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讨论了M-ary正交调制DS/CDMA系统在瑞利及莱斯衰落下的误码性能。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在瑞利及莱斯衰落下DS/CDMA系统误码率的闭式表达,理论分析与数值积分结果相符。对于实际信道功率时延曲线为指数衰减的情况,讨论了不同指数衰减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就分集接收方案及不同系统参数的影响也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指数衰减率的增加和莱斯参数的减小,误码逐渐增大;而随着分集的加入,系统误码性能可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时分组码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误码率性能损失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时间反转坐标交织正交码设计方案(TR-CIOD).先将空时码的部分传输数据进行时间反转,按照特定数据格式改变符号时序进行传输,然后利用正交空时分组码等效信道矩阵的正交性和循环矩阵的乘法特性,在接收端进行空时匹配滤波.TR-CIOD方案能够降低符号间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在保证获得空时码多天线分集增益的同时,还能有效合并信道多径,获得多径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在2径信道、误码率为10-5时,TR-CIOD方案比平坦信道中的坐标交织正交码设计方案的信噪比增益提高了5.5 dB.  相似文献   

3.
用于宽带无线通信的空时频编码OFDM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空时编码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系统误码性能更为优越、功率效率更高的空时频编码OFDM(COFDM)技术.该技术采用子载波分组与线性预编码方案,通过适当的子载波分组,可以保证系统获得最大的分集增益,并使系统编译码的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同时将空时格栅码(STTC)与空时分组码(STBC)相结合,使得系统在获得最大分集增益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编码增益;最后引入功率配置来进一步改善系统误码率性能和提高功率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系统误码率性能和较高的功率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衰落信道下基于判决反馈的差分迭代译码 (Turbo DPSK)系统的性能 ,针对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增益线性滤波估计的解调 /译码算法。与传统的基于信道增益线性预测估计的 Turbo DPSK解调 /译码算法相比 ,新算法在根据判决反馈进行信道增益 hi 的估计时 ,不仅利用了时刻 i以前的波形值和判决反馈 ,而且还利用了 i时刻本身的波形值和判决反馈 ,因而能更有效地消除噪声干扰 ,获得更准确的信道估计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对系统性能确有明显的提高 ,在误码率为10 - 4时 ,性能增益大约为 0 .6 d B。  相似文献   

5.
基于Rayleigh,Eice,Rice/lognormal三种不同的信道统计模型,给出了QPSK调制方式在不同衰落信道中误码率公式的解析推导,得到了误码率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同时在考虑仰角影响的情况下,对QPSK调制信号在Rice/lognormal信道中的误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6.
针对差分混沌移位键控(DCSK)系统传输速率低和误码性能差的缺点,提出一种正交多用户降噪差分混沌键控(OMU-NRDCSK)通信系统。在发送端的参考时隙之后增加了连续的N个信息时隙,并引入希尔伯特变换使得单个信息时隙内可传输2bit用户信息,利用希尔伯特变换优良的正交特性可消除用户间干扰,从而提升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误码性能。在接收端,引入滑动平均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平均操作,降低了噪声方差,从而提升了系统误码性能。推导了OMUNRDCSK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和多径瑞利衰落(RFC)信道下的比特误码率公式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多用户正交差分混沌键控系统相比,OMUNRDCSK系统的传输速率提升了约50%,误码性能提升了将近3dB。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时变信道下的空时分组编码多用户系统的解码器设计方案.空时分组编码多用户系统下,传统迫零(ZF)解码器设计假定信道准静态衰落.信道时变时,该ZF解码器在解码某用户信号时引入符号间干扰(ISI),且这种干扰随信道时变增大而增加.新解码器基于ZF思想设计,在接收端构造一变换矩阵,作用该矩阵于时变信道矩阵,使之对角化而达到消除ISI影响的目的.理论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各种信道衰落速率,在高信噪比下,传统ZF解码器均出现误码率平层,且信道时变越大,平层越严重,而新解码器不存在平层现象,获得同准静态衰落信道下几乎一致的分集增益,仅有部分编码增益损失;对于信道准静态衰落,两种解码器获得了一样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在衰落信道下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的传输性能,在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系统中应用空时、空频两种发射分集方法。根据系统信号帧结构的特点,提出了简单易行的发射链路信号配置方法,保持原有链路不变,运算复杂度小。同时,分析了空时、空频两种分集方法的适用范围。仿真结果表明:在慢衰落信道下,两种方法都能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当误码率为10-3时有不低于8dB的分集增益;在快衰落信道下,空时分集性能受D opp ler频移的影响而变得很差,空频分集的增益则与在慢衰落信道时相近。对于不同类型的信道采用合适的发射分集方法,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的传输性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级联低密度校验码的“差分酉空频调制”方案,该方案适用于收发端均未知信道状态信息的多输入多输出(OFDM)系统.“差分酉空频调制”是在发送天线与OFDM子载波之间进行“空频”编码,而在相邻两个OFDM码字之间进行差分调制,它可以充分利用多径衰落信道所提供的频率分集资源,不需要任何信道状态信息就能够获得最大的频率分集增益.由于其具有最大化的频率分集增益和较高的编码增益,故该方案的系统误码率性能远远优于新近研究文献中所提出的“差分酉空时调制”OFDM技术.在接收端提出了非相干迭代译码方案,其性能良好,同时译码复杂度相对较低.相应的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案在“时频双选”信道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加性对称α稳定(SαS)分布噪声环境下Turbo均衡方法。通过利用分段多项式构造较为精确地逼近SαS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并用于最大后验概率Turbo均衡的软信息迭代过程,从而更充分地利用信道非Gauss噪声的先验统计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强度噪声情况下,误码率性能均优于Gauss噪声下的标准Turbo均衡和Chuah提出的截断Turbo均衡方法;在中等脉冲噪声情况下(α=1.5),达到10-4的误码率时信噪比Eb/N0比截断Turbo均衡方法小约2.2 dB,且与AWGN信道下卷积编码误码极限的信噪比之差约为0.8 dB。仿真结果还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迭代收敛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升协作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将重叠编码复用技术引入协作通信,设计了采用重叠编码的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AF)系统,并采用复数域的Viterbi解码算法对其进行译码。在平坦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仿真表明,通过改变不同的编码复用系数,新系统仅使用二阶调制就能使频谱效率高于1(b/s)/Hz。此外,在相同频谱效率下,较传统高阶调制AF协作通信系统,新系统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有显著提升,如当BER等于10-3时,新系统的每比特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Eb/N0)将减少6~7 dB。  相似文献   

