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企业竞争力,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实务界和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但前人研究缺乏系统性讨论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外资股权对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实证检验外资大股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影响,然后分析异质性企业对它们二者关系的影响,最后讨论外资大股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发机制和信息溢出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大股东持股能够显著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但只有长期持股才能够显著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当对外直接投资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上市公司产权性质是非国有时,外资大股东持股的影响更大;外资大股东的创新机制不能提高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但信息溢出机制起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异质性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证检验了现金持有在企业投资支出中的平滑作用,并从投资资金风险诱因的视角,通过分组回归,比较分析了企业融资受限程度、现金流风险和对冲需求对其现金持有投资平滑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投资凸性调整成本后,企业现金持有增量对投资支出有显著的反向作用,说明企业通过降低现金持有水平、释放流动性的方式来平滑其投资,且这种平滑作用在高融资受限、高现金流风险和高对冲需求的企业中表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个股横截面数据提取尾部风险作为时变罕见灾难风险的代理指标,实证分析了罕见灾难风险作为定价因子对我国股市收益的预测能力和横截面收益的解释能力.基于中国A股市场1997-2013年横截面日收益率数据,利用极值理论和尾部幂指数分布统计量,提取动态尾部风险指标,实证研究表明:1)尾部风险对我国一个月、半年、一年和两年股市收益率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尾部风险对于我国股市横截面收益也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尾部风险因子载荷系数大的投资组合所获得的风险补偿显著大于尾部风险因子载荷系数小的投资组合.此外,实证分析还发现尾部风险同宏观经济变量有着显著地反向关系,这进一步验证了尾部风险作为罕见灾难风险度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投资者的视角出发,探讨国际投资组合中汇率风险管理问题. 文章选取中国、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七个代表性国家的金融市场的股票与债券指数,建立含汇率风险对冲的多元化投资模型,考察人民币计价下国际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构成. 实证结果表明,远期合约可以有效对冲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优化组合有效边界. 并且选择期限为三个月的远期合约投资效果比期限为一、二月的远期合约对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估算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综合考虑日常经营和金融对冲的影响,首次测算出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讨论汇率风险的形成机理和化解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经营中面临汇率风险暴露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中国企业使用外币成本较低、中国的进口渗透率整体较低和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较低;结合对企业最终面临的汇率风险的估算,评估了汇率传递、经营对冲、外币债务和外汇衍生品分别降低了拥有海外业务收入企业31.86%、3.76%、11.15%和39.25%的汇率风险暴露水平.本文进一步进行政策模拟,分析国外推动产业链本土化和中国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境下,中国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汇率风险的潜在变化.本文首次系统性地讨论了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问题,明晰了汇率风险的形成机理、厘清各种风险化解机制的差异化作用、模拟了政策冲击对企业经营中面临汇率风险产生影响的机制和程度,对外汇市场发展、企业化解汇率风险,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通过建立两企业的投资博弈模型,并考虑随机攻击和定向攻击两种情形,对风险厌恶型企业的信息安全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信息共享情况下企业的最优信息安全投资策略,并分析了风险厌恶水平,黑客攻击概率与网络暴露程度等相关因素对最优安全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攻击情形下,当企业极度厌恶风险时,企业最优信息安全投资随着风险厌恶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企业轻微厌恶风险时,若潜在损失较小或者黑客攻击概率较小或者网络暴露程度太高或者太低时,企业的最优信息安全投资随着风险厌恶水平的增加而减小,若潜在损失较大或者黑客攻击概率较大或者网络暴露程度中等时,最优信息安全投资随着风险厌恶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定向攻击情形下,当企业极度厌恶风险时,企业最优信息安全投资随着风险厌恶水平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全球二级供应链中,风险规避的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分别面临汇率风险和需求风险,制造商通过购买外汇期货对汇率风险进行对冲。