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将印度天文学史划分为7个时代,依次概括地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与内容:(1)印度河文明时期;(2)吠陀时期;(3)吠陀支天文学时期;(4)希腊星占、天文学的影响时期;(5)印度经典天文学时期;(6)印度天文学与穆斯林天文学并存时期;(7)近现代印度天文学,最后还介绍迄今为在印度民间使用的印度传统历法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藏族天文历算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天文学起源很早,并随佛教传入西藏,它对藏族天文学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就藏族天文历算和印度天文学之间存在的因缘关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征引大量有关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从分析"<大衍>写<九执>"一案发生时的天文历算"人际关系现场"和"学术现场"出发,论证了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官方天文学机构中的重要影响和<九执历>在当时历算学界的强势地位,阐明了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真正原因在于<大衍历>没有完整地"抄袭"<九执历>.最后指出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目的是维护印度天文学在唐代官方天文学中的地位,而朝廷对该公案的判决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后中国传统历法对印度历法中先进成份的吸收;同时指出该项指控还反映了南宫说、陈玄景等一些职业天文历算学家设法维护他们所代表的官方天文历算机构之正统地位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陈明所著《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一书,是近年出版的有关印度阿输吠陀研究中具有相当深度和独特视角的一部优秀作品。《医理精华》是印度吠陀医学的临床医方集粹,该书的多种语言译本证实了其在医学文化交流中的地位。陈明的研究包括了文献本身的特征以及相关其他医学文献之间的比较,同时澄清了吠陀医学和佛教医学的关系,非常可贵的是作者翻译了《医理精华》,这个文本的价值和意义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5.
印度天文历算学随佛教一起传入西藏,它对藏族天文学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就几个相关的问题出发,对藏族天文历算和印度天文学之间存在的因缘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实有和空无观念是印度思想史上讨论的核心或基本观念,印度远古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和奥义书中就对此有表述,婆罗门教和佛教中也有大量相关论述。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对把握印度宗教哲学的主要内容、理解东方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阿输吠陀中的"妙闻之论"--印度传统医学经典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Su(s)ruta-samhitā)第1卷<总论篇>中若干章的选译,并附有必要的解说与注释.这是对于印度传统医学--"阿输吠陀"((A)yurveda)原始文献基本内容的直接介绍.所选章节包括:<吠陀的起源>--全书的"序论",总括性地讲述了"阿输吠陀"的概况,以及"人、病、药、医"四项.<出诊章>--学医者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获得"行医资格",以及如何诊视患者.<疾病的说明>-- 造成精神与肉体之"苦"的疾病共有3种原因;疾病分为适宜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两类.<八种外科手术法>--切除、切开、乱刺、穿刺、拔除、刺络、缝合、包扎.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4):382-382
北宋天文管理研究(董煜宇,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博士,导师关增建)选取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发展高峰时期的北宋为个案,通过系统探讨北宋时期天文学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天文工作中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天文学文献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揭示出了北宋时期天文学与政治、军事、对外交往的密切关系,而且阐释了北宋天文工作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天文学文献管理的特征,这样把天文工作的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有机地关联到一体,不仅助于人们认识北宋时期天文学在皇权专制背景下发展进步的动因,也有助于人们认识天文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科学与社会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天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出天文学研究要涉及到哲学问题,人类的许多重大哲学问题都与天文学有关,天文学与哲学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印度的天文思想与当时的宗教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吠陀时代的天文学已经以大梵天不断再生宇宙的神话认识到宇宙的永恒循环,并提出了类似中国二十八宿的27或28月站的星座体系;耆那教对于构成宇宙的元素作出了精细的宗教哲学思辨,佛教立足于生命的永恒轮回,建立了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地心世界模型,推测无边无际的永恒循环宇宙具有高度的自相似结构,但不太符合现代科学揭示的宇宙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现代天文学的发展,阐述了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并探讨了天文学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基础天文学>教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卷》(1959)涉及的天文学文献以及李约瑟对于这些天文学文献的翻译介绍等工作.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卷》反映了他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李约瑟对于历史资料和文献的处理,在文献学上具有意义;他对于许多技术名词和专有名词的...  相似文献   

13.
宋、元、明三朝是历史上对民间私习天文学管控最为严格、禁令最为频繁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天文禁令仍然没有阻碍儒生借助官方所许可的书籍探讨天文学知识.文章以元末明初士人叶子奇的《草木子》为样本,通过分析此著作中天文学知识的来源,寻找到士人群体私习天文的可能途径,并指出士人脑海中天文学知识体系的儒家特征,及其在“理学”思想指导下,与医学、道教等内容的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14.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肉食禁忌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各异。印度教的核心教义中有牛崇拜与牛保护的条文,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至今仍把禁止屠宰母牛的条款写入法律,饲养着约两亿头牛。印度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紧缺是“不杀生”教义的基础,也是印度人不得不放弃吠陀时代的牛肉美味的原因。在现代农业条件下,废除杀牛禁规不会给印度的饮食节制带来大的改进。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够像印度瘤牛那样为人的生存提供如此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云南师范大学天文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天体物理硕士点的学科建设、研究特色和区位优势.展望云南师范大学天文学教育和天体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崇祯历书》的重要卷章进行释读,认为恒星本行实际上就是岁差,其中得到恒星本行之极的过程,是对托勒玫得到恒星进动轴内容的总结;关于月球的观测和理论的来源基本上是托勒玫的《至大论》;对《崇祯历书》中的有关术语及其理论含义,对照《至大论》给出明确的解释,分辨出了《崇祯历书》中所叙述的托勒玫天文学的内容.从理论体系上来说,托勒玫天文学所领导的中世纪和欧洲近代天文学,对明末天文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天文学的发展经历元代高峰之后,从明初到万历年间开始止步不前,之后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我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天文仪器、天文历算、天文著作,使我国的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传教士在天文知识的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日心说”没有及时传入我国,望远镜也未在我国得到正常地使用。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教本质属性的影响和国人对西学吸收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与天文学的关系,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近地空间大气的监测、卫星的姿态控制等几方面简述天文学的应用.针对高校大地测量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对天文学知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