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中西建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津渡历史街区的建筑文化是西津渡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西津渡历史街区中西建筑的材料、形式、结构、装饰及其它方面加以对照研究,可从中窥见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经典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杨志明 《科技资讯》2011,(7):76-76,78
建筑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而不同民族,不同的国度,建筑的文化也是不同的,但它们大多具有一定时代的影子.但这些建筑也凝聚着不同的民族智慧,成为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建筑,分析其建筑文化,揭示建筑艺术对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西古典建筑审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古典建筑植根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故而在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建筑空间布局上,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主张"天人合一";西方建筑中则体现"人天对立"的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在建筑用材中,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而西方传统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位的风格。在建筑空间艺术上,中国重整体,西方重个体。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使得中西古典建筑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建筑实际上就是一部国家、民族的文明史,而这也正是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令众多西方游客神魂颠倒之处,近年来的建筑,无论是公益性的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复制欧式建筑形式,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4.
条条道路通罗马。过程不同,目标相通。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反复研读过一些中西体育文化的思想后,除感叹文化的博大精深外,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精深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值得骄傲的财富。在全球化的后奥运时代,本人也感受到了一些中西体育文化的和合。感悟即来协同灵感于笔端,望能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和传统的彰显和载体。建筑师通过建筑充分反映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理念,建筑个性的表达与个性的张扬,如果脱离了自己成长的历史和生活环境,脱离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与要求,就显得没有特性与活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发展的灵魂,同理建筑文化也是建筑的基础与圭臬。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对冷战的研究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始终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对冷战的研究中,关于冷战起源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意识形态说,有国家安全论等等。本文试图以美苏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为切入点,分析文化冲突对冷战起源的影响。本文认为美苏都在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并渴望将其文化价值观推行到尽可能的地区,造成自己文化的覆盖区而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政治文化会伴随着相应的政治制度,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说,其与政治文化的推动密切相关。从政治权力认知的视角来看,中西政治文化在权力的起源、运行基础、权力的制约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以此为鉴,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其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澳门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中西文化交融.历史是文化的源头,澳门文化的特点在澳门四百余年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反映在诸多方面:宗教方面、语言方面、建筑艺术方面、风俗方面,等等.  相似文献   

9.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并且拥有崇尚中国文化的传统,他们散居全国各地,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回族和汉族之间密切交流与交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通过观察回族文化的特点,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回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却又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是中华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式样,其中建筑文化尤富特色,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作一个分类,并试探其形成原因。一、建筑类型(一)从实用功能分1、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起源最早的建筑之一。其功能在于居住、避风雨、却虫兽。各民族都经历了从穴居、巢居等简单的居住方式到较复杂的居住方式。傣族古歌《关门歌》中就有反映穴居生活的篇章:“山洞在野外/山洞在森林/野外有大蛇/林中有虎豹/孩子们,快进去/老人们,快进去/我要关门了/我要堵洞了 搬…  相似文献   

11.
李丹 《科技信息》2008,(34):234-234
建筑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建筑艺术也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纪念碑,而中西方古代的建筑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从中折射出中西方人审美情趣、审美心理的差异。本文将对中西方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加以比较,从而试分析出中西方人审美心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表明,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思想观念有密切关联。针对西部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发展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求得相对的平衡,共同富裕,因此中国西部必须紧迫地开发,但因西部的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只能实事求是地适度开发,领先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使知识化与工业化互相促进,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中国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其生态现状却令人担忧,大力保护西部地区水资源和治理水污染已经刻不容缓.在西部地区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于该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利用归纳总结法和数据论证法论证了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西部地区水资源的积极作用,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总体框架和一般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赛宾在哈佛大学创立近代建筑声学。1926年叶企孙创建清华物理学系的同时,主持清华大礼堂听音问题校正,开启了中国近代建筑声学研究。1936年叶企孙拟定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电音学专业,培养出中国建筑声学的开拓者马大猷。中国建筑声学奠基源自清华大学,在于清华科学大师与理工融通的学术风格、物理教育传统以及学术体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清华大礼堂听音问题校正不仅是发生在清华大学的个案,对于形成期中国物理学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形象特征、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的解读和分析,论述了中国馆体现在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建筑美学意义,突出了中国馆多元丰富性的建筑美学内涵与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指出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适应自然条件、社会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筑本土化意味着地域性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信息化建设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西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西部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层面提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换"的观点,揭示建筑形式背后所拥有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精神,以利于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将传统建筑的有无价值统一转化,使中国建筑文化得以在当代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从单体建筑文化的价值转化、群体建筑文化的价值转化和城市整体文化的价值转化三个层面给予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ACenturyprojectonintroducingseawaterfromBohaiseatowestChinawassuggestedandrelatedpaperwaspublishedinNo 10 ,2 0 0 1ofEngineerScience(seeFig 1inInsidebackcover) [1] ,inwhich 10benefitsofthisprojectweredis cussed .Inthispaper,someproblemsontheprojectwillbepointedbytheviewpoin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north westofChina .1Slowbutprofoundcharacterofthena turalaridityprocess Itwasmainlydiscussedinauthor’sformerpaperthatthewithdrawalandaridityofmarsh ,causedbyhumaninfluenceinlast5 0years,accele…  相似文献   

20.
以西安和成都为例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信息产业布局进行了局部分析,并由此得出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空间分布为一种三层体系结构,进而通过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西部信息产业的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