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界面识别标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中均有特征性反映.通过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的识别,可以建立起层序地层格架.进而研究每一单元的地层展布及沉积学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界面识别标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地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资料中均有特征性反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研究区小层划分对比上的问题。方法借鉴油藏数值模拟中的有限差分网格方法,利用测井资料提出油田开发中一种新的实用性较强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有限差分网格方法。结果在层序地层和沉积旋回控制的基础上,重新标定出了研究区的小层对比统一标志,找出了一系列辅助标志层。结论研究结果对指导沉积矿产资源勘查,层序地层划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钻井岩心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追踪的方法,确定层序界面和划分层序地层单元。结合研究区陆表海盆地沉积地层和陆相盆地沉积地层的特点,以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了二叠系沉积体系并建立了鲁西南煤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重点对层序Ⅲ的上部层序单元进行了精细划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解决研究区小层划分对比上的问题.方法 借鉴油藏数值模拟中的有限差分网格方法 ,利用测井资料提出油田开发中一种新的实用性较强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有限差分网格方 法.结果 在层序地层和沉积旋回控制的基础上,重新标定出了研究区的小层对比统一标志,找出了一系列辅助标志层.结论 研究结果 对指导沉积矿产资源勘查,层序地层划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收集研究以往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理论和现代沉积学理论,研究了准南煤田侏罗系地层层序,总结出了不同层序体系域下聚煤特征和规律,该研究可帮助我们丰富准南侏罗系层序地层理论,对掌握该区煤层厚度和煤层气储层厚度和分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珠江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油气资源丰富,珠江组作为主要的储集层发育层段,是该区增储上产的主力产层。在充分利用钻、测井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惠西地区珠江组各级次层序界面特征,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工区内共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界面,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根据三级层序内部不同类型的水进界面进一步细分为21个四级层序。通过井-震对比,建立了工区内珠江组层序地层等时格架,揭示了各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对今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皖西南地区的宿松-东至一带泥盆-三叠系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划分了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域,探讨了界面性质、层序类型及层序特征,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泥盆-三叠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29个三级层序.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由浅到深再到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沉积层序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区域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和冰川事件等影响.  相似文献   

9.
含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述了层序地层学在含煤地层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新进展和前沿理论;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研究的主要特点;高分辨率含煤地层层序划分的最新进展、应用和展望。笔者认为:含煤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必须紧密结合聚煤盆地充填沉积的特点和盆地的类型;含煤层序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含煤地层中的事件沉积为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的重要依据,高分辨事件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对确定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鲁西地区陆表海含煤沉积凝缩层特征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研究方法,对鲁西晚古生代陆表海地层中的凝缩层沉积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鲁西陆表海盆地层序的凝缩层主要形成于远洋的浅水环境,以灰至浅灰色的中厚层生物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地区变为黑色页岩或泥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层序内的凝缩层分布特点,其中:层序1的凝缩层总体以海相灰岩为主,在西部过渡为海相泥岩;层序2的凝缩层主要是泥晶灰岩及其与煤层之间的薄层黑色泥岩,为层序地层界面对比重要标志;层序3的凝缩层以灰岩和泥岩为主,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成因地层分析方法,从剖面分析入手,划分、对比各级成因地层单位,研究其空间上的沉积构成,确立了涟邵煤田金竹山矿区测水组合煤岩系相当一个完整一级成因地层单位(沉积幕)。主要含煤期第一沉积亚幕又可进一步划分三个生长层序,代表了障壁-泻湖-潮坪体系的填积-侧积-填积-进积的充填过程。并以此为重点,选择生长层序作为编图单位,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本区聚煤特征和沉积模式,为探讨矿区内煤层的聚集分布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图8,参2。  相似文献   

12.
四川磨溪-龙女寺构造香溪群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中部磨溪—龙女寺构造上三叠统香溪群发育一套河流相沉积,运用P.R.Vail(1987)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加以描述已不完全适用。作者采用A.T.Cross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基准面旋回级次划分方案,对川中地区磨溪-龙女寺构造上三叠统香溪群进行了详尽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运用岩性剖面识别和测井剖面识别方法,在香溪群地层中识别出三种具有不同成因、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基准面旋回类型。由此力求建立适合于河流相沉积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层序划分方案、旋回结构及叠加样式,并将其进一步运用到河流相沉积体系的砂体时空展布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火山岩与碎屑岩成因机制不同,造就了两者的混积地层在对比过程中的穿时现象成为制约勘探的难点。以缅甸中央岛弧带为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探讨了火山活动影响下的碎屑岩地层对比方法。按照成因将地层划分为沉积旋回、火山旋回和混合旋回三类;并建立了不同成因旋回的对比原则和技术方法。最终将缅甸中央岛弧带五套地层划分为16个层组、44个层段。综合评价认为古新统Ⅲ、Ⅴ段沉积反旋回砂体较为发育,后期勘探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以冷水江矿区测水组含煤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成因地层分析方法,将其划分为三个生长层序,它们分别代表障壁岛-泻湖-潮坪体系的填积-进积-退积过程,讨论了它们的沉积环境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最后总结出聚煤规律和聚煤模式.图7,表1,参2.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我国含煤岩系古地理类型和剖面沉积相构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含煤岩系古地理类型的半定量分类方案,选取三种主要沉积介质营力作用即海洋作用,河流作用和湖泊作用,作为分类的参数且分别构成扇形半定量分类图的S、R和L三个端元,并通过分析反演构成含煤岩系沉积相的介质营力类型及其相对丰度实现S、R和L三参数对含煤岩系影响程度的定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三维地层建模中,地层界面由稀疏、离散的地质数据插值而成,正确的地质解释和空间分割的实现是处理这些曲面构建理想三维地层模型的前提,也是目前三维地质模型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入地层层序序列和水平集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此问题.根据地层地质演变历史建立地层层序序列,此序列记录地层地质年代顺序及其“覆盖”和“侵蚀”两类拓扑关系.插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IDL语言实现了金沙遗址的考古地层三维模型,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建立了完整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运用该系统,实现了地层的断面切割等功能,并结合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了地层的空间特征,推断地层的沉积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描述考古地层的内部构造,并获取对地层空间特征的微观性理解,实现定量化的记录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