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例施行食管癌切除、食管吻合食管重建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精细的食管-胃吻合技术,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心铒钳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32例食管恶性肿瘤切除患者,均应用心铒钳,采用手工吻合.结果:132例手术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应用心铒钳行食管胃吻合,保证吻合质量,非常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确有独到之处,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及合并食管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57例在X线电视监视下,使用支架输送系统,放置食管内支架61个.结果:明显缓解了患者进食困难症状,吞咽困难改善1~2级,未发生技术性并发症或死亡,随防时间最长2年,最短1个月,平均4.5个月,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食管支架治疗各种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性肝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肝硬变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抢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非常重要的.对病人从术前、术中、术后全程观察及指导,实施护理计划及指导病人生活饮食等方法.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均获得满意疗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述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内镜介入手段.  相似文献   

5.
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治疗食管癌10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使用美国强生公司圆型胃肠吻合器的经验,并对该吻合器进行评价。方法:对食管—胃(肠)端侧机械吻合的116例病人术后并发症、吻合口大小、进食及返流情况进行观察,并在术后第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绝大部分病人术后顺利进普食,无吻合瘘发生,4例吻合口狭窄与术中操作不当有关,少数病人有返流症状。103例使用25号吻合器病人随访各期吻合口平均直径>1.18cm。结论:机械吻合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掌握器械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7月至1998年2月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通过X线透视监视,经鼻将营养管置入肠内以建立营养通路,从而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结果6例治愈,成功率85.7%。本文介绍置管及营养补给方法及效果,指出本方法在营养支持治疗上更简便、有效且经济。  相似文献   

9.
对12例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上段瘢痕狭窄的体会表明,移植结肠的血运是预防吻合口痿的关键,而吻合的方法、胃造瘘术的应用、顺蠕动吻合及熟练的外科技术是减少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保证移植结肠血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套扎术(EVL)、硬化剂(ES)治疗及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曲张静脉消失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结果 药物组65例,3d止血成功率63.1%,死亡率37%,再出血率60%;硬化剂治疗组37例,止血成功率86.4%,死亡率10.8%,再出血率29.3%,EVL治疗组80例,止血成功率95.1%,曲张静脉消失率97.5%,再出血率17.5%.结论 垂体后叶素在控制急性出血方面有效,但短期再出血率高;硬化剂近期疗效好,止血成功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较高;EVL治疗组食管静脉曲张根除率高,短期内再出血率低,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胃底贲门癌的发生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容易出血和梗阻,由于营养障碍和消耗,就诊时多数处于衰竭状态。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吻合口瘘,可以引起威胁生命的复杂性生理、病理改变,死亡率很高。必须在术前、术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以期达到愈合,挽求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早期确诊食管穿孔,减少纵隔脓肿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吞服泛影葡胺食管造影及纤维食管幢检查。结果:通过对16例早期确诊为食管穿孔的病人及20例未及时确诊的病人比较二者纵隔脓肿发生率分别为6.75%和95%,二者死亡率分别是6.75%和50%。结论:食管穿孔早期诊断可明显减少纵隔脓肿发生率,并且降低病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以下称吻合口痿)是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率高达50%左右。对其采用保守治疗或争取时机第二次开胸处理各家意见不一。自1979年6月至1987年5月,作者采用保守治疗8例胸内吻合口瘘,结果7例治愈1例死亡。文中提出由十二指肠管饲为主要途径,以支持营养为核心的综合性保守治疗,同时强调必须坚持斜坡位防止胃液对吻合口的侵蚀至关重要。并认为在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的同时辅以中药煎剂口服,可促使瘘口愈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年来采用内镜下介入治疗28例上消化道狭窄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经内镜、钡餐检查确诊为本病,其中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8.46岁。病因分类:手术后狭窄23例,占82.14%。其中食管癌10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人发中的Zn,Mn,Cu,Fe,Ca。讨论了Ca和Mg对Zn,Mn,Cu,Fe的干扰及对干扰的校正方法。对GBW09101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很好。对发样进行了实测和回收实验。Zn,Mn,Cu,Fe,Ca的回收率分别为92.9%~109%,92.0%~106%,94.0%~106%,94.0%~112%,89.3%~11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比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术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出防治原位可控回结肠及结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有效可行防治方法.结果: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13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2例,占15.3%,其中早期并发症1例(尿漏),晚期并发症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结肠代膀胱术12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5例,占41.6%,其中早期并发症3例(尿漏2例,粘液分泌过多1例),晚期并发症2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结论:回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尿液可控率高,原位自主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大量临床及尿流动力学研究表明,回结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今日食管空肠(或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在非食管外科医师手中仍屡见不鲜,吻合口瘘的死亡率较高。而且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仍无可靠的预防方法。我院外科从1985年起设计创用“围巾式”法用于临床,其特点是用全层空肠或胃壁包绕在吻合口周围形成瘘的屏障和吻合口处高压带防止返流。9年来共作食管空肠或胃吻合50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和返流性食管炎,仅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痊愈,初步证明这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可靠的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报道1989-1991年,共手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96例,肿瘤切除率9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无手术死亡。笔者认为胸段食管癌采用经左胸切除,胃经食管床重建食管术有许多优点,值得采用。而残胃食管癌或估计肿瘤切除困难的病人,可采用胸骨后结肠代食管术,再经右胸切除食管。对本组食管癌国际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也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经食管心房起搏终止房室结双径路所致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共47例,采用超速抑制、亚速抑制.比较超速抑制与亚速抑制二者对心动过速的终止效果.结果:亚速抑制19例,成功11例(57.9%),8例未成功改用超速抑制.超速抑制36例,成功34例(94%),2例超速抑制、亚速抑制均无效,应用猝发脉冲后终止.结论:猝发脉冲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已经肯定.超速抑制终止效果明显高于亚速抑制(P〈0.05),而该种心动过速比较容易用起搏终止,缺点为不能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