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大宗股权转让且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通过支付溢价获得控制权后控制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与攫取控制权收益来补偿溢价支付之间的内在关系.以1997~2003年股权转让相关数据为基础,就4种方法计算控制权溢价水平,所得结论一致支持控制权转移以溢价方式进行.研究发现,控制性股东通过再融资攫取控制权收益来补偿溢价支付,回归分析表明溢价水平与预计募集资金总额正相关;控制性股东对配股和增发方式的时间偏好上存在差异,且所制定的再融资方案与再融资方案的市场整体水平相比更为激进,例如更高的发行价格和融资比例.研究发现,再融资能够有效地补偿溢价支付,并且增发方式下的补偿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分析了终极现金流量权比例与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行为的影响关系.选取2003--2006年间中国上市公司中发生的85笔大额且控制股东地位发生变更的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 中国上市公司中以大额股权转让溢价衡量的控股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规模平均达到10.66%;以独立董事比例、股权制衡水平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控股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越小;控股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规模与其终极持有的现金流量权比例存在统计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问题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测算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了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对我国控制权私利进行了度量,在限售股解禁背景下,检验了限售股解禁给控股股东所带来的市场预期收益与控制权私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同时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公司盈利水平、公司规模、股权制衡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负相关,非流通股溢价倍数、公司负债率、股权转让比例、股权离散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正相关;流通股规模可能并不是影响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全流通条件下,国有股权转让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叶勇  胡培  刘波 《系统管理学报》2006,15(2):164-169
比较分析了计算上市公司大宗股权转移价格差异的控制权溢价方法、投标权差异的控制权溢价方法和ST公司的累计超常收益率方法,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收益。分析了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第二类代理理论中公司控制权的概念,本文首次从并购中上市目标公司的视角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控制权转移型并购为目标公司创造价值,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通过影响控制权收益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倒U型),并且这种影响受到股东制衡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期货市场的风险溢价理论认为套期保值者向投机者转让风险溢价,使得期货价格偏离无套利均衡价格.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指出随着套期保值者转让的风险溢价增加,基差绝对值增加,吸引更多投机者进入市场分享"蛋糕",从而导致成交量增加.对中国商品期货四个代表性品种的检验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跨期投资视角的控股股东两期控制权私利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控制权收益理论为基础,构建跨期投资下的控股股东两期利益侵占模型,研究现金流权比例、远期投资收益率和股东法律保护力度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比例、股东法律保护力度与控股股东的即期和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均负相关;远期投资收益率与控股股东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负相关,但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无关;控股股东在两期侵占中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低于其单期侵占中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则保持不变;控股股东非短视,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控制权私利的长期收益最大化,而获取控制权长期收益最大化也是导致其两期侵占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市场表现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了国内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股价的变化,分析市场对这些事件的反应.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认可由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的控制权转移将提高公司的业绩.同时我们发现,控制权转移事件普遍有信息提前泄漏的迹象,反映出我们在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监管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维  邹高峰 《系统工程》2004,22(12):10-16
