢俊义后坐上无实权的第二把交椅,这样梁山又出现一种新的更稳定的"双头政治",而这是合乎宋江日后受招安需要的一种政治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