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1/2正则化     
本文提出基于非凸罚的L1/2正则子,并证明其具有无偏性、稀疏性及Oracle等优良理论性质.给出一种重赋权迭代算法,将求解L1/2正则子转化为一系列L1正则化子迭代求解.与经典的L0正则子相比,L1/2正则子更容易求解,而与当今流行的L1正则子相比,L1/2正则子产生更稀疏的解.实验表明,L1/2正则子可替代Lp(0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玉米在我国具有良好商业化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其全球专利布局,以厘清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格局、洞悉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我国该领域技术发展差距,为合理部署我国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创新,有序推进其产业化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专利信息,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时间、地域和研发主体等维度梳理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格局,通过文本聚类和技术发展路线分析,明晰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热点、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当前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趋于成熟,美国和中国是主要技术来源国,美国在专利规模、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方面优势显著,国际种业巨头专利储备丰富,布局地域广泛。表达载体构建是该领域的重点技术,多重抗虫基因组成的嵌合基因和多抗虫基因表达盒组合是其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在专利申请规模、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尚有差距,在表达载体构建和检测方法方面的专利布局仍有不足。建议我国以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技术为重点优化技术研发布局、积极培育种企创新能力强化其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全球化布局战略意识。  相似文献   

3.
磁浮交通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轮轨技术的新型轨道交通模式,具有加速快、适应性强、能耗低、环境友好等特点。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发,国际上已形成两种较成熟、可商业运行的技术路线,近年来还创新发展了多种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思路。本文梳理和分析了主要国家磁浮交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现状,利用文献计量学和文本挖掘方法,对磁浮交通领域国际技术竞争格局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揭示,综述了近年来磁浮交通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中国作为磁浮交通领域后起之秀,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未来或将与日本共同引领全球磁浮交通发展。建议中国继续完善现有磁浮交通技术体系,加强前瞻性技术储备;突出自主研发优势,加强重点专利国际布局;持续开展官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磁浮技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传热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其现象及机理的认识仍不充分,本文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sCO2)池式传热.实验以长度为22 mm和直径为70 μm铂丝为加热和测温元件,容器压力为8~10 MPa,加热丝热流密度范围为0~1800 kW/m2,显著高于文献中的参数范围.采用变物性层流模型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加热丝附近采用了多尺度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发现传热系数h随热流密度qw的变化呈S形曲线,将h-qw曲线划分成三个区域.在类临界温度前,因瑞利数Ra随qw增大而增大,h随qw增大而增大;当铂丝温度开始超过类临界温度后,由于超临界流体回流效应增强,h继续增大直到获得最大值.随后,由于近壁区类气膜热阻增大,h随qw增大而减小直到获得极小值.在超过h极小值点后,由于高温下超临界流体导热系数随温度增大而增大,随qw增大h回复到增大趋势.本文获得了全参数范围内传热系数与热流密度...  相似文献   

5.
二硝酰胺铵(AND)作为一种绿色无毒推进剂已在固体推进剂以及液体推进剂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是未来化学推进技术的一个新方向.目前我国正处于ADN基液体推进剂研究的起始阶段,对于其燃烧反应过程的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研究重点.由于ADN基液体推进剂催化分解及燃烧反应过程复杂,相关的实验结果国内外公开文献发表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ADN基液体发动机催化分解及燃烧反应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采用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吸收光谱诊断技术,对ADN基液体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过程进行探究.CO是ADN基液体推进剂催化分解及燃烧反应的特征产物之一,通过测量ADN基液体发动机典型工况下CO的特征浓度,可以定量获得ADN基发动机中描述催化分解及燃烧反应进程的重要信息,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自主开发高效稳定的液体ADN基无毒空间发动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MILD燃烧技术同时实现了极低的NOx排放和高的燃烧热利用效率,被国际燃烧界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燃烧技术之一.然而,由于对MILD燃烧的基础研究不深入,目前普遍存在实现MILD燃烧需高温预热空气的误解,这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基于笔者对MILD燃烧的最新研究和理解,现已初步建立MILD燃烧的一些基本条件,展示了无需对现有工业系统进行过多改动就即可实现该技术的前景,确认了将该技术拓宽到多种燃料(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各种燃烧方式(包括扩散燃烧、部分预混燃烧和完全预混燃烧)和多种燃烧应用领域(如燃气轮机、电站锅炉、供热锅炉、内燃机、各种工业加热炉和各种民用燃烧器)的可能性.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国内外MILD燃烧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给出了利用MILD燃烧技术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污染燃烧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富氧燃烧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碳排放洁净燃烧技术且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但其二氧化碳和水分固有的物化本质引发的燃烧和火焰传播等诸多特性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仅针对二氧化碳气化对富氧焦炭燃烧速率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二氧化碳气化吸热反应、氧气氧化放热反应和富氧交叉竞争反应中二氧化碳气化对焦炭燃烧速率贡献作用和层流火焰传播特性.