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民主与自由一直是人类向往与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无数作家、诗人和艺术家都曾在文艺作品中谈论她,歌颂她。笔者在此试以几首现、当代英语民主与自由主题诗歌为例,来探究这类作品的主要特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其语言的表现形式等。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创作跨度大、作品众多,自她80年代登上文坛至今,其小说主题多变、内涵丰富的艺术特色日趋成熟,这与她的叙事模式、语言风格、创作态度等息息相关。王安忆采用新颖独特的空间叙事方式建构小说,通过不同叙事线索的交叉、平行,加深文本意味。她将抽象性的叙述语言和阐释分析交汇在一起,促使作品思绪飞扬、蕴含诗意。作家擅长对琐碎的日常生活进行哲理思辨,并将其植根于纷繁复杂的意象之中,从而扩展作品的释义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妇女命运一直是重大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最关注的核心。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关心妇女命运并为之抗争是她小说的第一大主题,她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人生经验来观照生活。她的这种女性经验源自何处,本文试从此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4.
苏焕莉 《科技信息》2010,(24):I0146-I0146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南方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作品常以古怪的情节、暴力及死亡的主题受到世人的关注,而作家本人一生的经历也对其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好人难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探讨人性中流露出的善与恶,从而揭示奥康纳小说的主题,邪恶和救赎。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能够驾驭多种题材,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她仍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来表现上海这同一主题或主体。本文试着从其主要作品《长恨歌》等出发,着重考察了作者作为迁居上海者的丰富人生经历,以及其深厚的上海怀旧情结,并就王安忆作品中对上海的追忆与寻找做了较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在静物画中,阎平赋予其同等的生命张扬;而在她的系列绘画主题中,则始终贯穿着强烈的叙事性架构和用力突出的抒情色彩。阎平以日常状态进入绘画,她的绘画题材看似毫无惊奇,甚至更为尽力地日常化。欣赏她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静物、母与子的日常生活情形,以及小  相似文献   

7.
弗吉利亚·吴尔夫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个性,一生都处在生与死的纠缠之中.一方面,死亡的意念挥之不去,另一方面,她又与这种意念不懈地抗争.生存还是毁灭的思考成为她作品的重要主题,同时她也力图通过创作探寻到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母女关系的探索是从古到今大量作家的写作主题。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母女之间的"爱"与"恨"的对立关系给出自己的答案,玛格丽特·杜拉斯更是对这个主题有着她独一无二的看法。笔者将以《厚颜无耻的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和《情人》为例,研究杜拉斯作品中的母女之间的疏离和对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小说《宠儿》中运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效果。本文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在《宠儿》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怎样表达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左璐 《科技信息》2010,(26):I0152-I015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小说创新的代表。死亡是伍尔夫作品中主题之一。然而伍尔夫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她并未局限于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人物用自己的人生选择超越了死亡意识。本文通过小说《海浪》人物分析,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矛盾。伍尔夫在创作中努力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作品中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进行了完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无主题”论,指出主题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并对作者、作品、读者和主题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比较客观地揭示主题是多样的,任何文章,作品都不可能没有主题,体现出主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也堪比美国所有现代作家的任何一部作品。通过这篇小说,福克纳想传达给读者的是,与镇子上其他的人相比,艾米丽是孤独的,不仅因为她的家庭因素,而且她也受到小镇新的秩序建立的冲击。本文主旨并不是研究艾米丽小姐的性格和动机,而是研究故事叙述者的身份。因为弄清楚这一点,故事中暗示出的恐怖就浮出水面,而且从这份恐怖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这个主题清晰地揭示了小说名字中的"玫瑰"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运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效果。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怎样表达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王晓丹 《科技信息》2010,(24):I0145-I0145
厄休拉·勒奎恩,美国文坛一位十分独特的作家,她的奇幻小说系列《地海传奇》问世后举世瞩目,影响广泛,曾获星云奖和雨果奖。她的科幻小说也深邃和耐人寻味,最有影响的是两部长篇巨著《黑暗的左手》和《一无所有》,以及挑战《圣经》之作《她消除了他们的名字》。名字一直是她探索的主题,这里通过对她两部作品的分析,探讨勒奎恩对名字内涵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著名南方作家,《好人难寻》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奥康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她的故土———美国南方的韵味和情致,勾勒出了社会上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对她影响很深的宗教思想的影子,深刻展示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特色与艺术风格。这些成功塑造一方面归因于南方地域文化对她的影响和天主教家庭对她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得益于她对各种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品的主题是受到电影创作特殊规律制约的一种客观存在。从作品的酝酿,到作品的创作(制作),乃至最后被电影观众所欣赏,主题无时无处不在:即使那些所谓的“无主题”创作,也是包含无主题论者自身想要表现的主题的。倘若某部电影作品真的没有了主题.那么这部电影作品一定没有了灵魂。  相似文献   

17.
别俊玲 《科技信息》2013,(18):188-188
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著述丰富。她富有实验精神,大胆革新文学形式,小说题材多样,主题不拘一格,但其作品又有共性,即对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莱辛认为自我认知若沿着苏菲们的道路发展,将赋予人们一个认识未知自我的全新视野,并由此发挥自我的全部潜能。  相似文献   

18.
刘亚萍 《科技信息》2011,(5):41-41,93
"百衲被"是黑人文化传统中的一个美学主题,也是一个特殊的隐喻。缝制百衲被被认为是发挥黑人妇女智慧和传承黑人文化传统的统一;也是黑人妇女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姐妹情谊渠道,沃克把这一来源于生活的意象运用在她的作品中来表达她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小说阐释的生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毕生追求艺术创新的作家 ,她在小说中吸收了诗歌和戏剧的形式 ,接受了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的影响 ,把意识流派的创作推向了高潮。但是 ,不管其形式如何创新 ,伍尔夫始终将其主题集中在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上面 ,并将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存在的瞬间 ,在其作品中进行了完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沉稳与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人生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注重于对人生意义的阐发 ,在这一主题上表现出三个特色 :一是取材范围远离时代主流、限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叙述方式也显得平淡而自然 ;二是在人物设置上 ,她所选取的都是一些处于生活边缘地带的普通人 ;三是由于勘破了人生的无奈 ,她的小说具有一种悲剧性。但由于她对世俗人生的认同与热爱 ,所以她的作品与传统的悲剧不同 ,而带有软悲剧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