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结合广东目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国产600MW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取样管座变径部位泄漏、末级再热器排空管座变径部位泄漏和末级再热器排空管座部位末级再热器母管裂纹多次情况展开详细分析,对泄漏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泄漏的改进措施提出了一些全面而独特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高温高压炉外管座部住泄漏问题埘国产600MW机组的管座泄漏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郝冬福 《广东科技》2009,(14):221-221,279
2008年4月,锅炉巡检人员发现过热器连接管第一弯头处有蒸汽冒出,停炉后检查发现末级过热器连接管螺塞角焊缝中心沿圆周方向裂开,裂纹长约3/4周长,为贯穿性裂纹,并对焊缝进行裂纹分析及处理.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道太 《甘肃科技》2010,26(22):65-66,22
针对某电厂一起超临界直流锅炉末级过热器爆管事故,采用了宏观检查、壁厚测量、蠕胀测量、金相检验等检验检测方法,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事故的根源,并给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虎 《科技信息》2011,(7):100-100,113
通过对神华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锅炉前包墙过热器引出管泄漏事故进行分析,查找发生泄漏的根本原因,并针对要因提出治理方案,经过治理后至今未再发生包墙过热器引出管泄漏事故,由此针对同类型的锅炉有必要进行同类型治理,减少锅炉泄漏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结合山西某电厂实际,分析了锅炉高温过热器爆管泄漏的机理、原因,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来保证锅炉过热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过热器单管泄漏故障模型及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单相介质受热管在泄漏工况下的传热传质机理,将一根过热器单管简化为两个集中参数受热管环节与一个分流环节的串联,给出了过热器单管工质泄漏故障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对一类工质微量泄漏影响问题的分析研究。仿真结果表明:1)过热器单管泄漏对泄漏点后的金属管壁温度有较强的影响;2)随着泄漏量的增大,金属管壁的温度也呈升高趋势,且其升高速度与泄漏量的增加成正比,金属管壁温度的变化同时受泄漏点位置和泄漏量的影响,但泄漏量的影响是主要的因素;3)随着泄漏量的增加,金属管壁温度的上升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定量光谱仪等对465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Ⅱ级过热器管爆口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宏观及微观形貌观察、材质化学成分以及结构和运行状况分析,探讨了过热器管材的失效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CFB锅炉内颗粒的冲刷与撞击造成过热器管屏的磨损,磨损引起的壁厚减薄是管材失效的主要原因,磨损机理主要是冲刷磨损和高温腐蚀相结合的冲蚀磨损;管子内压应力与管系应力加速了爆漏过程,是造成过热器管撕裂爆口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定量光谱仪等对465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Ⅱ级过热器管爆口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宏观及微观形貌观察、材质化学成分以及结构和运行状况分析,探讨了过热器管材的失效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CFB锅炉内颗粒的冲刷与撞击造成过热器管屏的磨损,磨损引起的壁厚减薄是管材失效的主要原因,磨损机理主要是冲刷磨损和高温腐蚀相结合的冲蚀磨损;管子内压应力与管系应力加速了爆漏过程,是造成过热器管撕裂爆口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过热汽温系统的集总参数模型,分别建立减温器出口温度关于减温水流量以及过热器出口温度关于过热器入口温度的传递函数。根据电厂实际运行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减温器与过热器模型进行辨识,得到400,550和600 MW负荷工况下传递函数的具体参数;借助不同时期的运行结果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减温器与过热器模型输出与其相应的合行数据误差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23%和0.18%,表明模型精度较高;结合机理模型与寻优算法建立的末级过热器系统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过热器出口温度对入口温度具有迟滞性,过热器模型辨识误差比减温器模型的辨识误差大,说明系统响应时间会影响模型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0.
对元宝山发电厂3#锅炉末级过热器入口连接管热电偶插座焊缝裂纹进行分析,认为该处裂纹属管材焊接延迟冷裂纹。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确定采用局部挖补焊接、焊后热处理的方法对裂缝缺陷进行修复。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可靠,修复后的各项指标满足锅炉运行要求,为火电厂类似焊接裂纹事故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热偏差与汽温偏差是大型电站锅炉过热器与再热器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过热器与再热器受热面超温爆管的主要原因。过热器与再热器系统采用三通引入、引出结构会产生较大的蒸汽流量偏差和热偏差,甚至导致受热面超温爆管。针对某660 MW超临界锅炉炉顶过热器分配集箱三通区域部分管子超温爆管问题,根据该过热器分配集箱的三通引入结构及受热面布置特点,对进口三通区域的静压分布进行试验研究,揭示了三通两侧分流比、三通区域支管分流比不同时三通涡流区的影响范围、三通涡流区不同部位以及三通两侧集箱的静压分布规律,指出进口三通区域涡流是该锅炉炉顶过热器超温爆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分布特性,通过对过热器/再热器管道的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并与经验公式相结合建立具有氧化膜的炉管传热的物理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管道几何尺寸、烟气温度、蒸汽流量和温度的情况下,管道外壁温度、氧化层/基体界面温度和氧化层/蒸汽界面温度的变化过程,最后定量地解释管道外壁温度、氧化膜/基体温度随运行时间增长而升高的原因,得到了它们的温升系数Aw和An与氧化层引起的温升系数B之间的关系为:B=α1Aw+α2An(其中,α1和α2分别为管外壁、氧化层/基体界面对氧化膜增长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辐射和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基本公式出发,建立了大型直流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传热计算模型,对模型每根管子进行了传热计算,从而得到整个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传热特性,并考虑了结构、煤种、运行工况等对传热的影响。本模型的建立更直接、细致地确定了过热器、再热器的传热工况,为分析过热器、再热器偏差、传热恶化、寿命等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广州发电厂3号锅炉高温过热器发生爆管的情况,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和金相检验,认定原管子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在金相检验中,发现爆管处存在大量蠕变孔洞及裂纹,从而判定此次爆管是在高温和外弧切向最大拉应力作用下引起的蠕变脆性断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华能鹤岗电厂1021t/h锅炉分隔屏过热器上升管频繁超温爆管的问题,对爆管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进行编程计算,分析了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道在不同的管道几何尺寸、烟气温度、蒸汽流量和温度下,各个界面热流密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热流密度与管道内壁侧氧化层厚度和运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即热流密度的评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超临界660 MW塔式锅炉末级过热器炉内外壁温测点数据,分析在不同负荷下炉内壁温与炉外壁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机组运行过程中,要关注管屏以及同屏管间热负荷分布情况,以便及时通过燃烧调整消除热偏差;随负荷变化,炉内外壁温变化趋势相同,炉外壁温经估算后能够反映炉内管壁的实际温度;壁温监测需要炉内外壁温测点相互配合,以防炉内温度测点所在位置不是热负荷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电站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流量分布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同屏支管根数、屏的节距和三通引入管对管组的流量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提出和实际结构相一致的离散模型计算方法 ,预测管组中的流量分布 .对进口三通涡流区对集箱静压分布的影响 ,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以一台发生过超温爆管的锅炉再热器为例 ,分别应用离散模型计算方法和常用的连续模型计算方法 ,对管组的流量分布和炉内管壁温度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离散模型计算方法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相一致 ,改进了连续模型计算方法误差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75 t/h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用15CrMo高温过热器弯管在试运行近100 h下产生裂纹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炉水中氯离子含量超标以及停炉期间未进行保护,导致大量空气进入炉体,在高温、弯管自身高残余应力等综合作用下产生应力腐蚀,这是导致过热器弯管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