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江苏省宝应县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综合能力百强县。近年来,宝应科技进步水平逐年提高,工业经济已初步形成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支柱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而且宝应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荷藕之乡。”以“水产”、“水禽”和“水生植物”为代表的。三水”产业已成为江苏省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三水”产品已逐步走向科技型、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兰州、白银沿黄灌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1万亩,总产量430万吨,总产值55亿元,蔬菜已经成为两市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生产基地。其中,兰州市以露地高原夏菜为主,面积71.2万亩,总产量190万吨,产值占种植业的2/3。白银市以设施蔬菜生产见长,种植面积18.5万亩,产量78万吨。两市的蔬菜产业已经形成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配套良好的运行体系,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五十多个城市和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外销总量三百多万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8):F0004-F0004
宝应县是全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已建成有机食品基地50个.启动面积达5万亩.拥有有机食品品牌4个。围绕做大做强有机产业.已启动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规划区域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80平方公里.围绕生态农业保护、有机农业示范、特色农业发展和观光休闲旅游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9):79-79
浙江省是全国鲜食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最大的速冻鲜食大豆生产及加工基地。浙江省常年鲜食大豆种植面积达115万亩,其中“台75”种植35.2万亩,用于加工出口20.8万亩,自本世纪初以来,鲜食大豆“台75”普遍于豆荚期间出现酷似机械损伤的条状锈斑,当地称“锈斑病”。一直误以为是台风引起的机械损伤,未引起重视。随后,  相似文献   

5.
宝应建县已有22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帝王年号定名的望县,素有“宝地”之称。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两大主体战略,以大招商推进大开放,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经济社会进入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一段时期,是国际国内产业和资本继续加速转移、投资开发的新一轮空前活跃期,也是宝应县“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宝应”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到达189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900万亩,占47.5%,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蔬菜产业化经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效的带动了农民增收和致富,但是我省设施蔬菜生产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棚室建设无规划,未以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为依据;②种植模式随意、雷同,尤其是近年来冀中南雾霾天气日益加重,越冬果菜生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③关键技术缺乏,不同茬口蔬菜品种使用混乱;④低温弱光、高温高湿等逆境条件栽培技术不完善;⑤病虫害猖獗,过度使用化学农药;⑥盲目追求高效益,导致有机肥、化肥使用超量等,造成生态及蔬菜产品污染,不符合目前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7.
何启伟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6):28-30,33
本文综述了我国蔬菜育种的工作现状,并着重阐述了在杂种优势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生态育种、葱姜蒜、莲藕育种和蔬菜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分析了我国蔬菜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蔬菜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77-77,79
1项目介绍茄子是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河北以种植圆茄为主,年种植面积70万亩。目前河北省茄子由以前舂、秋两大茬口的季节性生产转向了一年四季周年生产,且温室、塑料拱棚等保护地形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生产上缺乏相应的棚室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辣椒“三系”育种技术已在菜椒上采用,而在干制辣椒上许多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探索阶段。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干制羊角椒的种植区域越来越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出口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国种植出口型羊角椒的有山东、河北、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年产辣椒干50万吨左右,多数用于出口创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干制辣椒产区主要生产羊角椒、  相似文献   

10.
枸杞(Lycium barbarum L.)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功能型特产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枸杞子及其相关制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需求量不断增加。2010年全国枸杞种植面积已突破200万亩,比2000年翻了一番。但数百年来,枸杞采摘一直依靠人工进行,由于枸杞“无限花序、连续花果”,宁夏产区在枸杞成熟的6~8月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61-61
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是全国魔芋主产区,到2006年为止,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年销售收入达12.5亿元以上,靠种植和加工魔芋获益的人员已达30万人。然而,在各地竞相发展魔芋产业的过程中,魔芋自然繁殖系数低、病害的肆意流行、传统种芋的严重退化,造成了魔芋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不仅给芋农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打击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使魔芋原料的价格居高不下,深加工产品成果不能得以转化,制约了魔芋产业的发展。为此,湖北省科技主管部门在恩施州农科院2003年选育并审定“清江花魔芋”品种的基础上,自2004年开始,相继下达了“清江花魔芋试管苗批量生产技术研究”(编号:2004AA210802)、  相似文献   