分别建立并求解了制造商和零售商非合作/合作两种情形下的模型均衡,研究了合作的方式在两类风险下供应链运作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合作时供应链系统的订货水平和汇率风险对冲比例较高,实现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的分配取决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当讨价还价能力适中时,双方的期望收益均会增加,故合作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极端事件下相关性风险对冲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世界各国出现极端事件时,金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风险会显著上升,因此如何事前防范并对冲相关性风险成为金融风险管理及应急管理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由于指数波动率受到市场流动性、个股波动率与个股间相关系数的共同影响,而个股波动率不受个股间相关系数的影响,因此,当极端事件发生时,股票指数波动率会由于资产间相关系数的提高而大幅提高,这样股指期权的价格就会随之大幅升高.而个股期权价格仅受个股波动率影响,与相关性的变动无关,此时股指期权价格比个股期权价格高出来的部分就包含了"相关性风险"的溢价.从理论上说,股指期权价格因为包含了相关性风险的溢价,所以可以用来对冲个股组合的相关性风险.本文通过厘清指数波动率风险和个股波动率风险,从中剥离出个股间的相关性风险,并对相关性风险进行对冲.本文利用香港恒生指数期权及其成分个股从2007年3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的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极端事件发生时,恒生指数个股之间的相关性风险显著上升,本文所构建的相关性交易策略能够对冲组合中个股间的相关性风险,起到事先控制和防范个股之间的相关性风险的作用,并且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2006–2019年发行的全部上市公司债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汇率风险暴露对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公司更高的汇率风险暴露将增加公司债风险溢价和预期违约概率.其中,公司汇率风险暴露每增加1个标准差,公司债的风险溢价增加5个基点.更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会削弱汇率风险暴露和公司债风险溢价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多的实证证据表明汇率风险暴露会使公司在债务违约事件中承担更多的价值损失.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将激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导致更多的低效率投资.在融资约束更严重的公司中,汇率风险暴露将更显著地增加公司债的风险溢价.我们还借助“811汇改”,识别了汇率风险暴露和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因果关系.本研究为汇率风险暴露对公司债券融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基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视角解释了汇率风险暴露影响公司债风险溢价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对于面临通胀风险企业家一次性获得投资回报,建立了企业家执行实业投资项目期权前后的随机动力学,并且利用动态规划原理推导出企业家价值函数所满足的动态规划方程.进而,在企业家具有常数绝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下,获得了最优消费和投资组合的半闭型解.最后,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通胀如何影响企业家最优消费和投资组合策略.结果表明在不允许利用股票市场做风险对冲时,企业家最优消费自有财富依赖于项目价值过程的预期升值率和波动率以及预期通胀率与通胀波动率.在企业家拥有项目投资期权同时参与金融股票投资来对冲项目风险时,投资者消费与投资组合受项目投资价值,通胀以及股票预期升值率与波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存在相关性风险的资产组合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经典金融理论的资产配置策略没有考虑相关性风险, 而现实中,各种市场和各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是变化的, 从而使投资组合风险上升.与传统金融理论基于完全市场条件下的组合选择不同, 通过SJC-Copula刻画金融市场间不对称的尾部相关性,用CVaR方法求出存在相关性风险的资产组合有效前沿及策略.通过沪港市场的实证研究, 发现忽略上下尾相关性均会影响投资组合风险的估计, 会使投资组合遭受极端的负收益;量化并有效地控制不对称的尾部相关性能够改善资产组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采用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测度我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强度和方向,识别危机中的风险中心及演化.研究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及不对称性,整体联动能力较强;各市场滞后效应明显;市场受到冲击时接受风险的程度与其对外溢出风险的程度呈相反变动趋势;货币市场尤其是回购市场是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对外风险溢出效应最强,但在危机发生时相对减弱,而金属、股票、房地产等市场在危机时的风险溢出作用显著增强;债券和外汇市场被动接受风险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外汇欧式期权的对冲误差问题,针对典型的静态和动态Delta对冲策略,在对冲过程不连续和利率平价公式不成立的市场不完备情形下,给出了即期对冲和远期对冲的对冲误差公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实际对冲组合产生的风险.在研究Delta对冲策略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摩擦系数ε的外汇远期汇率模型,并通过分析即期对冲和远期对冲的差异,给出了最优对冲方式的判别条件.该判别条件依赖于摩擦系数ε,做市商仅通过对摩擦系数ε实时的监控,便可以选择最优的风险对冲方式,从而提高了对冲效率.本文提出的对冲误差的具体解析式和最优对冲方式的判别条件为外汇期权对冲及其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期望收益差与实际对冲组合的收益差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判别条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发(RD)活动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日益重要.