基于自行搭建的高温富氧燃烧实验平台,研究中高温燃烧环境(1273 K,1773 K)二氧化碳气化对焦炭富氧燃烧速率贡献率和火焰传播特性影响,并与空气燃烧基准工况对比,即27%O_2/CO_2/Ar,27%O_2/Ar,73%CO_2/Ar和21%O_2/N_2/Ar.结果表明:中温燃烧且煤灰非熔融态时气化和氧化反应对焦炭氧燃烧最大燃烧速率贡献率近似相同,分别为47.1%和52.9%.高温富氧燃烧且煤灰熔融态时两者贡献比相差较大,分别为34.8%和65.2%,高温富氧燃烧的焦炭最大燃烧速率高于中温燃烧1.72倍;中温富氧燃烧时颗粒群最大燃烧温度几近相同且略高环境温度27 K,火焰从煤焦外缘传播至焦炭核心.高温富氧燃烧时熔融态颗粒群表面温度略低于环境温度60 K,高于空气燃烧55 K,存在化学发光无火焰锋面.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特斯拉纯电动汽车核心和非核心技术演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以美国专利数据库USPTO的特斯拉公司技术专利及其引用专利为数据源,构建特斯拉专利引文分析数据集,依据技术轨道识别原理,利用Pajek软件提取最大凝聚子群以及小的重要凝聚子群,识别特斯拉纯电动汽车核心和非核心技术领域,进行各技术领域主路径分析。研究发现,特斯拉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领域是电池热管理系统,非核心技术领域有5个:电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池过充电保护技术、电池泄压技术和乘客保护、车辆悬挂以及高效电池组等技术。本文对这些领域技术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为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及相关汽车企业把握纯电动汽车技术重点、选择研发方向、进行技术合作、提高研发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球两极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重要源、汇区,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极为敏感,是全球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本底区域。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极区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研究的历史现状,包括南、北极地区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极区冻土CO2、CH4、N2O的排放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展望了极区温室气体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能源结构和节能潜力分析以及大气污染现状等方面出发,对“煤净化燃烧生成物产品化”技术应用对环 境的改善作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净化燃烧的同时生成物产品化”技术是解决大气污染和改善环境的一项十分现实有和效的高新技术,是配合实施我国两控区的控制目标的最好技术支持,是一项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效益和造福人类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特别是它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乙醇经过改质后,改质气浓度和改质气进入气缸相位对乙醇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以一台改造的实验发动机上为模型,用CHEMKIN4.0软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乙醇经过改质后,改质气的主要组分为H2、CO、H2O和OH基;随着改质气浓度的增加,缸内压力升高,燃烧始点提前,缸内最高压力升高;随着改质气进入气缸相位逐渐接近上止点,HCCI燃烧始点逐渐推后,缸内的最高压力出现变化,改质气在上止点前14°CA进入气缸,缸内最高压力减小,改质气在上止点前12°CA进入气缸,缸内压力达到最大,随着改质气进入气缸相位逐渐减小,缸内最高压力逐渐减小。因此,在上止点前12°CA进入气缸是较优的相位。  相似文献   

12.
从热解的机理、工艺、反应器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研究的现状,讨论了生物质热解产物的组成及其理化特性,重点介绍了热解制备生物油技术。生物油既可以作为燃料油直接燃烧又可以进一步通过加氢或者裂解制备其它精细化学品,还可以从中提取有用的化学原材料。因此,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制取生物油技术被看作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质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控制CO2排放的能源科技战略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控制CO2排放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是本世纪能源、环境和管理三个学科领域共同关心的重要研究议题。在能源环境交叉领域寻求潜力和突破口,同时强调技术路线研究与政策决策研究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分析控制CO2的科技难点,探索能量转化利用与CO2分离一体化原理、能源环境相容的系统集成理论,提出了低能耗甚至零能耗分离CO2的新型能源环境系统,给出了适用于控制CO2排放的技术路线和政策综合评价的方法学和模型体系框架。还构思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CO2排放的全国能源网络和政策框架,试图开辟能源与温室气体控制协调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洋科技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产物,又是人类推动海洋经济社会与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学者围绕海洋科技战略、海洋科技产业、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体制以及重点海洋基础学科与海洋工程技术学科的相关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梳理文献发现中国海洋科技研究有4个主要特点:1海洋科技战略研究侧重战略目标及其实现路线、重点海洋产业的技术战略、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战略等;2海洋科技产业研究局限在产业集聚影响因素与集聚区建设模式、效益评估与区域合作路径;3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研究集中在资源配置、省份与市的海洋科技能力横向或纵向比较、共性技术研发模式及科技效率问题;4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关注不同主体及其转化过程实现机制,而海洋科技管理研究则关注宏观体制变革;海洋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与经费管理;海洋科技主体与载体建设等。最后立足于海洋科技国际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研究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5.