12.
云南是我国第二大蔗糖生产基地,全国“双高甘蔗”优势产区,甘蔗产业是国家和云南省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十一五”以来,云南甘蔗种植面积达450万亩以上,蔗糖产量突破200万吨,工农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由于云南光热资源丰富,除甘蔗外,香料烟、马铃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水稻、蔬菜和水果等传统作物也有较强的可比效益,迫使甘蔗的种植区域不断向旱地和坡地转移,旱地甘蔗所占比例达到80%。云南也是全国乃至全球极干旱的主产蔗区,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十年九旱,干旱年年有,大小程度各不同”,且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发生的频率、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给云南蔗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原料及蔗糖产量大幅波动,十分不利于蔗糖产业的平稳发展。如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甘蔗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因抗旱品种缺乏,甘蔗原料产量因旱减产400万吨,食糖减产46万吨,全行业损失超过40亿元。为此,大力开展抗旱甘蔗品种选育,加速抗旱品种的推广应用,采取科技措施增强蔗糖产业抗击干旱的能力,是保证云南蔗糖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和商品粮外调量均占全国首位。保障粮食安全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除了保障足够的耕地面积之外,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科研团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5.
一篇关于“敦煌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的调查报道,在今年年初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网络热度持续多日.报道披露的事实触目惊心——卫星遥感影像图片显示,2000年前后,阳关林场的林地还有2万亩左右,到2017年只剩下约5000亩,葡萄种植面积则达万亩以上. 这片防护林的种植成林,经过了几代敦煌人50多年的努力,然而,仅仅十余年的时间,万余亩公益防护林便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从不毛之地到葱郁绿洲,公众所质疑和担心的,也正是这来之不易的防护林一日被毁,半个世纪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人们的生产生活可能重回“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生态险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79-79,81
云南是蚕豆种植生产的优势区域,常年种植蚕豆的生产面积在460~530万亩,鲜销生产面积超过了100万亩,其生产面积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中一个份量不断加重的组份。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蚕豆鲜销产业技术的发展,进而推进云南农业农村经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重达300公斤的南瓜、2公斤重的黄瓜、1米多长的菜葫芦……,近年来“太空蔬菜”纷纷“走”上百姓餐桌,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与“太空蔬菜”一样,“太空药”也频频亮相,为人民健康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72-73
江苏粮食作物生产稻麦两熟为主体,其中,麦类种植面积334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3350万亩。稻麦两熟制面积2800万亩。全年秸秆量4000万吨,秸秆利用率不到40%,大部分麦秸秆被废弃和焚烧,浪费资源,并造成大气、水体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农家肥少有积制,更难以下田,对化学肥料依赖程度日益加重,农田质量降低。再则由于麦秸还田利用对稻田耕整、水稻栽插带来许多困难,麦秸还田稻作技术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9.
王晓庆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F0002-F0002
小龙虾产业是湖北省渔业经济中的重要特色产业,湖北省推出的“楚江红”小龙虾品牌,具有个大、肉多、味美、质量安全的特点而家喻户晓。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良种选育一批量繁殖一健康养殖~加工餐饮一销售出口”的产业链环节。2008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36万亩,产量18.6万吨,占全国总产的51%;加工出口小龙虾1.3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的53%,若加上转口贸易(江苏、浙江投资商在湖北的工厂,以江苏、浙江名义出口),湖北省加工出口量实际占到全国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国审周麦23号”的原原种、原种保纯及繁育加工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原种繁育基地5万亩,生产高标准原种2000万公斤;“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示范方建设,建立千亩高产示范方6处,产量水平达到600公斤/亩;“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组装,形成一套成熟的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150万亩,亩产达到500公斤;对“国审周麦23号”的进行品质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