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汾盆地的第四纪调查发现,在湖相沉积层之上广泛覆盖着部分L3黄土层或S2古土壤层,表明在S2古土壤发育前后时期盆地内发生了一次显著湖退;在海拔稍低的一些区域,出现晚期灰绿色湖相层覆盖在L2黄土层之上的现象,表明在L2黄土堆积时期盆地内发生了一次小幅湖侵;广大的盆地区域都存在S1古土壤广泛覆盖晚期湖相地层现象,表明这次小幅湖侵结束于S1古土壤开始发育之时.盆地的湖退—湖侵变化证明,盆地深部"上地幔强烈上隆→减弱或渐趋稳定→再次强烈上隆……"这样的构造循环是存在的.同时,盆地的湖退时序差异也初步证明了"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对其广大外围地区的地貌发育有着重大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湖盆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年来新补充的大量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各期沉积相特征以及湖盆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沉积、湖泊沉积以及三角洲沉积为区内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长10期以浅湖亚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长9期发生湖侵,并出现油页岩沉积;长8期湖盆进一步发展,中心以浅湖亚相为主;长7期湖盆发育达到鼎盛,发育张家滩页岩;长6期沉积作用增强,湖泊三角洲建设进程加快;长4+5期发生又一次短暂的湖侵,三角洲建设进程减缓;长3期湖盆开始收缩,发生全区的三角洲建设;长2期湖盆收缩加剧,区内北部大部分冲积平原化,西缘、西南缘、东缘和东南缘具有不同程度的地层剥蚀;长1期盆地内仅残留3个内陆闭塞的浅水湖泊。研究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湖盆面积及深湖面积在长7期均达到最大,之后开始逐渐萎缩,长3期湖盆面积急剧减小,长1期湖盆面积达到最小,深湖已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陆相断陷湖盆的盆地分析内容和方法,即含油气盆地构造岩相分析法.其以盆地二级构造带的构造岩相分析为核心.以盆地埋藏史、构造发展史、沉积充填史和油气演化史为基本研究内容,综合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手段,探讨盆地内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内在联系以及油气分布规律.建立盆地构造岩相模式.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识别出2种类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发育8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析层序格架内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构成特征,认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盆底低位扇等沉积体系是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勘探目标,有利的岩性储集相带主要分布在基准面上升期,为后期盆地勘探的潜在领域,特别要重视对邻近不整合面或沉积作用转换面位置的储集层精细描述,选择有利相带进行钻探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酒西盆地青西凹陷白垩系下沟组地层发现的厚层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是该区主力生油岩和储集层,这种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重视但是目前对此类非常规储层成因机制和特征的了解有限。利用测钻井、岩心、镜下薄片等资料,通过分析岩石组成构成、统计下沟组g0—g1层泥云岩厚度百分比和镜下描述等方法对泥云岩储层进行研究。由于泥云岩储层位于盆地半深湖—深湖亚相环境,确定巨厚泥云岩的成因机制属于火山口"白烟型"喷流—热液沉积作用与后期深埋藏成岩改造作用。该成因机制导致泥云岩中含有大量钠长石、铁白云石等脆性矿物发育,具有二元纹层和三元纹层的特点,即富有机质的泥岩层与白云岩、长石等脆性矿物构成薄纹层"千层饼"式的薄纹层互层结构。另外,酒西盆地构造活动频繁导致储层内对油气运移和储集有利的裂缝非常发育。对泥云岩储层进行表征,利于理解致密储层富含油气的机理并对下一步泥云岩等致密储层的油气勘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的对比,探讨了新生代两大盆地环境演变:早中新世到上新世为湖盆发展期→湖盆扩大→萎缩期,气候为早期的干燥→中新世早期的温暖湿润→中新世中晚期的寒冷阴湿→上新世的干燥,而中新世中晚期湖盆的扩大形成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两大盆地在沉积环境的演化上大体一致,但气候和沉积环境的演变和差异决定了两大断陷盆地生物面貌上的差异,从而直接控制了化石燃料形成的类型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复合含油系统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历经漫长的地质演化、多期构造旋回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油气较为富集的条件,发育的四套烃源岩彼此复合、叠置,多套储集层及盖层在垂向上及平面上的叠置与侧接,均使得盆地东南缘具有优越的油气形成条件.因此,总结盆地东南缘复合含油系统的成藏条件及发育规律,对整个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9.
三塘湖盆地中、新生代沉降与沉积作用是在一种准平原化的地貌背景上发生、发展的,共经历了两个沉降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第三纪—第四纪和一个隆升期晚白垩世。相应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盆地:中生代为简单的坳陷盆地;新生代为与“A”型俯冲作用相关的前陆盆地。与此同时,盆地沉降中心亦经历了自北向南的迁移过程。三塘湖盆地这种隆坳格局的变化明显受区域构造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0.
