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来清除环境中包括重金属在内的污染物。土壤或者水体中的污染物经植物的根转运到植物的地上组织进行贮存,这些含有污染物的植物组织最终可被收割及合理处理。植物可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这一特性使得植物修复成为一种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清除污染物。重金属是采矿业和制造业等工业的附属产物,对人类健康有非常严重的毒害作用。据报道,转基因植物可以用来解除土壤中如汞、镉、砷、硒等重金属的毒性,但是目前还没有铅结合蛋白从植物中被分离出来。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yl-Co A-binding proteins,ACBPs)已被阐明在体内和体外都能结合铅。因此,本文将论述利用改造植物中的ACBP蛋白进行植物修复铅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根际微生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简单的回顾,评述了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作用及其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重点对利用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做一展望,旨在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受到广泛关注,该状况在国内外都很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或遗传工程培育植物来修复重金属土壤环境的技术,它是通过植物系统及根际微生物群落来移去、挥发或稳定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可盈利、对土壤环境扰动小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4种植物修复技术,论述国内外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现状,重点涉及植物提取和稳定2方面。超积累植物由于其生理特性适合规模性应用,而与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等修复方式结合能更好地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含义以及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控制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某些提高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效率的途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早期的研究侧重于超富集植物的发现与实际应用,近来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尽管重金属植物累积的生化机制尚未能被完整阐述,但在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超富集植物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储存等方面还是取得了大量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成果,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在有机鳌合剂如有机酸与氨基酸等对重金属活性、耐性和离子迁移转运系统中所起作用等方面尚需要深入研究.如果在植物重金属吸收、迁移、解毒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等重金属富集的关键方面能取得进展,则将大大丰富污染土壤重金属修复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镉、汞、铬、砷、铅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源、迁移及转化过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提出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美人蕉、草坪草、牛筋草为试材,进行了植物修复污泥重金属污染的盆栽试验,对植物修复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植物修复后污泥农业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直接施用污泥增加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容易导致土壤污染,而植物修复后污泥中的铜、锌、铅、镉、铬、镍等重金属的含量大大降低,符合污泥农用的国家标准;有...  相似文献   

8.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扩散进入到环境中造成日趋严重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如何有效消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近些年来一种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型的植物修复技术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当前来看,研究不外乎优良品种的选育、土壤条件的改良、微生物配合投放等,长远来看,植物修复技术的长足发展还需依赖抗重金属或降解有毒化合物的关键基因的克隆与遗传转化,以期获得重金属"超级"积累植物品种来解决土壤的污染治理难题。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植物修复技术在今后实际应用中有待突破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几种典型矿区的污染来源及污染现状,发现金属矿区的重金属污染较煤矿区污染更为严重,往往为多金属复合污染,修复较为困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并重点评述了应用于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到土壤淋洗技术、土壤固定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复合修复技术为现今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今后的矿区土壤重金属修复方向的研究重点为高效环保的土壤添加剂的研究,超累积植物或大生物量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筛选和培育以及土壤修复技术的高效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植物对于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做了概述,从区隔化作用、螯合作用、外排作用、抗氧化系统、离子交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耐性机制在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期对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前在土壤(底泥)污染物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中,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是应用广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评价方法之一.以上海为例,对典型污染行业土壤的物理性质、pH值以及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总体上受到了原有生产过程排污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于印染、电池制造、电镀、发电厂以及石油加工等企业;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是重金属汞、镉,而铅、铬、锌、镍、砷等重金属多属于轻微危害水平.