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杰里米·边沁的刑法思想植根于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以功利主义为指导,边沁并不将刑罚作为遏制犯罪的最主要措施,而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刑事立法理论体系.他发展了孟德斯鸠、贝卡里亚等人提出的罪行相称原则,使之具备了实在的、可操作的标准和内涵.因而说边沁是与培根并驾齐驱的创造性天才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犯罪是由各种主客观事实情况即情节构成的,宏观上的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实质上是微观上的情节与刑罚的关系。情节与刑罚有三种结构关系,起点刑情节与量刑起点是抽象个罪的基本刑关系;增加刑情节与增加刑罚量是具体个罪的单独增加刑关系;调节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比是具体个罪的整体调节刑关系。情节与刑罚有二种数量关系,一种是单一数量关系,即量刑情节对应的刑罚是一个具体值而非幅度,如量刑起点;另一种是幅度数量关系,即量刑情节对应的刑罚有一个可变化的幅度,如对基准刑的调节比。  相似文献   

3.
中国素有"治乱世用重典"法制传统,人们一直以来对刑罚效果的有一种错觉印对刑罚的盲目崇尚和过分依赖.本文从犯罪学的视角来审视刑罚,具体阐述了刑罚效力与犯罪学派、刑罚效力与犯罪效益、刑罚效力实现的制约因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刑罚之外的替代措施比刑罚在预防犯罪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刑罚适用原则:罪行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罪行均衡主张刑罚应当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均衡,刑罚个别化主张刑罚应当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均衡。两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对犯罪现象的不同认识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真理性。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是世界各国和我国共同的刑罚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的刑罚手段存在不足, 应当借鉴国外的前科消灭、不定期刑等刑罚种类,重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体系,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使其受到公正、人道的司法处理。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作者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规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不能适用死刑、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刑事立法看,对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经历了一个从严趋缓再转严的发展过程。然而,随着我国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的转变,对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也应充分体现刑事政策的这种变化。我国现行《刑法》对毒品犯罪适用刑罚的规定,应当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的要求,作出必要的完善:可以通过提高死刑标准来限制死刑的适用,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中的贩卖、运输毒品行为,可以从宽处理,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而对于制造和走私毒品犯罪则可以从严处理;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正确把握毒品数量这一适用刑罚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未成年人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所不同,因此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应该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规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可通过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制度,真正帮助未成年人重返社会。同时,应吸收世界各国的立法先进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罚体系的设想,并建立一套体现科学的未成年人非刑法处罚的犯罪法律体系,以多种非刑罚处罚方法取代监禁刑,形成而且适用于未成年犯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学和经济学的方法, 从研究一般刑罚效益数学模型入手,建立了预防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刑罚效益模型.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启蒙运动蓬勃展开。启蒙思想家的刑法思想非常值得探究。他们对当时的封建刑法进行了抨击,并从罪刑均衡、罪刑法定、死刑观、刑罚目的和反对思想为罪等方面对封建刑法进行了质疑,对未来刑法进行了构建和设想,为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刑罚的目的是报应还是预防,自18世纪以来在学者中引起纷争,折衷主义学说由此产生。折衷主义认为,刑罚的目的既在于报应犯罪,又在于预防侵害、保护社会。报应和预防是相互统一的,报应构成刑罚的基底,在此基础上刑罚也应当考虑一般预防和教育改造罪犯之目的。在刑事活动的不同阶段,报应和预防又多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13.
从审判工作实际出发,以刑罚为视角,结合攀枝花市涉毒犯罪的特点,攀枝花市民族地区在打击涉毒犯罪刑罚适用上应充分利用财产刑的作用,特别是加大罚金及没收财产等附加刑的适用,使涉毒犯罪无利可图;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背景下,建议出台结合各地毒品犯罪实际的刑事司法政策,增强刑法的威慑功能,建立打击、遏制特殊人群涉毒犯罪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死刑废除思想从两百多年前贝卡利亚首次提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废除死刑也成为了世界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基于根深蒂固传统报复观念、严峻的社会治安现状等,我国目前仍应该保留死刑糊度。同时.刑罚的日益文明化和去残酷性也要求我们寻找一条转变死刑制度的道路.以期在将来实现废除死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轻缓化是世界刑罚发展的总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刑罚的设置和适用表现出比相对从轻、加大使用缓刑比例的发展势态。文章依据贪污贿赂犯罪在刑罚轻缓化适用上的特性,讨论现今我国贪污贿赂罪重刑化的表现和危害,分析了贪污贿赂罪刑罚轻缓化依据,并对贪污贿赂罪的轻刑的途径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家庭、学校、社会或其他专门机构对他们的关爱和保护功能不到位,国际法规范的要求及非刑罚化矫正本身所具有的现实功能,共同构成了对犯罪未成年人实施非刑罚化矫正的原因。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实施非刑罚性矫正的法律规定只有刑法第17条第4款和第37条,该两条规定存在六个方面的缺陷,太过简单,造成实践中形同虚设。因此,全面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矫正制度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面对着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存在着许多无法预知的风险,日益加速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已经将传统社会推向风险社会的风口浪尖,因此在风险社会理论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刑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在刑事立法方面日趋呈现出了"刑罚积极主义"的倾向,犯罪处罚的早期化、犯罪圈扩大化、法益概念的抽象化等特征也日益凸显,这一转变追根究底是刑罚目的观的转化。风险社会更呼吁刑法构建一个以积极的一般预防为目的刑罚体系,并以此为核心衍生风险刑法的其他理论。但积极的一般预防仍要以人权的保障和罪责原则为界限,时刻保持刑法的谦抑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交通肇事罪刑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我国刑法却将交通肇事罪定位在危害性一般的犯罪范畴,对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和司法处理都很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价值、犯罪的成本与效益原理都说明我国当前对交通肇事罪的处罚太轻,我们应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加大对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成为推动刑法扩张的内在动因。与此相适应,我国刑法圈定的犯罪圈日趋扩大。然而,客观考量刑法规范的实际适用,大量的法定犯条文因与刑难适而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究其缘由,在于立法基于盲目的刑罚迷信,无视刑罚的自身属性和局限而大量设置新罪。实际上,受刑罚道义非难性、痛苦报应性、不可转移性等诸多特性限制,刑罚的适用应被定位在与之相适应的范围之内,"泛刑化"趋势是目前我们应当给予高度警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说认为犯罪是违反刑法、严重危害社会的和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并认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但这个犯罪概念将犯罪的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统一在一起是虚幻的.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角度得出的形式的犯罪概念和实质的犯罪概念,由于其理论基础存在争议,都不可能揭示犯罪的本质.二元的犯罪概念在方法论上存在弊端;在实践论上会导致犯罪概念的四分五裂、支离破碎.对犯罪概念的理解,要顾及实然的犯罪与应然的犯罪,过去的犯罪与现在的犯罪以及将来的犯罪,从经验和直觉的角度,犯罪是应当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