税晓萍 《科技信息》2011,(25):I0033-I0033,I001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相标志(原生沉积构造,如波痕、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等,以及古生物化石特征),仔细总结各沉积岩层的岩石学属性(如岩石颜色、岩性成分、岩石类型等),并利用测井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验证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安组及周邻同期分布的地层属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产物,其沉积作用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受古构造的控制,盆地周缘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冲积扇沉积体系亦十分发育。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1.
西藏札达盆地构造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札达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南西部,是发育于喜马拉雅山内部的盆地。盆地北东侧以阿依拉日居断裂为边界,该断裂属逆冲性质。西北边界为曲松断裂,为一拆离断层。盆地西南主边界为藏南拆离系(STDS),是盆地主控构造。盆地内部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纪地层,可以分为上下2个部分,即上部的湖相沉积和下部的河湖交互相沉积。湖相沉积是以泥岩为主的巨厚沉积;河湖交互相沉积以砾岩层的出现为标志,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札达盆地的主控构造为伸展构造,但同时经受了垂直于造山带的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12.
A geophysical survey was carried out for Taihu Lake, one of the largest shallow lakes in China. The StrataBox™ Marine Geophysical Instrument was appli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in the form of vectorgraphs) of the lake sediment. Data were then interpreted by SonarWiz.Map acoustics software. Data were correlated with core stratigraphy from the lake as well as an outcrop on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lake at Yao Bay.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 10 m sediment (beneath the interface of the sediment and the overlying lake water) is characterized by laminated sediments,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stratal types, i.e. lacustrine sediment stratum (U1) and underlying hard loess stratum (U2). The contact of these two lithologies is not continuous, and part of it is absent in the lake basin. Unequally spread over the lake basin, the lacustrine sediment (mainly consisting of sludge and muddy-clay) is found in areas along the western bank,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Xishan Mountains and along the northwestern side of the lake. In the rest of the lake basin, the hard loess stratum is exposed in outcrops. The depth of the lacustrine sediment ranges from 1 to 2 m, while the depth of the sludg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dern lacustrine environment) varies from 0.03 to 1.0 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Taihu Lake i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ransport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riverine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hydrodynamics of lake currents.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萎缩干涸原因、发展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青海湖萎缩干涸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该湖泊的补给水量常常入不敷出,原因是受气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影响,其中湖区所受的人类活动影响较小;(b)湖水位的变化与人类耗用水量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其水位变化基本上反映了该流域内的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针对青海湖流域的这一特点,采用线性扰动模型(LPM),能较好的地模拟青湖的水位变化过程及预测未来的水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第三纪湖盆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微咸水 -咸水 ,并且在湖盆演化的不同时期其古水介质条件有明显的变化 .碳酸盐岩、膏盐、盐岩组合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第三纪经历了两次盐湖旋回的演化 ,并且这种盐湖演化同第三纪湖盆沉积中心、沉降中心的迁移是一致的 .在盐湖盆地沉积中粘土矿物呈现正常型和非正常型两种演化模式 .  相似文献   

15.
潘梅娥  杨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1):4425-4432
为探究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以MODIS土地覆盖产品(MCD12Q1)、湖泊浊度和营养状态指数为数据源,结合GIS空间分析、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该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与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两者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显著减少(P<0.01)和草地、耕地显著增加(P<0.01)为主要特征,年均变化率分别达到了流域总面积的-1.13%、0.8%和0.35%;相应地,湖泊浊度和营养状态指数亦为上升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时段内,湖泊浊度与林地强负相关(r=-0.65),与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74、0.72,与湿地弱正相关(r=0.35);然而,湖泊营养状态指数仅与湿地弱负相关(r=-0.31)。研究结论为认识洞里萨湖水质变化的驱动因子与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晚新生代吉隆断陷盆地,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沉积了总厚约300m的河湖相地层。根据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及控盆构造分析,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孢粉学资料,恢复了晚新生代盆地构造控制、沉积环境、气候变动及其演变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动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盆地由早期半封闭型断陷湖盆,中期开放型湖盆,向后期封闭型湖盆的演化。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结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解释和地震相特征,研究了沉积相的纵横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柴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马北、马西和平台地区一带主要以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靠近湖盆中心的南八仙、冷湖Ⅵ号和Ⅶ号、鄂博梁等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带。路乐河组(E1+2)冲积扇较为发育,辫状河相对发育;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到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是一个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水进沉积序列;上干柴沟组(N1)和油砂山组(N2)发生进一步湖侵,湖盆扩张,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北缘古近纪—新近纪从物源区向盆地中心发育的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界面识别标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中均有特征性反映.通过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的识别,可以建立起层序地层格架.进而研究每一单元的地层展布及沉积学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Two types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the free and adsorbed, were obtained and quantified from the brackish to saline lake source rocks. The adsorbed type was extracted with chloroform, solvent mixtures of methanol:acetone:chloroform (MAC) and CS2:N-methyl-2-pyrrolidinone (CSz/NMP). The total amounts of the two types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from some immature source rocks are 〉830 mg/g TOC, more than 63% of the total organic matter in these sample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immature source rocks in the brackish to saline lake basin is soluble, and is significant for study of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helpful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brackish to saline lake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