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河流地貌学的观点,分析了秦淮河流域洪水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治理洪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洪灾探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了长江流域洪灾的类型特征、水文特征、灾害特征,指出长江流域洪灾类型多样、水文特征复杂、灾害损失巨大且历时时间长;全面系统探讨了长江流域洪灾的成因,指出暴雨和河湖蓄泄洪能力不足是成灾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应对长江流域洪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上旬,川东北地区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分析了这次暴雨洪灾的成因、特点,运用历史洪水资料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岷江上游松潘县等站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1960—2015年间松潘县的降水变化特征,并基于SPI指数及其旱涝等级划分标准,采用M-K突变检验、功率谱及小波分析、R/S趋势分析等方法,探究岷江上游区降水规律、旱涝灾害及成因等问题.结果表明:1960—2015年松潘县降水序列的气候变化倾向率是1.09 mm/Da,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存在约5.75、8.5和10~15 a的震荡变化周期.2013年松潘县降水发生突变,转为增多趋势.近55 a松潘地区旱涝频繁发生,1960—1969年、1984—2012年是少雨干旱期,但是1990年以后旱涝频率增大.1970—1983年是多雨洪灾多发期.2013年以来洪灾多发.夏季风活动强弱是引发旱涝灾害的主要成因,在年降水距平值变化显著的年份都有较大旱涝灾害发生,降水过度集中时也会出现洪灾.未来几年本区降水仍是增多趋势,加上极端气候事件多发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洪灾发生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沁河流域重大历史洪水灾害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分析了洪灾的成因,提出了以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说起灾害大家就想起吉林百货大楼死亡53人的火灾;现在仍然蔓延的禽流感;2003年的SARS;1998年的洪灾等近期发生的灾害。但很多人都已把1975年的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淡忘了。人类对灾害尤其自然灾害显得是那样的无奈,也更能体现出我们的社会防御体系的薄弱。往往是在大灾后总结多,而在灾害发生前我们的思考及准备太少。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城市灾害的环境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四川省城市地貌环境和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认为,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形成机制、致灾过程和分布状况明显相关.在四川,平原城市的主要灾害是洪灾;丘陵城市则是洪灾和坡地灾害;山地城市则是坡地灾害、泥石流与洪灾.  相似文献   

8.
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对汉江上游的陕西省汉中市洪水灾害进行了综合风险评价。在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综合考虑了降水量、降水变率、地形高程、坡度、河网分布等自然因素;在洪水灾害易损性方面,综合考虑了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和GDP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分别得到洪灾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方法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汉中市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汉中市洪水灾害风险主要集中在汉中盆地,且以河流干流为中心向两边递减,汉中市南部、城固县中部、南郑县的东北部等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最高;勉县、洋县、西乡县洪灾风险等级次之;留坝县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最低。洪灾风险评价结果与2012年汉中市发生的洪灾情况能较好的吻合。此研究结果可为汉中市制定合理的防洪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互助县近50年气象灾害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气象灾害为冰雹、洪灾、连阴雨、干旱和霜冻等,发生机率依次为43%、26%、15.2%、13%和2.8%;80年代以后灾害发生趋势明显上升,干旱、冰雹、霜冻、洪灾及连阴雨发生次数分别是70年代以前的2.9、2.4、2.2和1.8倍,成灾率由80年代的76.3%上升至90年代的83.4%。  相似文献   

10.
李培军 《科技信息》2009,(20):I0318-I03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全世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旅游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部分旅游灾害事件的回顾,探讨了旅游灾害的成因,提出了旅游灾害防治的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93年8月山西中南部发生了一次罕见特大暴雨及相应特大洪水,沁河安泽县城遭受洪水袭击.本文通过暴雨洪水分析,对安泽县城洪灾成因及城市防洪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州市洪水灾害的发生历史,研究了广州市洪灾季节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灾情严重等基本特征.运用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系统探讨了广州市洪水灾害的成灾机制.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来防治洪水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静 《科技信息》2011,(6):354-354
周口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多年来,由于受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制约,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旱涝灾害发生的成因,提出一些防治对策,以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资源枯竭城市灾害主要为地下、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灾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成因及演化过程,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与控制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杨军生 《山西科技》2004,(5):30-30,37
文章对太原市历年的旱情资料做了统计描述,并分析了干旱灾害发生的规律和成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重建了16441911年四川汶理茂地区洪灾与ENSO事件的等级序列;并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周期等特征。运用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41911年四川汶理茂地区洪灾与ENSO事件的等级序列;并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周期等特征。运用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41911年汶理茂地区洪涝灾害共计45次,约每6年有一次洪灾发生。其中轻度洪灾10次,占洪灾总数的22.2%;中度洪灾22次,占洪灾总数的48.9%;大洪灾13次,占28.9%;中度以上洪灾比例高达77.8%。洪灾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清代早期洪灾频次较少,后期洪灾激增。洪灾显著性周期有3年,4年,6年和20年,其中20年为第1主周期。ENSO事件与洪灾关系显著。ENSO冷暖事件转换时气候波动大,洪灾等气象灾害多发。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年降水增多是引发洪灾的气候大背景。  相似文献   

17.
李林欢 《科技资讯》2012,(13):248-248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以及在重庆地形地貌条件下灾害发生后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苏皖两省铁路沿线自然灾害以水成因为主,并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季节分布集中、群发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据此,可以划分出长江以北淮河中下游灾害多发区、长江以南灾害常发区和皖西北灾害少发区等三大灾害区域。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洪渍灾害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武汉市洪水和渍涝灾害的成因,提出了防治对策,认为1998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普遍小于1954年,由于滥伐森林,围垦通江湖泊,侵占泄洪道上的洲滩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使洪渍灾害加重,应从切实做到“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加大抗灾工程建设的投入,强化抗灾减灾的法制管理和综合管理等方面,作好防治长江流域以及武汉市洪灾害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粉质土路基发生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