本文将企业研发投资项目所承受的风险分为两种:研发前期不可对冲的技术风险,以及研发产品投入市场时因价格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所承受的价格风险,而后者是可以部分对冲的.本文考虑一个以创新研发投资为主的企业,如何进行相应的投资消费问题.通过建立效用最大化模型,运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得到关于指数效用函数的最优策略,同时阐述了研发投资价值及其投资/中止阈值.数值结果表明:较大的技术风险,会产生更大的信息生成价值,使得研发的总价值不减反增;风险厌恶态度对企业的研发价值以及研发/中止阈值都有较明显的影响;因研发信息生成价值的存在,使得研发/中止阈值不同于传统净现值(NPV)降为零的阈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Copula-ASV-GPD模型对我国多元外汇储币组合进行风险研究。首先针对外汇收益的尖峰厚尾、波动的异方差性等典型事实特征,采用ASV模型与极值理论结合刻画单个外汇收益的波动性及尾部分布,然后运用更为灵活的t Copula函数进行拟合多元外汇储币组合的相关结构-最后结合Monte Carlo模拟对外汇组合进行了风险度量。通过对外汇储币组合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SV-GPD的边缘分布模型能有效地刻画多元外汇收益时序并较为精确地描述外汇收益尾部的极端变化,相比其他风险度量模型具有优越性。同时,回测检验显示,基于Copula-ASV-GPD模型的多元外汇组合对风险测度能力更强,能够更好地捕捉外汇组合极端情形下的协同性和关联性,因而能有效地管理外汇储币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企业的异质性探讨融资约束对企业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大量微观企业数据,选取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六个分指标,通过融资约束影响因素权重模型构建融资约束综合指数。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越强,企业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可能性越小。研究还表明,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还与企业的异质性有关,与国有企业相比,企业融资状况的改善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更显著,在融资依赖度高的行业中,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生产率在融资约束和企业是否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双曲绝对风险厌恶(HARA)型投资者在常弹性方差(CEV)模型下面临完全可对冲随机资金流时的最优动态资产配置问题.随机资金流可以视作一个外生负债,假定其服从带漂移的布朗运动.根据随机控制理论建立该问题的哈密顿-雅克比-贝尔曼(HJB)方程,通过猜测值函数的代数形式,将其化简为两个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并分别求得显式解,从而得到最优投资策略.结果表明该非自融资组合的最优动态配置问题等价于初始财富为所有未来随机净资金流在风险中性测度下累积期望现值与初始稟赋之和的自融资组合的最优动态配置问题.投资策略由短视投资策略,动态对冲策略,静态对冲策略三部分组成.当对模型中参数取特殊值时,策略简化为已有文献的相应结果.最后分析了参数变化对于由随机资金流引起的额外投资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研究了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缩短债务期限结构增加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而流动性风险的增加会遏制企业投资,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本文还发现,具有增长机会的企业往往倾向于先缩短债务期限结构,当缩短债务期限结构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成本高于投资带来的收益时,管理者会转而通过降低杠杆促进企业投资。这意味着在缓解企业投资不足方面,债务期限结构与杠杆之间即非替代的关系也非互补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存在动态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时变ΔCoVaR模型,对200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1)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均为正;2)香港股市对沪深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沪深股市对香港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3)深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大于沪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4)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并没有显著增加香港股市与沪深股市之间的双向风险外溢程度.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冲击引致的风险将通过实体和金融领域之间的联系蔓延至金融体系,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家庭、企业和银行部门的两期一般均衡模型,揭示宏观经济冲击下银企风险的传导和联动;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17-2020年中国上市银行及其借贷关联企业的微观数据作为样本,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实证检验了宏观经济冲击、企业杠杆与银行风险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企业杠杆增加会显著推升信贷关联银行的风险水平;2)宏观经济冲击会进一步强化企业杠杆上升对银行风险的推升作用;3)宏观经济冲击下企业杠杆增加对银行风险的推升效果存在异质性,在股份制银行、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尤为明显.此外,宏观经济冲击下企业杠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银行风险分布的50%及以下分位数存在显著影响且越趋于左尾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