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锌(Ⅱ)与维生素D_3(VD_3)和2,2′—联吡啶(bipy),1,10—邻二氮菲(phen)或苯基丙氨酸(phe)在70%(V/V)乙醇—水溶液、温度为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_3)条件下,形成三元混合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混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三元混合配体配合物,其△logK埴均为异常大的正值(分别为+1.39,+1.62和+1.79),但相应的logX值却不很大(分别为2.10,2.51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讨论了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并结合一些文献数据结果讨论了定量衡量三元混合配体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的合理表征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组装方法,通过L-半胱氨酸分子中的硫与银基底较强的亲和性,L-半胱氨酸在电极表面吸附并定向排列形成单分子层,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银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银电极表面自组装上L-半胱氨酸后,灵敏度明显提高,在0.2 mol/L HAc-NaAc(pH=5.0)缓冲溶液中研究Sn(Ⅱ)的伏安特性,由于Sn(Ⅱ)与电极表面L-半胱氨酸的吸附富集作用,在-37.5 mV产生一个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流与Sn(Ⅱ)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10~1.0×10-6mol/L,检测下限可达1.0×10-10mol/L.测定食品包装塑料中的锡,获得与原子吸收法一致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桑色素(Morin)为配位体,研究了Zn(Ⅱ)与其形成的配合物在汞电极上的极谱行为和极谱波的性质,确定了Zn(Ⅱ)-Morin配合物的组成.在pH=4.7的0.1 mol·L-1HAc-NaAc底液中,Zn(Ⅱ)-Morin配合物在2.0次微分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其峰电位为-1.14 V,峰电流与Zn2+在7.5×10-8~4.3×10-6 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7.5×10-8 mol·L-1.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25±0.1℃,Ⅰ=0.1mol·dm~(-3)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电位法测定了水杨醛缩氨基硫脲(缩写H_2L,记为A配体),α-氨基酸(缩写α-AA,记为B配体)的酸性离解常数,铜(Ⅱ)—水杨醛缩氨基硫脲,铜(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和铜(Ⅱ)—水杨醛缩氨基硫脲-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所用的α-氨基酸有甘氨酸,缬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苯丙氨酸。实现发现在logβ_102与PK_2~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lo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_M和△logβ_111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应用溶剂的性质,配体间的疏水作用和堆积作用讨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水溶液中,Pd(Ⅱ)与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配合物,此三元配合物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1.5×10-2mol.L-1和2.0×10-3mol.L-1,pH 2.0时,Pd(Ⅱ)被定量浮选.Ir(Ⅳ),Cu(Ⅱ),Fe(Ⅱ)和Ga(Ⅲ)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Pd(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Pd(Ⅱ)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L-丝氨酸水杨醛希夫碱及邻菲咯啉混配体镍(Ⅱ)配合物,[Ni(ser-sal)(phen)(CH3OH)](ser-sal为L-丝氨酸与水杨醛形成的希夫碱,phen为1,10-邻菲咯啉),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6.040(2),b=15.110 1(13),c=11.592 0(9),α=90°,β=107.128(2)°,γ=90°,V=4 358.8(6)3,Z=8,F(000)=1 984,R1=0.078 5,wR2=0.204 0.在晶体中配合物以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与DNA的结合常数Kb为7.8×104 L·mol-1,荧光猝灭常数为Ksq为0.91(CCDC∶1442728).  相似文献   

7.
在25±0.1℃,1=0.1 mol·L~(-1) 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甘氨酸,L—缬氨酸,L—丙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和DL—笨丙氨酸等α—氨基酸(缩写为α—AA,记为B配体)的酸离解常数,Zn(Ⅱ)—α—AA二元配合物和锌(Ⅱ)—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芬布芬缩写为Fen记为A配体)的稳定常数。实验发现在logβ_(102)与pK_2~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lo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_M和△logβ_(111)二个参数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体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堆积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 Gd Cl3 · 3H2 O- 1 8C6- CH3 COCH3 三元体系 ( 2 5℃ )的溶解度 ,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 .结果表明 :体系中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新配合物 :2 Gd Cl3 · 1 8C6·6H2 O·CH3 COCH3 ( )与 Gd Cl3 · 1 8C6· 6H2 O· 0 .5 CH3 COCH3 ( ) ,两者均为固液异成分溶解的配合物 .比较讨论了盐的阴离子、溶剂对形成配合物的影响 .考查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 ,不论在液相中还是在固相中 ,n( H2 O) /n( Gd Cl3 )的物质的量比总是 3∶ 1 .依据相图数据 ,制备了固态配合物 ,用化学分析 ,IR,DTG,TG与 DSC研究了固态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  相似文献   

9.
