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社会与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时代来临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巨大变革,传统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面对其负面影响,应主动迎接挑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特殊性、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缺位等方面深入剖析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行为的成因,并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网络特点,提出了预防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迪 《河南科技》2005,(12):9-10
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逼近1亿。其中,21,4%为在校大学生。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为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博客道德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鉴别素养、道德自律素养、文明诚信素养和社会责任素养等,树立良好的博客形象,推动网络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校园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问题现状的探讨,提出加强对校园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建设,加强对不文明、不健康的上网行为的监督和监管,解决网络道德现实问题,从而使校园网络更好地为大学生所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它对当代大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文就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进行了初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迪 《河南科技》2005,(23):9-10
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逼近1亿.其中,21.4%为在校大学生.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为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同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加强自我教育强化研究生科研道德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经出现的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入手,在分析了研究生学术规范行为对社会以及学校发展的作用基础上阐述了加强研究生科研道德与学术规范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本依据,从内外几方面探讨了加强研究生自我规范教育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9.
刘志杰 《河南科技》2013,(10):268-269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生在网络交往中出现了众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就其网络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从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及其资源优势的角度着手,深刻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的优势及途径,对规范当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研究表明网络在方便大学生的同时,网络成瘾也正成为困扰社会和教育的一个难题。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和道德双重影响力来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已迫在眉睫。目前对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研究日趋增多,但是对于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及危害研究、网络成瘾者的现状调查还不够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样利用有效载体帮助网瘾学生走出困惑,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实施方案。作为一名十几年来一直在计算机学院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且的辅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受到个人心理发展、社会活动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文化群体、环境群体,其道德社会化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在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社会化以及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进程及方向.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在就业、人际关系、情感三个方面的幸福观都存在若干问题,高校教育应从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择业观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与集体道德意识及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三个方面做出应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在道德领域的具体化。道德产生于实践,实践是道德主体性培养的基本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使德育时空拓展、开放,使学生德性发展表现出主体特征,既突出了道德的实践本质,也符合大学生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德育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网络道德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道德网络的特点和规律,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氛围、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网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面对新形势,理性地审视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网络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5.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道德的内心信奉与崇仰,其通过把握道德目标、整合道德规范、督导道德实践来铸造人的最高道德价值理想和最高道德人格.道德信仰具有自觉性、理智性、终极性、实践性、超越性等特征.纵现社会现实,人们道德水平滑坡、道德教育实效性弱等决定了我们必须重塑道德信仰,寻求有效的道德教育机制.道德信仰内在机制的建立是重塑道德信仰的关键,对促进道德的实效教育、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当前我国社会道德问题的现象,分析导致这些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应从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公共监管,健全法制建设、加强道德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重建道德实力。  相似文献   

17.
"伦理"作为一个词和概念,始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初期的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而又有序的辈分关系,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演变,泛指人与人之间以道德手段调节的、和谐有序的关系.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是指网络的出现使得大学生间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生活内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伦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武汉、广州数所高校的相关调查文献显示:我国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处于非自觉状态,存在着国家意识不强、政治热情不高和法治意识较为淡薄等问题.提出应致力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营造利于大学生公民素质发展的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在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这不仅与行政体制、行政人员等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要解决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必须认识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剖析其原因,从而选择防范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分析,阐述增强法律意识,确立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