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报道了对称的八齿 ( N6 O2 型 )双核配体 N,N,N′,N′-四 ( 2 ′-苯并咪唑甲基 ) - 1 ,4-二乙氨基乙二醚 ( EGTB)及一种含锰 ( )双核配合物 :[Mn2 EGTB(μ- OAc) 2 ]( OAc) ( Cl O4 )· 2 CH3OH.对配体 EGTB及该配合物进行了 1HNMR,元素分析 ,UV- Vis,摩尔电导 ,中远红外测试及其活性研究 ,初步推测配合物具有二个乙酸根桥连的八面体配位结构 .这种配合物也许可作为过氧化氢酶及核苷酸还原酶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配体N,N,N′,N′-四(2′-苯并昧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其含铜(Ⅱ),铁(Ⅲ)和锰(Ⅱ)双核络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我们已经报导过,它们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已用核黄素-氮蓝四唑光还原法进行检测,发现所有络合物在10~(-6)~10~(-7)mol·L~(-1)的浓度范围内仍具有优良的SOD活性,显现出5o%以上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3.
报导了八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H乙氨基乙二醚(EGTB)的4种从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IR)、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ESR)谱表征.并用硝基蓝四氮唑(NBT)光照还原法证明这4种配合物均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性质.与O_2反应的速率常数在10~6~10~7mol·L·s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一种柔顺的、对称的、八齿(N_6O_2型)、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缩写为EGTB)及其一系列铜的络合物的合成与性质。配体由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与邻苯二胺共热缩合而成。配体EGTB与不同铜盐和外桥配体反应得到一系列络合物。并对配体的~1HNMR、IR、UV-VIS谱及络合物的IR、UV-VIS、EPR谱、电导、元素分析进行了研究。推测络合物中Cu(Ⅱ)离子的配位几何环境可能是四方锥或畸变的八面体。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以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一二乙氨基乙二醚)为配体的双核钴(Ⅱ)配 合物[Co2(EGTB)Cl2]·(BF4)2·5H2O的合成,通过IR、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42900(3)nm,b=2.46563(4)nm,c=1.42932(2)nm,β=100.7820(10)°,V=4.94714(15)nm3Z=4,Dc=1.500 g·cm-3,F(000)=2288,最终偏离因子R1=0.0591,wR2=0.1706.配合物含有两个中心金属Co(Ⅱ)离子,每个Co(Ⅱ)离子均采取五配位,形成三角双锥的几何构型.用核黄索光照法应用于配合物歧化O2-的动力学研究,歧化O2-的反应速率为1.2×106mol-1·L·s-1,说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合成2,2′-联咪唑羧酸衍生物L1(1H,1′H-2,2′-联咪唑-1,1′-二乙酸乙酯).以L1和Co(Ⅱ)/Ni(Ⅱ)为起始物,乙醇-水为溶剂,通过控制pH值,合成并离析出L1的水解产物H_2L2(1H,1′H-2,2′-联咪唑-1,1′-二乙酸)及其双核配合物[M_2(L2)_2(H_2O)_4]·6H_2O(M=Co、Ni;分别缩写为Co-L2和Ni-L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1 HNMR、UV-Vis、TG以及XRD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充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Co-L2和Ni-L2为同构配合物,同属于单斜晶系C_2/c空间群.此外,初步探究了Co-L2和Ni-L2的荧光性质以及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1个新的Cu(Ⅱ)配合物[Cu(pdc)2]·[(CH3)2NH2]2(H2pdc=吡啶-2,5-二羧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IR、固体UV-Vis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热重等物性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Cu(Ⅱ)的单核配合物,其中Cu(Ⅱ)离子为四配位(CuN2O2配位模式),形成扭曲的平面四边形构型.晶体中,分子间通过Cu…O弱键及氢键网联成3D超分子.SPS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300~800nm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光电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将SPS与UV-Vis光谱进行了关联,发现它们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两种三核配合物 N,N′—双(2—氨基苯甲酰基)乙二胺钯(Ⅱ)/铂(Ⅱ)(N,N′—bis(2—aminobenzovl)cthylenediaminc Pd(Ⅱ)/Pt(Ⅱ))已被合成.其配体 N,N′—双(2—氨基苯甲酰基)乙二胺(N,N′—bis(2—aminobenzoyl)cthylenediaminc,简称 abcaH_2)的合成机理初步被论证.反应物、吡啶及亚磷酸三苯酯三元中间体的形成可促使酰胺键的形成.经元素分析,IR、UV—Vis、~1HNMR、MS 及摩尔电导的测定.确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发现三核配合物的生成仅需一步反应.力图一步合成过渡金属(M=Cu(Ⅱ)、Co(Ⅱ)、Ni(Ⅱ)、Mn(Ⅱ))的三核配合物尚未成功.三核配合物中分别与酰胺 N 和芳胺 N配位的金属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型炸药N,N′-双(3,5-二氯-2,4,6-三硝基苯基)-3,4-二氨基呋咱的合成.