用L-半胱氨酸、水杨醛和醋酸铜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铜(Ⅱ)配合物(Cu(Ⅱ)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黏度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希夫碱铜(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是插入和吸附的混合模式,测得Cu(Ⅱ)L与CT DNA的键合常数是1.63×104L/mol.该配合物与单链DNA和双链DNA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利用这种性质可以作为识别dsDNA和ssDNA的探针试剂.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4种Eu(Ⅲ)-β-二酮-氨基多羧酸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其组成分别为K_2[Eu(CYDTA)BA)·2H_2O(Ⅰ)、K[Eu(NTA)BA]·2H_2O(Ⅱ)、K_2[Eu(IDA)_2BA](Ⅲ)和K_2[Eu(EDTA)BA](Ⅳ),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Ⅰ~Ⅳ在室温(298K)和液氮湿度(77K)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应用群论方法和Judd-Ofelt理论对低温精细光谱作了归属,根据配合物发射峰~5D_0→~7F_J(J=0.1,2和4)的Stark劈裂及强制电偶极f-f跃迁选律推断出配合物中心离子Eu(Ⅲ)的点对称性分别为:Ⅰ,C_(2v);Ⅱ,D_(3h);Ⅲ,C_4;Ⅳ,S_4.从荧光发射强度计算出表征Eu(Ⅲ)-配体共价程度的荧光发射相对强度参数η值(η=1(~5D_0→~7F_2)/I(~5D_0→~7F_1)依次为:1,5.8;Ⅱ,9.4;Ⅲ,11.2;Ⅳ,16.4.研究了配合物Ⅰ~Ⅳ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谱,测定了其在丙酮/水(1:1)溶液中的超灵敏跃迁振子强度P(~7F_0→~5D_2)分别为:1,0.32×10~(-6);Ⅱ,0.40×10~(-6);Ⅲ,0.52×10~(-6),Ⅳ,0.73×10~(-6).发现Eu(夏)配合物的吸收光谱超灵敏跃迁振子强度P(~F_0→~5D_2)与发射光谱的荧光相对参数η(I~5D_0→~7F_2)/I(~5D_0→~7F_1))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4η+0.066,由此得出Eu(Ⅲ)与配体间键的共价程度是影响超灵敏跃迁强度的主要因素,而与Eu(Ⅲ)点对称性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首次制备Fe(Ⅱ)、Co(Ⅱ)、Ni(Ⅱ)和Cu(Ⅱ)的3,3′,3″,3(?)—四硝基酞菁配合物化学修饰电极(ML CME),研究了它们的循环伏安行为和对L-半胱氨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25-羟维生素D_3-24-羟基化酶(CYP24A1)是使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1α,25(OH)_2D_3)和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代谢失活的关键酶。活性维生素D(1α,25(OH)_2D_3)不仅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与凋亡、增强免疫调节作用,还可以降低癌症发生风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CYP24A1基因高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率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YP24A1高表达可能促进维生素D的代谢降解,进而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CYP24A1抑制剂或维生素D类似物与1α,25(OH)_2D_3联用能够显著提高1α,25(OH)_2D_3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这能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回顾了CYP24A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并就维生素D活性类似物及CYP24A1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pH 3 .6的缓冲溶液中铜 (Ⅱ )与 5 -Br-PADAP和Tween- 80形成三元胶束配合物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可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微量铜 (Ⅱ ) ,该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ε=1 .0 3× 1 0 5L·mol-1 ·cm-1 ,铜 (Ⅱ )浓度在 0~ 0 .8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用于粮食中微量铜 (Ⅱ)的测定 ,结果比较满意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L-蛋氨酸缩邻香草醛Zn(Ⅱ)配合物,并通过微量热法研究配合物对S.Pombe的作用。方法以L-蛋氨酸、邻香草醛和氯化锌为原料合成了L-蛋氨酸缩邻香草醛Zn(Ⅱ)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表征。