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存在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通过场外交易的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也能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一个需要实证的命题。本文以中国2000~2003年发生的108起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发生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事件为研究样本,应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控制权市场的作用进行检验。本文的标准化残差方法克服了事件研究中因控制权转移事件引起收益波动性变化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控制权公告期内股票成交量的异常变化,比较了沪深两市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不同反应程度。研究结果发现,控制权转移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获得6.359%的累积超额收益率。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明显的提前泄漏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OLS与系统GMM模型分析发现:公司现金持有具有一阶自回归和均值回复的特征;现金持有向最优水平收敛的部分调整速度为0.533,周期约2年;现金持有调整呈现非对称性,现金持有过度公司的调整速度快于不足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导致现金持有调整的速度更快,高管滥用资金的代理行为导致现金持有降低的速度更快,而高管谋求在职消费与构建商业帝国的动机促使超额现金持有,研究结论为公司现金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套利风险和非对称套利角度,通过构造可用于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的股市特质风险因子,实证分析了不同股票特质波动率组合之间的收益率差异.接着,本文基于理性套利者进行套利活动时面临的噪声交易者风险这一研究视角,分别分析了股票是否发放现金股利、股票流动性和投资者情绪对股市特质风险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投资组合形成期的收益率正相关,即股市特质风险因子显著为正.此外,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信息透明度较高,噪声交易者风险较低,股市特质风险因子相对较小;投资者情绪越乐观,股市非预期流动性越高,股市特质风险因子越大.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市场的不完备性,本文基于效用无差别定价原理,研究公司证券主观价值,分析最优资本结构,计算最优破产触发水平. 本文发现:1)对于给定的债券发行量,随着非系统风险增加,股权主观价值逐渐减小,财务杠杆逐渐增大,这一结果与完备市场相反;2) 与完备市场下资本结构相比,非完备市场下最优财务杠杆较小,债权的收益率溢价较大;3)股权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溢价随着公司收益流增加而减少;4)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和非系统风险对破产选择、股权和债权的主观价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股溢价率的价值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有效定价因子并构建可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组合价差法分别研究了基于A-H股溢价率的3种价值投资策略1998年至2007年的超额收益,发现空间策略和时间策略都可获得超额期望收益,时空交叉策略又可进一步提高超额收益.基于Fama等(1992)构造合溢价率的4因素模型,证明了在控制市场风险、B/M比值和公司规模3个因素后,溢价率效应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经典的Macaulay利率久期的基础上引入违约强度参数,构建信用久期测度模型并基于信用久期建立信用和利率风险整体免疫模型.本文的主要创新与特色:一是根据简约化定价理论,通过违约强度和违约损失率确定各期现金流的违约风险溢价,通过含违约风险溢价的折现利率对Macaulay经典利率久期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构建了同时反映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信用久期"测度模型,完善了经典的Macaulay利率久期测度参数,提高了利率风险免疫的精度.二是通过同时反映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信用久期",来揭示信用久期缺口对银行净值的影响.通过信用久期缺口为O的免疫条件,建立了同时控制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资产优化模型.改变了Macaulay经典久期免疫条件忽略违约风险对银行净值影响的弊端.三是根据Cox回归的生存分析模型,通过违约强度为基准违约强度与企业自身风险因素的乘积的思路,拟合出时变的违约强度,确定不同时间点上的企业违约风险溢价,改变了现有研究的信用风险久期忽略违约风险溢价时变性的不足.对比表明: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本研究的信用久期免疫模型可以准确免疫利率风险,保证银行净值不受损失.而Macaulay久期免疫模型并不能准确免疫利率风险,利率的变动仍然会导致银行净值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溢价:一个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了资产的流动性之后,得到了一个基于流动性的消费版的资产定价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对股权溢价之谜、规模效应等实证金融中的反常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严峻,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凸显.本文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现金持有价值在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中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和分布的厚尾特征,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克服一般均值模型的模型设定限制,发现:1)在资本市场中,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了现金持有的价值,并且随着企业市值的增加,这种正相关效果更加显著. 2)在产品市场中,企业社会责任能显著提升高销售增长率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在低销售增长率企业中,低水平社会责任则会损害现金持有价值.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能够缓解管理者与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矛盾,从而改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认知并赋予更高价值.本文的结论也为管理者自觉从事社会责任活动提供了部分证据.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金拍卖的替代方式,发明人可以通过股份支付来实现技术拍卖.企业以股份竞标,当技术产业化后,发明人根据股份分享利润.基于对称独立私有价值模型,分析了股份拍卖的最优机制,获胜企业和发明人的股份分配和保留价格.与现金拍卖相比较,股份拍卖期望收益与成交率都更高.采用一价或二价标准股份拍卖时,发明人的期望收益是相同的,收益等价原理仍然成立.一价,二价股份拍卖都是最优拍卖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用复合现金流的方法分析了跨国股权战略联盟中一些因素对跨国公司、东道国公司的现金流变化量的影响.通过因素变动与复合现金流的变动的关系来说明哪些因素对跨国股权战略联盟效益产生了正的效益,哪些产生负的效益.指出了我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结成联盟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