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1978-2008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978-2008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中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财政科技投入促进了经济增长,然而存在"时滞效应"和"边际效应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2.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GDP的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并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GDP的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并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4.
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选取中国1978~2005年R&D投入与GDP数据,对中国R&D投入与GDP变量间进行协整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弱,R&D投入构成经济增长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1991~2005年间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安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增长率的角度利用协整分析技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及平行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出口增长还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安徽出口弹性偏高,据此对进一步加大安徽出口工作力度,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假设在中国的进一步检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 Export-led growth,ELG)假设在中国的情况 .结果表明 ,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 ,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存在出口增长到 GDP增长的单向 Granger因果关系 ,说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假设在中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首先论述了建筑业工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其次采用199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了中国建筑业经济增长与建筑业工资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建筑业经济增长与工资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建筑业经济增长关于工资水平的长期弹性为0.442,短期弹性为0.435,短期调整力度为-0.702,建筑业工资水平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最后,结合调研结论,提出应推进我国建筑业的薪酬体制改革,促进建筑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加大建筑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改变建筑业生产方式,促进建筑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选取中国1978~2005年R&D投入与GDP数据,对中国R&D投入与GDP变量间进行协整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弱,R&D投入构成经济增长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假设在中国的进一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Export-led growth,ELG)假设在中国的情况。结果表明,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存在出口增长到GDP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假设在中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R&D投入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R&D投入不断增加,通过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大了科研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其迅猛。通过对我国R&D投入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进行相关分析,总结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科技投入决定科技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科技的发展需要科技投入。以1978~2007年间新疆财政科技投入和人均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Granger因果检验对新疆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两者仅存在单向因果性。  相似文献   

13.
北美的物化技术溢出对中国产生的中性技术进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TAP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通过从美国进口获得技术溢出的机制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地区之间的相对贸易量和地区之间结构相似性决定了物化技术溢出的大小,北美三大产业技术溢出均能促进中国产生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中只有第三产业对中国对应产生的产出有促进作用,对中国第一、二产业的产出作用增长的正负效应稍模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创新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推广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不相适宜、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建议从创新、推广、服务、人才、政策5个子体系,建立需求导向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1996—2011年西部12省区的相关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进出口贸易会对非贸易部门产生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但长期内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国际贸易规则的引入,导致进口部门比出口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并影响到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  相似文献   

16.
经济条件的变化使得货币政策通过对外贸易传导的作用机制不断加强.通过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98年1月-2005年2月的相关经济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个结论,并进一步指出:样本时间段内,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利率变动的绝对原因,而利率的波动也能有效地引起汇率的变化;虽然目前汇率对净出口的调节作用不大,但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其影响作用必定会显著增强;净出口是总产出变动的绝对原因,但其作用效果的显现时滞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何实现我国外贸由数量扩张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增长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通过实施改善外贸发展的宏观环境,构建外贸促进服务体系、不断调整出口产业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拓展服务贸易出口等举措,我国外贸将全面实现高速、高质、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开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主要出口市场相对稳定,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拉动开封经济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我国入世的新环境下,受自身所处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封市与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出口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出口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外向度低等突出问题。对此,应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建立外贸出口发展基金和出口奖励制度,加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高素质外贸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通过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视角,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从安全、发展、开放3个层面,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路径:强化建制化、体系化支撑保障,夯实新发展格局安全基础;增强原创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双循环体系的动能与效能;面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升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贸易壁垒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及区域经济发展瓶颈的背景下,近年来出口增幅持续飚升的浙江省,传统的主打项目农产品出口却举步维艰。文章通过对浙江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学的分析,提出了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