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而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定义的翻译在中国却有多个版本。本文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赵毅衡、裘小龙和郑敏的译文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译文都不准确。之后本文结合庞德的诗学主张,对于"意象(Image)"定义的原文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正确的译文。之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庞德的意象诗作《地铁车站》。最后,本文认为庞德对于意象的这一定义并无太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而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定义的翻译在中国却有多个版本.本文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赵毅衡、裘小龙和郑敏的译文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译文都不准确.之后本文结合庞德的诗学主张,对于"意象(Image)"定义的原文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正确的译文.之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庞德的意象诗作《地铁车站》.最后,本文认为庞德对于意象的这一定义并无太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而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定义的翻译在中国却有多个版本。本文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赵毅衡、裘小龙和郑敏的译文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译文都不准确。之后本文结合庞德的诗学主张,对于“意象(Image)”定义的原文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正确的译文。之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庞德的意象诗作《地铁车站》。最后,本文认为庞德对于意象的这一定义并无太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钟敏谊 《科技信息》2011,(3):I0201-I0202
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和借鉴都受到本土意识的影响。这是由中山大学区鉷教授提出的本土意识论的观点。美国诗人庞德是意象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可以说标志反传统的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就是由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开始的。本文尝试通过讨论庞德的本土意识从而在文学研究和发展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庞德与艾略特的交往,庞德对艾略特《荒原》的影响。分析了庞德与艾略特诗歌创作及理论上的差异和共同点。庞德的诗歌创作代表了意象主义诗歌的经典;艾略特是英美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是主张诗歌的自律、含蓄以及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用活的生活用语,创造新的节奏和意象等。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庞德与艾略特的交往,庞德对艾略特<荒原>的影响.分析了庞德与艾略特诗歌创作及理论上的差异和共同点.庞德的诗歌创作代表了意象主义诗歌的经典;艾略特是英美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是主张诗歌的自律、含蓄以及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用活的生活用语,创造新的节奏和意象等.  相似文献   

7.
郑杰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2):64-66,69
意象派被认为开启了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新时代。艾米.洛威尔和庞德并称为意象派的两位主要代表。早期的欧洲之行让洛威尔接触到庞德和其他意象派诗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和启发下,洛威尔提出了意象派的基本教义。然而,在其创作后期,洛威尔深受印象主义和东方诗风的影响,其后期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偏离庞德等定义的意象原则,以至于庞德戏称其为“艾米主义”。本文试图探讨洛威尔对意象派诗风的发展来论证,正是这种所谓的偏离从而把意象派诗带入一个新的领域,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李夷平 《科技信息》2012,(18):173-173
意象是诗的要素。英美意象派提倡的意象脱节、意象并里、意象叠加等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血缘"关系,许多英美译者认为:中国文字的表意性能够提高诗歌的视觉形象表现力,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的境界也被他们所接受,并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庞德正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成为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之一。汉诗译作《神州集》把欧美现代诗歌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本文用以"愁"为题材的两首中英诗歌结合庞德译本,对比中英诗歌的语言及意象。  相似文献   

9.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开辟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先河,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同时通过中国诗歌的翻译实践,他学会了掌握中国诗人构建意境的技巧: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出现在英国的意象主义诗派从汉语古典诗词中吸取养分,在诗歌创作中提倡使用简洁的语言,创造意象,并在汉语古诗翻译中实践这种理论。意象主义诗派的实践和理论反过来也给汉语古典诗词翻译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带来了许多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它把英美诗歌从讲究修辞和传统格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定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语言结构和风格特征。虽然意象派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它为英美现代诗歌开拓了道路。本文在埃兹拉.庞德提出的意象派诗歌创作三原则的基础上,探讨意象派诗歌三个方面的特征:即独特的意象,简洁精练的语言,富有音乐性的韵律。  相似文献   

14.
庞德在意大利期间同侨居于此的中国学者杨凤岐之间有书信往来,分析这些史料可以追潮庞德与杨凤歧之间关于懦学政治化的争论和情谊.进而驳斥西方学者提出的庞德固懦学研究而走向法西斯主义的观点。作为一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学者,杨凤歧认为庞德的法西斯立场和懦学观点是两个并存而不能等同的思想体系,得知庞德在研读《四书》后,杨便鼓励他“专心于此”,目的显然是让其虚心投入懦学而远离法西斯。杨凤岐虽未能真正改变庞德的政治立场,但他关于中日战争以及懦学思想的言论无疑使庞德在他的法西斯岁月里避免了彻底的偏信则暗。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一项颇具影响力的文学运动,主要繁荣于诗坛。它发掘并广泛使用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诗歌创作手法,强调意象的色彩效果、声响效果和动态效果。本文试图从以上几点人手,以充分的例证探讨意象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以此为基点,管窥浩如烟海的现代诗歌。  相似文献   

16.
闵敏 《科技信息》2012,(13):252-253
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本文从诗歌创作背景、诗歌意象、韵律节奏以及内在意蕴等角度分析了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及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名作《在地铁车站》和《红色手推车》,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两首意象派名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7.
西方出版我国古诗英译的“走势”毛红旗(湘潭市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000)西方人对我国古诗早有兴趣,特别是自从埃兹拉·庞德 ̄[1](EzraPound)于1915年出版英文《神州集》(Cathay),紧接着发表了一些研究我国古诗的论文之后,意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1.东方文学对于庞德诗歌理论的影响,2.西方传统典型理论中的典型塑造与鉴赏在庞德诗歌中的表现,3.庞德对意象派诗歌的理论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庞德意象派诗歌创作的理论来源,结合他的代表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解读他的创作实践,肯定庞德在美国乃至整个文学界在意象派诗歌方面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莫言以"肉"意象的开拓和小说意象主义的创作极大地开拓了"汉语写作"的新疆域。在对"肉"的刻画、阐释和建构过程中,莫言自觉地展开了对文学本体审美价值的追求。"肉"意象存在于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的复合结构中,既是作者独特的文化思考,也是生命体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庞德的译作《神州集》,剖析了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的明确的翻译目的,及由其明确的翻译目的而决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追溯庞德翻译时的思维过程,进而探索《神州集》因其不忠、误译、漏译等饱受中国学者的非议,却备受西方学者的推崇和读者的赞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在全新的英语世界获得第一次成功的原因,进而指出了目的论为一些违反某些现在翻译标准但却经实际检验十分成功的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