于32℃条件下,采用微量热法测得不同浓度配合物作用下S.Pombe的生长热曲线(P-t),研究其最大产热功率P_(max)、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与配合物浓度c的定量关系,以及配合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随配合物浓度c的增大,S.Pombe的最大产热功率P_(max)呈直线递减趋势,生长速率常数k减小,传代时间tG增大,配合物的抑制率I增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91 1g·L-1。结论该配合物对S.pombe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铅(Ⅱ)的以2,2′-联吡啶(bipy)或1,10-邻二氮菲(phen)为第一配体,以邻苯二甲酸根(pht~(2-))为第二配体的混合配体化合物在15°、25°、35°和45℃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应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了混合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H,△S和△G。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上述混合配合物具有高稳定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与8-羟基喹啉形成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和配合反应机理。讨论了不同配比配合物的配位情况,得到以各种不同配比下的铜与8-羟基喹啉电化学性质的关系曲线。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H=5.2(Na2HPO4-柠檬酸),静止时间80 s,吸附时间3 min,扫速0.05 V/s,铜与8-羟基喹啉形成的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主要为1∶1配合。在0.154 V和0.60 V附近出现2个氧化峰,当配体量较小时,0.154 V处生成铜(Ⅰ)-8-羟基喹啉络合物,平衡常数为869,为表面控制。随着配体量的增大,在0.6V处出现铜(Ⅱ)-8-羟基喹啉络合物的氧化峰,平衡常数为2.41×107,为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5-(4-磺基-1-荼偶氮)-8-羟基喹啉在表面活性剂 OP 存在下与钴(Ⅱ)的显色反应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 pH5. 6~6. 6的 KH_2PO_4-NaOH 缓冲溶液和 OP 存在下,钴(Ⅱ)与该试剂能形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λ_(max)=510nm,ε_(510) =6. 69×10~4L·mol~(-1) ·cm~(-1) ,钴(Ⅱ)∶试剂=1∶3,钴(Ⅱ)含量在0~0. 7μg/m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文所拟定的分析方法用于维生素 B_(12) 中微量钴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H3PO4介质中,Pb(Ⅱ)-碘化钾-罗丹明6G形成红色的三元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组成比为:Rh6G∶Pb(Ⅱ)∶I-=2∶1∶4,聚乙烯醇的存在可增敏该体系,摩尔吸光系数为3.64×105L.mol-1.cm-1,铅(Ⅱ)的浓度在0.01~0.4 mg.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研究了试剂用量、温度、干扰物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巯基棉吸附,测定了4种环境水样及鸡精、猪肝、油麦菜等样品中的痕量铅.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混合微乳液介质中 ,Mn(Ⅱ) - 5’ -硝基水杨基荧光酮 (5’ -NSF)的显色反应 ,在pH =9.5~ 10 .5的硼砂缓冲体系中 ,Mn(Ⅱ)与 5’ -NSF形成 1∶2的紫红色配合物 ,ε548=1.4 4× 10 5L·mol- 1 ·mL- 1 ,锰质量浓度在 0~ 0 .2 8mg·L- 1 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岩石矿物及水中微量锰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为Schiff碱Cu(Ⅱ)配合物稳定性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上的依据,以香草醛为原料,分别与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合成3种Schiff碱配体L1,L2和L3,在室温下与醋酸铜进行固相合成,得到3种新的Schiff碱Cu(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热重(TG-DTA)、分光光度法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在400nm工作波长下,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24×104、0.93×104和0.71×104,结果表明:Cu(Ⅱ)与配体L1,L2和L3之间分别形成了1∶1,1∶2和1∶2型配合物,且配合物的稳定性随配体中R基的增大而减小。对Schiff碱配体及其相应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和Cu(Ⅱ)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八叠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配合物比相应配体的抑菌活性强,配合物稳定性越强,其抑菌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