在碱性介质中,二氯乙二肟(Ⅰ)与3,5-二氯苯胺反应,生成化合物N,N′-二(3,5-二氯苯基)二氨基乙二肟(Ⅱ),收率66%.(Ⅱ)在乙二醇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高温脱水,制得化合物N,N′-双(3,5-二氯苯基)-3,4-二氨基呋咱(Ⅲ),收率64%.(Ⅲ)在70℃下于硝酸(w(HNO3)=85%)中硝化3 h,得到目标化合物N,N′-双(3,5-二氯-2,4,6-三硝基苯基)-3,4-二氨基呋咱(Ⅳ),熔点124~125℃,收率82.7%.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3种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脲酶模型化合物合成、表征及对尿素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对称六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两种含镍(I)配合物[Ni(EDTB)](ClO4)2@3H2O和[Ni(EDTB)]C12@2H2O@3C2H5OH的合成、表征及其对尿素水解的影响.根据配合物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UV-Vis)、红外(IR)、ESR谱和循环伏安(CV)等性质与已测X-射线单晶结构的同种配体含铜(I)单核配合物比较,推测此两种配合物中的Ni(I)离子被配体EDTB的4个苯并咪唑(Bzim)氮和2个烷胺氮配位,形成一种畸变八面体几何构型.并用气相色谱法观测了此两种配合物对尿素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几乎无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证明配位饱和可以抑制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各苗龄南黄大麦叶片细胞分裂素(CTK)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低于早熟三号,SOD同功酶比早熟三号少1条谱带,且SOD同功酶谱带Ⅰ,Ⅲ均窄于早熟三号,但谱带Ⅱ宽度与早熟三号基本一致.外源6BA处理,提高南黄大麦叶片SOD活性,促进SOD同功酶谱带Ⅰ,Ⅲ的增宽,且诱导谱带Ⅳ的形成,但对谱带Ⅱ宽度影响极小.提示南黄大麦叶片SOD活性低下与叶片CTK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白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小白菜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用盐析法提取粗品,然后经过透析,层析后制取了具有较高活性的SOD,并对其在温度、时间、pH、紫外光条件下,稳定性的影响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NH4)2SO4分级沉淀,透析后经SephadexG-100柱层析和DEAE-32柱层析从大蒜鳞茎中分离并纯了SOD,最大比活为96u/mg蛋白,最高纯化倍数为48。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酵母SOD工程菌ZH-1/pSH1比耐高温细菌B.S211-15的抗H2O2水平高,其单位体积培养液和酵得率约为细菌的二倍,但单位细胞酶的含量比细菌低,高温细菌的SOD热稳定性和存放稳定比酵母工程菌好,二者在pH4-10范围内都很稳定,但对蛋白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其中酵母SOD工程勤务产好。  相似文献   

15.
16.
天然MnSOD活性中心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天然MnSOD的活性中心进行了计算,从电子组态、前线分子轨道、Mulliken重叠布居和NBO分析等方面解释了天然MnSOD的活性,为MnSOD模拟化合物的分子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5 种动物LDH 和SOD 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SOD和LDH同工酶在一块凝胶板上同时显色的方法,电泳分析鲫鱼、肥螈、黑斑蛙、中华鳖和北草晰的心、肺、肌和皮4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LDH 和SOD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L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但SOD组织特异性不明显。在LDH和SOD同工酶图谱上较难表现动物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小白鼠口服花生油溶四氯化碳(CCL4)13.95g/kg(公斤体重)至36h诱发肝中毒和口服CCL4前10~20min于腹腔注入DL-半胱氨酸100mg/kg.用凝胶圆盘电泳法显示肝中毒和中毒前腹腔注入DL-半胱氨酸小白鼠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谱带变化.结果表明,中毒鼠血清呈现以LDH5带占优势的肝损伤LDH同工酶谱;中毒前腹腔注入DL-半胱氨酸的小白鼠,血清LDH同工酶谱LDH5显著缩减,其它同工酶带几乎未显现.CCL4中毒的肝匀浆SOD谱带与正常鼠比较明显变宽或呈现两条同工酶带;中毒前腹注DL-半胱氨酸的小鼠SOD带与正常鼠略同,但有的仍呈现两条微弱的同工酶带.谱带的这些变化表明,CCL4诱发肝细胞损伤可能与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有关,DL-半胱氨酸则可能具有阻断肝损伤的作用;CCL4肝中毒在诱发自由基生成的同时又刺激了肝细胞SOD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一类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模型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技术,扩增大鼠CuZn-SOD cDNA,双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BV220连接,构建出表达质粒pBV-RCS,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金属离子和42℃诱导,pBV-RCS得到高表达,经SDS-PAGE及薄层扫描测定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9%,是目前国内外SOD高表达菌株之一^[1,2],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内,经超声波破壁后,再经透析复性和稀释复性,表达蛋白具有特异性SOD酶活性(1298U/mL)。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