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徽州古祠堂是徽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法家族制度;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徽州古祠堂相关资源和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更好地对外宣传徽州文化,对徽州古祠堂相关信息数据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建设一个徽州古祠堂特色数据库平台,从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资源选择对象和数据库结构设计以及物理实现3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以期能够为徽州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徽州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杰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100-101
惠山古镇作为无锡五大历史街区建设工程之一,它承担着无锡向联合国申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因此,规划设计工作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惠山古镇建设分核心区修复保护和风貌协调区的开发建设,本文通过对惠山古镇风貌协调区的规划作一个全方位的探讨,希望能对惠山古镇建设作出一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双城市四野历史纪念馆及周边环境的改造为例,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从城市设计的手法和保护原则入手,提出了可再利用(PCD)的现代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旧城改造的设计实践,最终实现了旧区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动态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邱耀  王华阳 《科技信息》2012,(29):15-16
论述了古祠堂的文化及功能,并进一步研究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的下祠堂文化功能,探讨了祠堂的社会教化意义,指出祠堂文化演进及其功能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通,有提高人之精神、兴发人之志气、开辟人之智慧之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远离乡土气息的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有增无减,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古村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灵魂,在饱含历史文化记忆价值的村镇中,应做到历史传承、有机更新。本文从历史记忆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的历史保护规划,论述现代保护性的规划设计如何做到让古街巷留住历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西安城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既是古长安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今天西安中心城区在文化蕴含上的延伸.对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环境如何进行保护,是保护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一区域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透视,找出制约这一地区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所在,为当地旅游发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以及随着旅游开展带来的相关文化保护规划问题作好前期准备,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对自然环境和与历史变迁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古镇文化特色的挖掘、开发是古老城镇再现生机活力的重要手段。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西北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宋代筑城,具有千年历史,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北古镇文化,其以军事边镇、商业开拓精神、耕读传家精神、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征,是现代青城古镇文化特征塑造、青城古镇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的导向。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历史街区"主题公园"保护更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民族传统、自然禀赋和地域文化的富集地区.研究显示,历史街区面对现代与后现代双重发展语境,选择旅游产业主导下的“主题公园”模式作为保护更新策略,缓解了复兴的资金压力,保护和延续了地域文化传统,但也出现了商品化、戏仿化和碎片化等物质表征.究其原因,是“主题公园”式的保护更新模式将历史街区纳入了资本循环的社会再生产逻辑,将作为生活场所的历史街区变成了市场商品.其真正动力来自于资本借助消费过程从传统生产领域跨入日常生活范畴,最终建立了时空结构本身的集体生产与消费模式.因此,三峡库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的核心是维护自然的时空结构,除了保护历史街区的物质形态,还应该保护街区传统日常生活,并以案例说明通过保护社会关系网络达到维护日常生活形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逐渐全面开展的广州139个城中村大范围改造过程中,城中村内大量有价值的古建筑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成为一道严峻的命题。本文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论及广州城中村古建筑的存在价值与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对目前改造实例中以城中村祠堂为主的传统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古建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涛  游兮 《科技信息》2010,(35):I0430-I0430,I0440
湘潭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其河西滨江地区拥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正展开的湘潭市河西滨江棚户区改造规划中,如何结合开发,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论述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棚户区改造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提出棚改规划编制中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祠堂是家族的中心和家族文化的载体,它践行着家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的重要使命。博白县客家的家族文化氛围特别浓厚,本文以其为例,论述博白客家祠堂文化及其教育与传承的方式。家族祠堂文化对可塑性极强的儿童的影响方式有环境熏陶、榜样示范以及教育期望等等,即论述家族祠堂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需要家族充分利用祠堂这个载体进行家族教育,以实现祠堂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身份象征和文化归属,保护历史街区,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对每一个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该文以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为目的,通过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街区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思路,解决历史街区的复兴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入境旅游是文化软实力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黄山市的入境旅游市场繁荣,对于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负有特殊使命,基于此对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古豪宅等代表性景观提炼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景观蕴含的丰富文化,只有对旅游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认同感,才能够形成软实力,因此要重视研究旅游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首先传播者应具有国际传播意识,其次景点与产品开发应适应国际传播需要,再次要重视多元化对外传播渠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大理地区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如何有效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大理地区当前古村落面临的发展现状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云龙诺邓村、巍山东莲花村、剑川沙溪等村落,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尝试对大理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更新模式作出一些探讨,为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钰  杨芳 《甘肃科技》2011,27(18):75-77,128
回顾古甘州历史文化辉煌与湿地文明和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湿地资源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的分析,对湿地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进行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可揭示传统村落景观的外在表达和内在特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以潮汕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村落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从建筑、形态布局、文化信仰方面分析潮汕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特征。结果表明:潮汕传统村落主要是以单姓图腾形成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居村落,以祠堂为中心,中轴对称,聚集性、向心性突出;在形态基因上形成列式、组团式、集中式、厝包式、围合式5种空间形态布局类型;重宗法制度、信朴素自然观、多元信仰崇拜是潮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的基本特征。研究以期为区域传统村落规划、人居环境建设,村落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宫梅 《潍坊学院学报》2012,(2):97-99,102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街区的保护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通过对十笏园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对其文化特色、商业项目、空间环境做了分析,总结出开发模式的特点及其规划方法的优劣,寻求在十笏园街区的改造中保护和发展老潍县的独特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岳阳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景观风貌特色,研究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面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9.
富宁土戏历史悠久,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厚重而丰满,无论是壮家人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文学素养还是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社会道德等,都能从富宁土戏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并展示出独特的民族性。富宁土戏文物中的"六益戏神木偶像""索乌减免税赋执照碑""沈土司祠堂硬山顶山墙下碱须弥座""古剧本《玉其宫》"就是承载壮族历史文化最好的实物证据,也是研究富宁土戏发展的重要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至今仍然保存着很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在城市向着现代化迈进的巨大潮流推动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关乎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