12.
分段移位相关延迟键控混沌通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相关延迟键控(CDSK)混沌通信方案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沌键控调制方案——分段移位相关延迟键控(SSCDSK)。作为一种多进制调制方案,SSCDSK将延迟信号等分成M个信号段,根据传送的M进制数字码元,将M个信号段循环右移n(0≤n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带内同频(IBOC)系统传输容量达到了带宽的极限,在瑞利衰落信道上,由于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能够改善误码率性能且又不受带宽限制,同时基于迭代译码的BICM-ID可以得到更高的编码增益.提出一种基于Turbo BICM-ID的改进信道编码方案可代替传统的IBOC-AM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当误码率低于10-3时,改进后的信道编码方案可以获得超过1dB的编码增益,所以这种方案的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差分混沌键控(DCSK)传输速率低及相关延时移位键控(CDSK)误码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CD-DCSK保密通信系统。该系统结合了DCSK和CDSK的特点,同时引入了符号函数实现了混沌序列比特能量恒定,系统传输速率达到DCSK的两倍。接收端采用两路相关解调技术,可以恢复出数据信息。给出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的误码率公式,并与传统的DCSK系统和CDSK系统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误码性能优于CDSK。理论仿真(theory)和蒙特卡洛(Monte Carlo)仿真相符合,系统具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鸿林  王广佳 《应用科技》2010,37(11):18-21
针对比较恶劣的无线信道环境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与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的通信系统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误码率的问题,该文基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它充分利用发送端获得的信道估计信息对每次重传的数据序列进行自适应交织来降低信道对同一比特的影响,从而降低接收端的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无论是在高斯信道或是莱斯信道下都能很好地降低误码率.  相似文献   

16.
李铮  张曙  郭冬梅 《应用科技》2010,37(12):14-18
分集合并技术是对抗多径衰落的有效手段,而常见的单纯分集合并技术如最大比合并(MRC)、等增益合并(EGC)、选择合并(SC)以及切换驻留合并(SSC)等在系统复杂度和系统性能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有必要寻找一种工程易于实现同时性能也可以接受的混合分集合并方式.在此将低成本、结构简单的SSC分集与最优性能的MRC分集结合,即SSC-MRC混合分集合并技术.推导了2L条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下SSC-MRC混合分集的输出信噪比概率密度函数(PDF)以及BPSK信号下误码率表达式,还分析了门限选取对系统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四支路SSC-MRC混合分集性能稍差于四支路MRC,但重要的是节省了2台接收机,大大减少了成本和系统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将自适应调制技术和空间分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出了一种与简单空时编码发射机分集相结合的恒定比特率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 (OFDM)方案。该算法根据两径发射机的平均信噪比在各子载波上自适应地选择不同的调制模式 ,并保持恒定比特率。仿真结果表明 :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 ,该方案可以显著地改善 OFDM的性能。在无信道编码和误比特率为 10 - 5条件下 ,对于平均带宽效率为1bit/ (s.Hz)的双天线发射分集接收的自适应 OFDM系统与传统 OFDM系统相比可以获得约 35 d B的自适应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 a novel noncoherent chaotic communication scheme nam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rrelation- delay-shift- keying (MIMO-CDSK). In this scheme, multiple antennas are employed to strengthen the robustness in transmission, and to get more diversity gain. The bit error rate (BER) of the MIMO-CDSK is studied analytically in AWGN channel model and multipath fading channel model. The theory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gain can be obtained with multiple antennas allocated in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Moreover, it is observed that MIMO-CDSK syste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ultipath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系统上行链路的频率选择性信道中,提出了一种使用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AFSA)的多用户检测(MUD)方案。为了解决多目标问题,考虑针对不同天线分支代价函数根据Pareto优化准则进行个体选择,使改进后的鱼群算法具有选择行为和交叉行为,同时也独立利用不同天线分支信号携带的有用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计算复杂度下,基于Pareto优化准则的个体选择机制AFSA—MUD的误码率(BER)性能要远远优于基于代价函数线性合并的个体选择机制;通过与单用户和最优检测仿真结果比较也表明,基于该策略的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在宽带移动OFDM(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不同的子信道经受不同的信道衰落,具有不同的传输能力。若采用固定速率调制方案,信道容量和发送功率未能获得充分应用。自适应调制技术能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和信号功率,满足不同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宽带移动OFDM系统的自适应算法。在平均发送功率不变条件下,算法根据子信道的衰落特性,自适应地分配子信道中数据比特,选择不同的信号星座和发送功率,使得系统的功率和频谱效率达到最佳。首先推导了在平均发送功率受限条件下,瑞利衰落信道中最大频谱效率;其次,分析了在给定误比特率(BER)条件下,采用连续功率、连续星座MQAM(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信号)调制的最大功率频谱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实际系统的离散功率、离散星座MQAM调制算法;最后进一步优化系统的功率密度谱。计算机模拟表明:该算法能明显地提高移动OFDM系统的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