同时,提出了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污染防治的全过程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沪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林带和无林带)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交通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沪宁高速公路土壤重金属Cu、Pb、Zn含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未发现明显规律性;土壤重金属Cu、Pb、Zn的含量随公路垂直距离的增加并非呈简单的线性负相关;绿色通道建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明显减弱的作用,对防治公路土壤重金属污染效果是明显的,但绿色通道的结构、宽度、配置方式对防护功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简要阐述了当前我国油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特征,并分析了其来源和危害;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相关技术方法,并着重介绍了生物修复及其发展前景;同时对油田防治重金属污染提出了两点建议,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以期实现油田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治理进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是土壤环境污染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机理,并针对污染途径提出了"减源""截流"和"修复"治理措施,控制流入环境中的重金属的绝对值;重点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其遥感评价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效应和主要的修复方法,总结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土壤理化特性监测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评价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展退化土地资源的修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都匀市王司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何首乌种植基地的土壤进行测定,对何首乌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都匀何首乌种植基地土壤pH平均值为5.5,施秉种植基地pH平均值为6.29,两地平均值为5.73,为酸性土壤;都匀何首乌种植基地土壤中,Cu、Zn、Co、As、Cr、Cd、Pb、Hg的平均值分别为52.82、202.70、10.49、31.45、80.80、0.48、64.34、0.39 mg/kg,重金属污染情况CdHgPbAsZnCrCuCo;施秉何首乌种植基地土壤中,Cu、Zn、Co、As、Cr、Cd、Pb、Hg的平均值分别为13.65、65.31、7.08、23.19、61.21、0.35、32.37、0.06 mg/kg,重金属污染情况为CdAsPbCrZnCoHgCu;都匀和施秉种植基地的土壤重金属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1.41和0.89.都匀种植基地有轻度污染,施秉种植基地尚清洁.在两种植基地重金属污染因子中,重金属Cu、Co、Cr均未超标,Cd都是最主要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露天开采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大宝山矿区土壤Cd、Pb、Zn、Cu含量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但都要明显高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27个土壤样品中,Cd和Cu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都大于1,超标率达100%,有21个土壤样品的Pb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超标率为77.8%。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27个土壤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在5.74~157.23之间,所有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都要大于3,表明矿区土壤已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其中以Cd、Cu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中国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中国13个具有代表性林地土壤,结合经典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铅、镉、铜、锌)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波动较大,绝大部分位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2018中筛选值。以筛选值作为评价标准时,绝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小于1,说明供试土壤重金属处于清洁与尚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武夷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线等级外,其他地区均处于清洁。以管制值为评价标准时,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以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处于小于0.7。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位点土壤中Cd存在中等或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重金属呈轻微等级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地质累积指数表明,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部分样点Cd、Zn达到中度污染水平,累积效应更加显著。相关性与回归性分析显示,土壤pH与有效态Cu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有效态Pb和Cu的含量,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62和0.895。  相似文献   

19.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贵州SS、SQ典型铅锌矿区土壤的环境质量,在SS、SQ铅锌矿区采集土壤样品共15个,利用F-640、AA800等仪器测其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有较大差异,Cu、As、Cr等3种重金属元素无或轻污染;Cd、Zn、Hg、Pb等4种重金属元素对该区土壤环境已造成污染;SS、SQ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某化工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对土壤样品中Ag, As, Be, Cd, Cr, Cu, Ni, Pb, Se, Sb, Tl, Zn 和Hg 共13 种金属的空间分异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结果表明, 土壤样品中Ag, As, Be, Cd, Cr, Cu, Ni, Pb, Se, Sb, Tl, Zn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0, 10.20, 2.50, 0.60, 93.00, 78.00, 33.80, 14.90, 1.00, 3.45, 0.40, 124.00, 0.19 mg/kg. 以展览会用地A 级标准为评价标准, 土壤样品中Cu, Zn, Cd 的超标率较高, 分别占样品总数的12.20%, 8.16% 和8.16%; Cr, Ni, Sb, Hg的超标率在4.08%~6.12% 之间. 采用立体分层方式采集样品, 分析结果表明, 表层和中层土壤受到的金属污染比较严重, 但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 土壤重金属浓度有不断降低的趋势. 对土壤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表明重金属污染来源具有同源性, 或者区域土壤中存在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