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6月6日,天空中上演了罕见的“金星凌日”天象.当时,金星和太阳、地球排成了一条直线,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一颗“黑痣”(金星)缓缓划过太阳的脸庞,而下一次“金星凌日”天象将等到2117年.  相似文献   

2.
你听说过金星凌日吗?我想大概未必吧。因为这种天象实在太罕见了,20世纪100年当中都没有出现过一次,目前全世界60亿人口中没有一个人见过金星凌日。不过,我们很幸运,我们即将成为这种罕见天象的直接目击者,因为今年6月8日就会有一次金星凌日发生,而且我国的观测条件还比较好。1.为什么会发生金星凌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金星凌日是一种什么样的天象。金星凌日即我们从地球上看金星从太阳圆面经过的现象。金星凌日发生时,在光芒万丈的太阳面前,平日夜空中金光灿灿的金星变成了一个小黑点,缓缓地从太阳圆面的东边移动到西边。除…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日全食天象就特别令人瞩目.大多数人在一生中也难得有机会目睹日全食奇观,就那么短短几分钟,明亮的日轮突然被看不见的月球完全遮住,日全食发生了,天昏地暗,日轮周围瞬间呈现红玫瑰色彩的太阳大气色球层,更仔细瞧,银灰色的广延日冕也显现出来,种种奇景美不胜收!百闻不如一见,很多人不惜长途跋涉,赶往发生日全食地区去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4.
日月食天象的发生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件,不同类别日月食的出现及其规律性取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月球和地球的公转轨道特征,对日食来说,食象细节还与观测地的纬度和发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天象是指天文现象,具体的是日、月、星辰的出没、运动与变化。古人最关心的天象是日、月食与扫帚星(学名彗星),而现今人们多关心太阳的活动变化、行星的出没,因为后者跟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去年7月中旬太阳黑子连续几次爆发,曾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不少天象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人们只要找到了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就可以依据该规律去作出未来的预报,而此预报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如果对事物变化规律不甚了解,甚至是个“暗箱”,那就很难作出准确的预报了。对于日食与月食,由于人们掌握了地、月的运动规律,所以…  相似文献   

6.
1999年夏天“十字连星”的天象引起了全球的注目,占星学迷信公然向科学提出了挑战,这场大较量以“非凡先知”诺查丹玛斯和五岛勉的预言破产而告终,事实有力地证明“世界末日”纯属子虚乌有。 那么今年会有什么重要天象呢? 太阳峰年“又动肝火” 今年是太阳活动进入峰年极大的年份,太阳活动每11年周期地出现一次高峰,今年是自有太阳黑子活动周期记载以来太阳活动的第23周  相似文献   

7.
探寻银河系     
陈洁 《科学24小时》2012,(12):18-19
2012年因为玛雅人的预言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12月21日是玛雅长历法中第五太阳纪(周期为5126太阳年)的结束日。届时,太阳会非常接近银道和黄道的交汇点——银河中心,那刻的天象即银河对齐,该现象约每26000年发生一次。在玛雅人的宇宙观中,12月的太阳将与银河系合在一起的部分,即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所在地。它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作者于1984年6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太平洋科学中心为“中国七千年的发现”展览所作的报告。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致用性。这致用性是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地处北温带,农事活动和季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季节的变化和太阳视位置的变化密切相联,因而在中国一开始就形成了以观测“日躔”(太阳视运动)和“月离”(月亮的运动)为中心的天文学,也就是如何编制精密的历法成了它的中心工作。这一部分工作详细地记录在二十四史的《历志》中. 在意识形态方面,根据天人感应理论,人事活动和天象变化有密切关系,“天垂象,见吉凶”,皇帝的行为是否合乎天意,要观察天象来判断,因而对奇异天象的连续不断的观测、记录并向皇帝呈报,构成了中国天文学的又一主要内容。二十四史中的《天文志》就是它的档案材料的缩编。这份材料对今天的天文学研究仍有参考价值。仪器制造则是为这两项工作服务的。而这两项工作又都是集中在皇家天文台内进行的。皇家天文台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颁布历法是统治权的象征,它的兴衰是与封建王朝同步的,因而它不可能转变为近代天文学。  相似文献   