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侵蚀被认为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人口增加,土地的强化利用,土壤侵蚀日益严重。土壤侵蚀及其引起的江河堵塞、洪水泛滥、养分流失、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为全球所关注,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传统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如高差法、遥感研究法、RUSLE等研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而核素地球化学示踪法、稀土元素示踪法、磁性示踪剂法、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法等地球化学示踪方法为土壤侵蚀在精度和量化以及实用上提供了更好研究手段。分别论及了放射性核素137^Cs,7^Be,210^Pb示踪、稀土元素示踪、磁性示踪剂法、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法等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比较和评价了国内外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及其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可兹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是自持的核裂变能在空间的应用,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来航天器大功率需求的瓶颈问题,是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前提.本文在综述国外新型空间核裂变反应堆电源的技术方案、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任务需求和主要技术路线,提出了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按照10, 100, 1000 kWe级不同功率等级分阶段滚动发展的设想,以及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涉核安全性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可为未来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重要的能源接替资源,特超稠油已经在国内外进入了工业化开采阶段.在特超稠油的众多开采方式中,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系统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SAGD高效开发技术的研究综述:(1) SAGD开发方式的机理、影响因素和适用条件;(2) SAGD的现场应用与物理实验;(3) SAGD的解析与油藏数值模拟模型;(4)多介质辅助SAGD技术的研发现状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SAGD技术的现状、挑战以及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特超稠油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TTCN-3的协议测试系统及其扩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要求下一代互联网是一个更大、更安全、更快、更及时、更方便、更可管理的网络.为下一代互联网服务的协议测试技术需要适应这些测试需求.文中重点研究了协议测试中的测试集描述法和测试实现技术.选取了TTCN-3作为测试集描述法,并针对协议鲁棒性测试需求进行了语法和语义扩展.开发了基于TTCN-3的协议集成测试系统PITSv3,并对其进行了鲁棒性测试扩展实现.最后通过两个实际的测试应用,体现出PITSv3是一个具有通用性、标准性、可扩展性特点的分布式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9.
多能融合、互补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目标的关键,近年来欧盟在这一领域的规划和布局尤为突出,于2018年制定了到2050年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愿景,并于2020年提出了《综合能源系统2020—2030年研发路线图》,明确了未来十年的研发路线。本文从提出背景、经费预算、重点研发领域等方面,对欧盟综合能源系统研发路线图进行梳理,总结欧盟未来综合能源系统的主要构成、关键要素以及研发重点,提出我国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多能融合系统的战略建议:构建符合国情的多能互补智慧能源系统;制定完善的短、中、长期研发战略规划框架;建立高效的研发创新组织体系;开发以用户为核心、灵活自主的区域能源社区;构建适用于未来能源系统的高度灵活能源市场;在综合能源系统中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全球质谱仪制造技术的研发特点,分析我国的竞争优劣势,本文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聚类结合的方法,对全球质谱仪专利技术进行人工智能筛选,得到全球质谱仪制造技术的研究主题布局。将技术研究主题与出口管制清单中所涉及的质谱仪信息进行技术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在质谱仪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竞争态势。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对质谱仪制造技术的筛选效果最好。无监督聚类算法将全球质谱仪制造技术聚类为质谱仪整机技术、离子质量分析器技术、质谱仪数据处理模块、进样部件与装置、离子源核心技术等五大模块。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的质谱仪制造技术进步非常快,2015年后,专利已经超过了全球专利数量的一半。中国在进样部件与装置、质谱仪数据处理等研究方向上的技术储备具有明显优势,而在质谱仪整机技术、离子质量分析器技术、离子源核心技术等主题方向上比较薄弱。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在面对西方技术管制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