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提高红曲黄色素的色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选定葡萄糖、玉米粉、氯化钙、蛋白胨、磷酸二氢钾和硝酸铵等6个因素,用响应面法优化红曲霉突变株(Monascus anka mutant MYM2)的发酵培养基,提高红曲色素中的黄色素色调.研究发现,葡萄糖、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钾对红曲黄色素色调的影响较显著,其对色调影响的最低质量浓度分别为14.2、6.7和5.7g/L,红曲黄色素理论色调值为4.58.根据模型方程,重复实验5次,色调平均值为4.21,实验值与模型回归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在可信度区域内,此时黄色素色价达88.14U/mL.  相似文献   

2.
红曲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对作者通过液体发酵法所得的红曲色素包括红曲黄色素和红由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曲黄色素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红白色素的耐热性较差,红白色素受室内自然光的影响较小,但在室外自然光的直射下失色严重。Fe3+,Fe2+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其它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源对红曲霉菌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了四种氮源——甘氨酸、硝酸铵、谷氨酸钠、赖氨酸单盐酸盐对红曲霉菌的细胞生长,发酵过程的pH,红曲色素的产生以及红曲色素的类型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赖氨酸单盐酸盐不适于红曲霉生长外,其它三种氨源对菌体干重的影响基本一致。发酸过程中以谷氨酸钠、赖氨酸单盐酸盐为氮源,pH值保持稳定,而甘氨酸、硝酸盐为氮源,发酵后期pH显著升高。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色素两种,但大部门为胞内色素。甘氨酸、硝酸铵的胞内色素由红色素和黄色素组成,纯度高,而谷氨酸钠的胞内色素除含有红、黄色素外,还包括许多介于其间的杂色素,纯度低,分辨率差。就甘氨酸、硝酸铵两种氮源来说,以后者为氮源,其红曲色素的色价较高,且其中的黄色素占有较大的比例。故作者认为,如果拟利用红曲霉生产黄色素和红色素为目的,选用硝酸铵为发酵氮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在单因子的研究基础上,用响应面方法优化红曲霉突变株(Monascus anka mutant MYM2)的发酵培养基,来提高红曲色素中的黄色素色调。研究发现,葡萄糖、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钾对红曲黄色素色调影响很大,它们对色调的影响有最低浓度值,分别为1.42%,0.67% 和0.57%,其理论色调值为4.58。根据模型方程,重复五次实验,其色调的平均值为4.21,黄色素色价达到88.14(U/mL)。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栀子黄色素品质和提升产品附加值,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液热回流萃取法制备栀子黄色素,采用大孔树脂分离法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实验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1∶10料液比,60℃超声反应30min,提取2次;栀子黄色素的最佳纯化条件为用2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杂质、栀子苷、绿原酸,用8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分离栀子黄色素,经纯化得到的栀子黄色素色价大于320,OD值小于0.2。  相似文献   

6.
巴旦杏壳是巴旦杏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利用水/乙醇为浸提剂,在75℃,浸提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 g∶15 mL条件下,可提取巴旦杏壳黄色素及木质素。对提取出的黄色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壳黄色素在避光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日光照射会影响黄色素稳定性;杏壳黄色素在一定温度下稳定性较好,但当温度达到85℃时,吸光度明显下降;蔗糖、pH对杏壳黄色素稳定性有影响;Na+、K、Ca2+、Mg2+等金属离子对杏壳黄色素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而Cu2+、Al3+对杏壳黄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氧化剂对杏壳黄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还原剂Vc对杏壳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红花黄色素制剂中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了保证该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温度、光照、抗坏血酸、EDTA、微量金属离子等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和温度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稳定性影响比较大。当温度高于60℃,加热一定时间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就会发生水解;在避光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有较好的稳定性。Fe3+,Fe2+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微量的EDTA和抗坏血酸可明显的提高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红曲制品含有降血压功能的天然γ—氨基丁酸。增加红曲酒糟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制酒和醋的副产品红曲酒糟的附加值。本研究对影响红曲酒糟二次发酵中发酵温度、原料比、料水比、pH值、发酵时间、红曲霉菌株、金属离子等对发酵物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红曲酒糟高天然γ—氨基丁酸二次发酵的各因子参数为:选用"丹溪1号"红曲霉菌株,红曲/酒糟/米皮原料比0.10/2/0.8,料水比128/100,添加0.12%CaCl,pH4.6,35℃恒温发酵72 h~79h。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二次发酵的红曲酒糟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提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龙眼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70℃,100min,龙眼果皮:入醇4:100(w/v)的最佳条件下提天然着色剂-龙眼黄色素,提取液呈鲜黄色,PH:4.52,λmax=370nm ,.pH,光、热对其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紫色红曲霉M9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单色光对其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观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色红曲霉M9在持续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照射下的菌落形态及6种红曲色素产量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RT-qPCR法对不同红光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下红曲色素和桔霉素产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光是最显著的促进紫色红曲霉M9生长和色素产生的光源。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最佳光照时间和强度分别为30min/d和300lx,初步推测红曲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ppA/B/D/F、mppR1/R2、MpPKS5、MpFasA2/B2可能参与两种橙色素的生物合成,mppC、mppE可能参与两种红色素和两种黄色素的生物合成;桔霉素合成相关基因ctnA/D/E/F/G/H/I、orf1/3/4/5、pksCT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合成代谢,而ctnR1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从向日葵壳中提取色素的方法及工艺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无毒的聚乙烯醇(PVA)为原料,控制适当反应条件,将其氧化为聚乙烯酮(PVK).然后再以合适的芳胺经重氮化反应偶合到PVK的活性亚甲基上,合成出类汉沙黄颜料.对反应的条件(时间,温度等)进行了讨论,优化了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利用具有防锈活性的Ca2+、Mg2+、Zn2+阳离子和HPO32-、PO43-阴离子防锈作用的协同效应,合成了一系列复合无毒防锈颜料,测定了它们的组成、结构及技术指标.实验证明它们具有优良的防锈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天然葵黄色素的吸收光谱以及pH 值、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一些金属离子对葵黄素光密度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尖晶石系列无机颜料的研制,组成及色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尖晶石系列无机颜料的反应机理和工艺过程,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光谱反射率的测试,对其化学组成与色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这种蓝色无机颜料是以分子筛作为原料,再与其它物质混合后加以煅烧而成。 蓝色无机颜料,色泽鲜艳,化学稳定性好工艺简单,容易生产。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光线、温度、p H值、氧气及部分金属离子 ,食品添加剂等对兰甸果色素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 ,p H值过高 ,光及 K+离子是导致兰甸果色素破坏的主要因素 ,十二烷基硫酸钠、EDTA、Al3+离子具有显著的护色作用。相对而言 ,热、氧气对兰甸果色素的保存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几种天然花色苷色素稳定性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比较了几种天然花色苷色素的稳定性 ,用纸层析法分离了这几种色素 ,得出了每种色素所含主要花色苷数量。讨论了花色苷种类多少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 ,色素所含花色苷种类越多 ,色素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9.
从酒曲中分离筛选出一产红色素935菌株,经鉴定为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发酵周期3天,菌丝体经水提取,提取液薄膜浓缩,冷冻干燥,得紫菌红色素粗品,色素粗品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柱层析是红色与黄色两组分,以红色组分为主,高效液相色谱表明红色黄色组分纯度均一,对两种组分进行了红外光谱(IR),荧光光谱(FS),质谱(MS),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天然色素与栀子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栀子黄色素是天然色素中品质优良的一种,针对栀子黄色素的一般情况,以及栀子黄色素的提取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