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证水质良好 良好的水质是搞好饲料投喂的保证。一般每月加水2—3次,每次加水的深度为10厘米左右,要求水体透明度达到25-30厘米。同时,定期用生石灰兑水泼洒,既能提高池水pH值,有利于鱼类生长及饵料生物的繁殖,又能防治鱼病:也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或定期搅动底泥的方法进行水质调节。要常开增氧机,通过增氧机使池水上下层水体溶氧趋于平衡,及时改善底层的低溶氧状态,促进鱼类生长发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增氧机的工作原理。增氧机是通过加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空气中的氧渗入水中,故增氧机的增氧效果与水和空气接触的充分程度成正比,与水中溶氧含量成反比。2.种类及选用。渔业生产中常用的增氧机有喷水式、水车式和叶轮式3种。喷水式增氧机是将水喷向空中,散开落下;水车式增氧机是靠搅动水体表层的水使之与空气增加接触。这两种增氧机对于增加水中溶氧量、解救浮头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曝气效果也较好,能很好地将水中溶解气体如硫化氢氨等逸人空气中。叶轮式增氧机是近年来池塘养鱼生产中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水体增氧机械。叶轮式增氧机能使池水上升而发生对流,使表层水进入底层、底层水上升至表层。含氧量较高的表层水进入底层后可有效改善底层水体的溶氧状况,使底泥中的有机物迅速矿化分解,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对水产养殖和增产增收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一、机械补氧 ①循环注水。相邻的两口鱼池,在一角用水泥管接通,另一角用水泵将水从一池抽向另一池,使两口鱼池的水体循环,可提高池水溶氧量。②充气补氧。用气泵将空气压人铺设于水下的充气管中.使空气扩散到水中,增加水中溶氧量。③定期搅动塘底。定期搅动塘底有利于上层溶氧向下层输送,提高下层水体溶氧量。  相似文献   

4.
一、渔用增氧机的特性及种类 1.增氧机的工作原理.增氧机是通过加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空气中的氧渗入水中,故增氧机的增氧效果与水和空气接触的充分程度成正比,与水中溶氧含量成反比.2.种类及选用.渔业生产中常用的增氧机有喷水式、水车式和叶轮式3种.  相似文献   

5.
鳖病防治     
日常管理 下苗前必须用生石灰清塘;培肥水质,使池水显嫩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换水结合排污.换水后泼洒一次"强氯消毒王"或"菌毒敌".一般用30ppm生石灰或"强氯消毒王"或"菌毒敌"进行定期消毒,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调节水质用"浓缩二氧化氯"或"强效净水剂";鳖病流行季节定期用"消毒威"或"渔福"消毒池水,定期投喂"鱼皮肠净"、"鱼虾福","止血灵"(中药)等药物,进行健康养殖,形成生态防病.  相似文献   

6.
1.在夏秋季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特别是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鱼塘要开启叶轮式增氧机2~3小时.因为这种天气水体表层溶解氧达到饱和,而水体底层溶解氧相对较低,叶轮式增氧机有向上提水的作用,使鱼塘水体垂直循环流动,一方面使整个鱼塘水体的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把底层水中杂质冲上带到水面接受阳光曝晒,经过理化作用,使底层水中的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这样就起到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质改良机有抽水、吸出塘泥给池埂饲料地施肥、使塘泥喷向水面、喷水增氧等功能.该机与叶轮增氧机相比,增氧、搅水、曝气以及解救浮头的效果低于叶轮增氧机,但在降低塘泥耗氧,充分利用塘泥,改善水质预防浮头方面的作用优于叶轮增氧机.能一机多用(抽水、增氧、喷泥等),使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1.在夏秋季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特别是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鱼塘要开启叶轮式增氧机2~3小时。因为这种天气水体表层溶解氧达到饱和,而水体底层溶解氧相对较低,叶轮式增氧机有向上提水的作用,使鱼塘水体垂直循环流动,一方面使整个鱼塘水体的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把底层水中杂质冲上带到水面接受阳光曝晒,经过理化作用,使底层水中的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这样就起到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培育亲鱼选择1~3冬龄,体重0.5~2.0千克的大龄鱼作亲鱼.培育时要在面积大、水质清、溶氧高、饲料鱼虾多的家鱼亲鱼塘或食用鱼塘中混养,每亩放养10~20尾.产卵期前30天集中培育.日投饲量为亲鱼重量的3%~5%.或选有微流水或排灌水方便的池塘单养.亲鱼池面积要有2亩至3亩,水深2米左右,每亩放亲鱼75~150尾,配养6.6~10厘米鳙鱼50尾,以调节水质,加放以5~6厘米的野杂鱼或家鱼种作为饲料,并勤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07,(12):29
对待虾病应立足于"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下面介绍几种小龙虾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烂鳃病 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用漂白粉2克/立方米溶水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湘云鲫耗氧率和溶氧临界窒息点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用呼吸室法研究了3种规格的湘云鲫在不同水温下的耗氧率、耗氧量和溶氧临界窒息点的变化。湘云鲫的耗氧率、耗氧量在水温15℃下与20℃下相比差异显著,而20℃、25℃、30℃水温下差异不明显。同一水温下,湘云鲫的耗氧率与鱼体规格的关系呈负相关,耗氧量与鱼体规格的关系呈正相关。湘云鲫溶氧临界窒息点在不同水温下变化不明显,与鱼体规格的关系呈负相关。本实验表明,湘云鲫的溶氧临界窒息点在0.11~0.22mg/  相似文献   