9.
日全食是一种极其壮观的天象,也是一种罕见的天象。虽然就全世界的范围来说,每年都会发生一二次,但在同一地点,却要经历一二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重复看到一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书记载了一种奇异的天象:太阳在夜间出来,有时出现于东方,有时却出现于西方。这种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记载,看来似乎有点荒唐,但考证下来并非古人误记。下面是几条记录的原文: 1.《汉书·本纪》:“汉武帝延元二年夏四月戊申(公元前139年6月11日)有如日夜出。”2.《晋书·天文志》:“晋元帝大兴元年十一月乙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热闹非常。上山的路上车来人往络绎不绝,在望远镜附近,人们排成几十米长的长蛇阵。这些人来这里干什么呢?原来,当天发生了百年不遇的“金星凌日”,他们是来观测这一奇特天象的。 金星是太阳系的一颗大行星,我国古人称它为太白金星。电视剧《西游记》里那个手拿云帚、鹤发童颜、到花果山劝孙悟空上天当弼马瘟的老者就是太白金星。西方人则称它为维纳斯,把它誉为爱与美的女神,至今,维纳斯古雕像还珍藏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 金星有许多特别的地方。首先,它很亮,除了太阳和月亮外,天空再没有比它更亮的星星了。天狼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恒星,但金星比天狼星亮14倍!其次,金星从东向西自转,所以在金星上太阳和星星都是西边升东边落的。第三,金星总是在太阳周围徘徊。光芒四射的金星在天空中出现时,像一盏明灯在太阳周围闪耀。所以从地球上看去,它有时出现在太阳东边,有时出现太阳西边,有时似乎又与太阳重合在一起,慢慢地在日面上移动。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能在望远镜里看到日面上出现一个像太阳黑子一样的黑点。这种现象就叫做“金星凌日”。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起源于古代的占星术。本来观察天象从星辰的运转来识别季节的变化,来指引方向,设法预测一些使人恐惧的天象——日月食、彗星的来临等。而随着文明的进步,天文学就与迷信的占星术分道扬镳了。但是迷信的占卜术并未绝迹,在国外,古老的占星术依然盛行,一些报纸每天都刊登用电子计算机算出的占卜用的天宫图。在我国旧日批八字的算命先生如今也打起了“预测学”的旗号招摇过市,甚至开起店来去推算个人以至于社会的命运吉凶。 近年来个体书摊上最畅销的是那些成套的小册子《属相与命运》、《星座与命运)……从成年人到中小学生都拿来对照自己看今年的运气如何。这些小册子大都源于美国女占星术士古德曼的书《星座与个性》。这本算命书说:如果你是狮子宫的人(即是太阳在狮子宫时出生的),那就适合作政治家;如果是室女宫的就适合于作演员;如果是人马宫的就适合从事文艺、音乐工作;如果是摩羯宫的就应该去作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日月食的食象和观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月食天象的出现与月球和地球的运动特性有关,因而便有规律可循,这也正是日月食预报的理论基础.对于日食或月食,特别是其中的日全食,公众和爱好者们所期待的是欣赏大自然的短暂美景,而专业天文学家则带着明确的科学目标观测这类不常见天象的过程,并进而开展有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亚里士多德到哥伦布在人类的目光中,圆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但远古的人类何以认为地表是圆的,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当人类远眺时,天边地平线呈现的圆弧,就是有关地表形状的第一条线索。然而,最早的证据并非来自对地表本身的观察,而是来自古人对天象的观察。虽然我们现在无法肯定,古代观星者何时领悟到他们的观察所蕴涵的意义,但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两条证据来证明地表是圆的。第一条证据源自月食。月食的成因是太阳、地球与月球在太空中排成一直线,地球暂时将太阳射到月球的光线遮住。在月食…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瑞士的天文学家所进行的测量表明,目前太阳亮度正在减少.借用装在卫星、火箭和高空气球上的仪器测量表明,在与太阳黑子数量有关的亮度瞬时变化的情况下,目前太阳亮度每年减少0.015~0.019%.从1978年发现太阳亮度减少就开  相似文献   

16.
日月经天,斗转星移,奇妙的天象尤其日全食奇观令人叹赏,激发情怀.2009年7月22日发生了本世纪最壮观的一次日全食.  相似文献   

17.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5,37(4):281-286
肉眼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尤其是长尾巴的亮彗星更是罕见,因此彗星有重要的观测研究意义。艾森(ISON)彗星无疑是2013年最新奇的天象之一,它是从太阳系边缘初次到太阳系内区被发现的“新”彗星,曾推测它走近地球时可能展示“世纪彗星”的壮观丰姿,又穿越太阳外部的高温大气(日冕)而展现“飞蛾扑火”的“掠日彗星”毁灭闹剧。从天文爱好者到专家及太空飞船做了大量观测,留下了很多新奇而有趣的宝贵资料。其实,它的本体只是冰-尘冻结的小彗核,随着走近 太阳而蒸发的物质形成大而亮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  相似文献   

18.
由上可知,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不仅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衫价值.其实早在20世纪初,天文学家就开始和地磁观测者联手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磁的影响.可是,天文学空"坐地观天",至多只能看到半个太阳,要想观看太阳的全部只能依靠太阳自转.  相似文献   

19.
1987年的盛夏,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一座年代久远的墓葬,其时代大约在距今6500年左右,墓中发现了所谓的"华夏第一龙,第一虎".但是,专家经过将近三年左右的研究,才得出结论,这并不是用龙虎蚌塑陪葬的一般性墓葬,原来,整个墓葬是一幅完整的"天圆地方"反映"盖天说"的天象图.龙虎不过是天象中的苍龙和白虎,在白虎的腹下和苍龙的一侧立面星图上,塑有两个相似的火形符号,这是朱雀的雏形,而在墓主人的下方(北.当时的绘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堆塑着北斗星,并且用两根人的胫骨作为北斗的斗柄.这当然就是北方的玄武的雏形.而且,根据专家的研究,此墓和曾候乙墓出土的星象图对比,能够分析出来20多种天象,而这20多种天象大多于记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所谓“天文历史年代学”,就是利用天文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历史学家难以解决的历史年代学问题。为什么历史年代学问题可以借助天文学来解决?这要从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念说起。 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如果帝王的统治(政治)是开明的,上天就会呈现出一些好的天象,风调雨顺,并出现一些“祥瑞”的天象;如果政治黑暗,上天就会呈现“凶”的天象来警告统治者,还会出现水旱灾害、地震等,甚至会把帝王的天命夺掉给另一个人,这种思想在古代根深蒂固。所以,每当他们(帝王)作重大决策时就要去观天,把当时的天象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记录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