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明显地面临两大理论课题: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和实现“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诗歌精神重建”以对诗歌和社会、时代关系的科学性把握为中心;“诗体重建”以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为美学使命,在探索完成两大课题中,现代诗学应当继承中国诗学重人文精神的传统,又恰当地吸取西方近现代诗重科学分析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F0003-F0003
重庆三峡学院谢应光教授的专著《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2005年6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本书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生成问题,在基本学术立场上,坚持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中国性”以及中国的“现代性”,全书共分六章。  相似文献   

3.
潘颂德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128-128,F0003
最近20多年来,就国内的诗学研究来说,中国现代诗学相对较少。就这相对较少的现代诗学研究来说,史的描述和散点似的透视多。就其研究的形式来说,正如青年才俊谢应光教授在《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中所说,大抵有龙泉明的描述式的“流变论”形式、陆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必须对它的研究前提首先进行清理。"中国现代诗学"在事实上存在应该是一个关键。我们现在的研究"背靠三个传统",运用系统论的协调性和知识谱系学的层次关联性,坚守中国现代诗学的"中国性"和"现代性",应该是我们的有效视阈和基本姿态。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思路的定位应是:求异性研究而非求同性研究;个性研究而非共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是多元的和复式的,不应该是一元的和单一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诗学本质观念的建构方式,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一是对西方诗学观念有所认同和悖离,与此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精神有所悖离和承接.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原诗学,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它因重新组合和语境变迁而产生新质上。中国现代诗学能够成为原诗学至少有四大原因,即现代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个性化的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以及现代诗学创造主体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伴随新文学发展过程出现的一种新特征、新术语,从五四新文学发展到21世纪多维度的文学现状,现代性是贯穿始终的一根主线。为适应中国新诗变革的需要以及外来诗学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诗学在五四时期实现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诗是对西方现代诗的引入,同时又与汉语相融合,是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现代诗意境的探索,是从一种新的也是传统的角度研究现代诗的。现代诗是诗人个体生命体验与独特意象的融合,它是在个体隐秘的背后的深远广阔的具有深刻生命意义的意境,比古典诗歌的意境更具个性。  相似文献   

9.
张叉 《凉山大学学报》2001,3(1):134-136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国传统诗学将意象分为赋、比、兴,现代诗学把意象分成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嗅觉意象、触觉意象、味觉意象、动觉意象和抽象意象.<诗经·小雅·伐木>是成功运用意象的典范.本文运用现代诗学对意象的分类法,将<伐木>中的意象作了较为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现代诗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在新诗坛由“革命期”向“建设期”过渡的时期开始现代诗写作。他的现代诗大多以“我”为主,更多地触及个体的城市生存体验。虽然他的诗在诗艺上略显简单,但他的这些诗歌为我们打开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师的另一面风景。在大量的情诗之外,他还写了不少抒发个人命运感受、讴歌自然与生命、批判都市生活以及记录自己病中思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现代中西诗学关系研究》(谭桂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是谭桂林教授(以下简称谭)在学术转型之后的首部著作,正如他在《后记》中的感言:在经历过宗教与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转型期中国审美文化批判、人与神的“对话”、长篇小说与文化母题等等专题研究之后,他把学术视野转到更宏阔的中西诗学关系上来,力图以之为杠杆,重新梳理并整体地探讨现代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中纪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诗观和理念,在诗的美学上亦有新主张和新发现。一方面纪弦认为现代诗要用散文之工具,但又要写散文所不能写,重诗想且轻诗情是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纪弦认为要想现代诗真正成为现代的就要表现新时代的新内容,也就是要有新的诗素。虽然纪弦声称现代诗是横的移植,但纵观诗的发展,发现纪弦的诗仍有传统古典诗的影子——诗趣。诗想、诗情、诗素、诗趣是纪弦的现代诗中融合的美学观,但这种美学观也招致了一些批判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正> 诗是含蓄的艺术。衡量一首现代诗艺术质量的高低,不在于作者在诗中写得如何充分,让读者毫不费力,一眼见底地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在于怎样用极其节约的诗行来激发读者多方面的思考,使读者感悟到许多超越诗作本身(甚至超越作者创作意图之外)的内涵。因此,现代诗人越来越回避那种缺少必要的过滤和控制,只顾和盘托出、一吐为快,没有给读者留下艺术空白的写作方式。这说明,现代诗人越来越信任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在从事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想到读者,尊重读者的再创造。 诗的空白美,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诗人在创作中特意留下某些感情的空白、诗意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整体性”是由学者、现代诗人叶维廉提出的一种关于文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角度,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回归事物历史情境的过程中,以跨文化视野达到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汇通状态。在具体结合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语境中的传播、现代诗与古典诗歌的汇通,中国现代诗的语言和“自我”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前提下,大致勾勒出叶维廉现代诗理论研究的总体轮廓,能够为现代诗的发展提供启示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诉说心意彰显魅力--谈现代诗中的象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象征是现代诗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象征的意象为现代诗增光添彩,象征的"间隔的效果"促发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扩张了现代诗的内涵意蕴,增加了现代诗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诗是对西方现代诗的引入 ,同时又与汉语相融合 ,是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对现代诗意境的探索 ,是从一种新的也是传统的角度研究现代诗的。现代诗是诗人个体生命体验与独特意象的融合 ,它是在个体隐秘的背后的深远广阔的具有深刻生命意义的意境 ,比古典诗歌的意境更具个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诗至今已近乎100年。其所赋予的中国现代诗的含义基本是共同的:形式是自由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意象,从何而来,这是诗歌的灵魂,是一个至今都没有加以深入探讨的大是大非问题。对"象"的"想",就是一个诗歌创作或释读的过程,就是象思维的观象、取象、立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第1辑)已于1990年6月出版发行,它收集了我国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出版的部分优秀科技图书·我校地理系刘胤汉教授编著的《自然资源学概论》被收入《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并对《自然资源学概论》的内容和作者作了扼要介绍.认为本书是系统论述自然资源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刘先生长期从事中国自然地理和综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前者一直都是在杂文学观念的视域中,而后者则有鲜明的学科分类意识,基本上属于纯文学观念的视域.然而,从晚清至"五四",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政教型文学观和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超功利审美型文学观的建立,促成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向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谱系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前者一直都是在杂文学观念的视域中,而后者则有鲜明的学科分类意识,基本上属于纯文学观念的视域。然而,从晚清至“五四”,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政教型文学观和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超功利审美型文学观的建立,促成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向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谱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