12.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 ①套放鳜、鳖、黄颡鱼等名优鱼种.一般每亩水面可套养5~8厘米的鳜10~15尾、或150克/只的幼鳖5~8只、或10厘米以上的黄颡鱼种50~80尾.尤其是养蟹水面,套养的这些品种可捕食野杂鱼、虾,避免其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争空间,不仅提高主养品种的产量,还可增产成鳜5千克、成鳖2~3千克、黄颡商品鱼25千克左右.②套放草鱼、鲫、鲤、鲢等夏花鱼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储备来年养殖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套养3~5厘米的夏花1000~1500尾,可增产鱼种30~50千克.③鱼、蟹等养殖水面套放青虾苗种,一般每亩套放1~2厘米的虾苗1万尾左右,可收获成虾5~10千克.④南美白对虾养殖水面套养河蟹,或实行双茬虾、虾鱼轮养(一茬南美白对虾、一茬青虾或常规鱼类);育蟹种稻田或池塘套养青虾等.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技》2006,(20):21
目前,北方采用的鱼类越冬技术主要是冰下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以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提高鱼类越冬的密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吕永成 《河南科技》2013,(11):113-115
针对凝结水溶氧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进行论述,重点通过一起凝结水溶氧超标案例的成功解决,提出了查找和消除引起凝结水溶氧超标的漏点的一些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包括区域隔离法以及负压变正压法等,对其它电厂解决类似问题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2008,(6):28-28
2.南美白对虾养殖。 ①加强水质调控。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2-3小时。如遇低压闷热天气,应延长开机时间。同时,根据水质变化勤换新水,换水以少量多次的方武进行,每7-8天换掉池水的1/3,然后适当提高水位,  相似文献   

16.
冬季水温低,光照寡,养鱼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少,产氧能力差,鱼类因停止摄食而体质相对较弱.因此,冬季鱼塘的水质调控和管理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相似文献   

17.
一、池塘主养 1.鱼种放养.为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投放的大口鲶鱼种须在8厘米以上,且规格整齐;放养密度,8~10厘米规格的鱼种每亩投放1000~1500尾,10~12厘米的每亩投放800~1200尾,池中搭配150~250克的大规格鲢鳙鱼种100~120尾,用来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18.
敌百虫广泛应用于鱼类寄生虫病的治疗,通常是以0.2~0.5毫克/千克的浓度(90%晶体)进行全池泼洒。但在高密度流水养殖区,受养殖密度、溶氧和循环水设施的限制,采用上述办法很难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志刚 《河南科技》2013,(4):205-206
实验采用生态学方法,以NH4Cl为实验药物,在(15±0.5)℃的半静止水环境中设置了五种氨氮水平,分别为0mg/L,0.25mg/L,0.5mg/L,1mg/,2mg/L,研究氨氮对体重为(6.55±0.25)g的草金鱼致死溶氧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对草金鱼致死溶氧水平的影响在不同浓度间有明显的不同,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氨氮浓度为0.25mg/L时,致死溶氧水平最低,为0.5353mg/L;在氨氮浓度为0.5mg/L时,致死溶氧水平最高,为1.5195mg/L。  相似文献   

20.
莲、鱼共养是一项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前途的种养模式,具有以下好处:鱼能充分摄取水中的饵料和杂草,少喂甚至不投饵也可产鱼,莲藕能利用鱼类的排泄物,有利于生长.由于鱼类在水里上下游动,起到促进上下水层对流作用,增高了底层水的溶氧值.鱼类的新陈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是莲藕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可得到合理利用.笔者近几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莲、鱼共养是既有利于作物耕作制度改革、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鱼类产量,又有助农民增收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