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舒适的环境、摆动的怀表、轻柔的引导,当这三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人们对催眠的最初印象。近些年来,随着心理学的普及,虽然催眠正在揭下神秘面纱,但很多人仍怀有深深的疑问:催眠是否真如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还是更像娱乐节目营造的"障眼法"?神奇的催眠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有一名多年坚持催眠治疗的专业医师潘成英,在她那间大约15平方米的催眠治疗室,曾有不少被称为"奇迹"的事情发生。治疗室的陈设简单得出人意料:一张书桌、一把转椅、一套木质沙发以及几个靠垫。浅蓝色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中描写齐天大圣孙悟空去赴蟠桃会,想偷吃玉液佳肴,便卖弄神通,拔下几根毫毛,放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喝声:“变!”,即变成一些“瞌睡虫”,奔向负责看守的众力士,钻入鼻中口内,使仙官力士们很快酣然大睡,悟空乘机大吃大喝尽情享受。这神奇的“瞌睡虫”,在书中多次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睡眠的一种看法。与东方人不同,西方古老的传说是“催眠咒语”,古典神话芭蕾舞剧“睡美人”中,只要巫师或巫婆念一种神秘的“催眠咒语”,整个王宫(包括美丽的公主和她的仆人、卫士以及宠物猫、狗、鸟等)都马上进入深睡之中(题图为“睡美人…  相似文献   

3.
民间所说的“迷魂术”,顾名思义,就是用语言或行为使人迷失本性的某种“法术”。充满迷信色彩的“迷魂术”自然是子虚乌有,但在现实生活中,被“迷魂”的现象又无处不在。君不见少数“法轮功”信徒,竟痴迷地自残自焚或杀人,用老百姓的话,真是中了邪,迷了魂。可在心理学家眼里,他们不过是因久练“法轮功”而被催眠、进而引发精神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揭秘催眠术     
“你是一块钢板,一块坚硬的钢板。……” 随着催眠师的话语,电视机里的一个女孩子被催眠师和助手横放在两把椅子上,头和脚部做支点,身体架空。一个男孩子站到了这个被催眠的女孩肚子上,女孩纹丝不动。台下观众惊叹声、掌声响成一片。  相似文献   

5.
催眠和记忆     
连环杀人案 从1962年6月14日到1964年1月4日,美国波士顿地区连续发生了13起妇女被谋杀的案件,其中有12人是被杀死在她们自己的公寓里,并且大多数受害者遭到了性侵犯。由于没有强行闯入的迹象,很明显,这些妇女如果不是认识凶手就是自愿让他进屋的。 1964年11月5日,阿尔伯特·德萨尔弗因闯入私宅和强奸而被捕。他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家伙,曾经因入室强奸而遭逮捕,那时因为他穿着一身绿色的工作服,而被人们称作“绿衣人”。他的入室方法很简单,总是对受害者说:“我叫约翰逊,是模特儿公司的经纪人。有人把你推…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为失眠而苦恼不已,其实在奥妙无穷的自然界中,就有许多能够催眠的植物。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都习惯于早晨起来喝牛奶,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据美、英两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两种过去人们未知的催眠物质:一种是能促进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制造S一羟色胺的原料 L 色氨酸,另一种是具有麻醉镇静作用的天然吗啡类物质。由此可知,如果人们在早晨喝牛奶,就会使身体过多地摄取这些催眠物质而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此外,早晨喝牛奶也不利于消化吸收。牛奶的蛋白质要经过胃和小肠分解形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而早晨空腹情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为失眠而苦恼不已,其实在奥妙无穷的自然界中,就有许多能够催眠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20世纪70年代末,MUFON(不明飞行物互助会)的调查主任雷蒙·福武雷写过4本有关贝蒂·安德雷亚松·卢卡奇特案例的书.这些故事中充满不可思议的异象,全都是在贝蒂·安德雷亚松·卢卡被催眠的状态下回忆起来的.她的“旅行”使人们立刻想到那不是普通的外星人劫持事件,更像是吸收人们进入组织的仪式.其中,也涉及到不少遗传方面研究的情节.  相似文献   

10.
美国西部大草原上的夏天,阳光灿烂。画面中草色青青,野花轻摇。两个黑皮肤的少女蹦跳着进入镜头,像两只追逐在丛林间的小鹿。看到这些,你必定会和我一样,感到轻松愉悦,可你也一定会和我一样,为其中一位少女隆起的如小山的腹部震惊。有人说,悲剧就是把美撕裂了给人看。塞莉14岁,却已然身为人母。母亲去世后,继父便要她“做她母亲应该做的事”。第一个孩子已经被继父卖掉,这一个也在劫难逃。之后再不能生育的塞莉又被嫁给一个丧妻的中年男人,塞莉叫他“先生”。这个男人娶塞莉,只是为了“找个女人”,为他做繁重的家务,照料一群不服管教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丁海霞 《科学之友》2005,(11):52-53
会自燃的花在南亚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名叫“看林人”的花,这种花的花朵和茎叶内饱含着挥发性物质,这是一种极易起火的芳香油脂,当森林中空气干燥灼热时,它就会无火自燃,造成火灾。醉花在坦桑尼亚的山野中,生长着一种木菊花,其花瓣味道香甜,人或动物一闻到它的味道就会昏昏沉沉。如果摘一片花瓣尝尝,用不了多久,便会晕倒在地,一连昏睡好几天。催眠花非洲坦尼有一种木菊花,喜欢生长在荒山野岭之中。这种花色彩夺目,香气浓郁,不但博得人们喜欢,就是野生动物也常常立足欣赏。然而这种花具有强烈的催眠作用,人们只要用舌头舔一下花瓣,马上就会入…  相似文献   

12.
1.将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不安的时代?对于这一问题,人们也许可以立即反对说:不安不仅是一种古典的情感,而且还是一种远古的情感,人们在史前的黑暗时代寻求巫术,在古典时代寻求宗教.就是由于只有巫术和宗教也许能把人从不安中拯救出来。据此.人们大声说道;不安与人类生而俱来,而我上面的提问则是错误的。当然,由于人类意识到在其周围,特别是在其前方有许多未知的东酉,不安在人类历史中始终存在。但是我认为:我们生存的不安与过去的不安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尼采意义的“上帝死了”以前,不安一般只与不属于时间的…  相似文献   

13.
200年前,德国医生弗兰士·安东·梅塞发现了“动物催眠术”。那时,他把催眠术描述成为一种可以从一个人身上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有用的液体”. 在第一种止痛药被发现之前,人们常常在手术前用催眠术来减轻病人的痛苦。最近,在慕尼黑举行的第一届德国催眠术大会上,美国医生伯诺莱·W·牛顿宣布说,用催眠疗效治疗癌症非常有效(牛顿在洛杉矶他自己的学院里对  相似文献   

14.
解读巫术     
你在吃药前留意过药瓶上关于药物副作用的说明吗?仔细阅读这些说明书是一个不错的习惯。不过,你也得多加小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太介意这些说明书也可能会对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演变成一种诅咒你的“巫术”。  相似文献   

15.
身体的硬度     
"你的身体会越来越硬,越来越硬,随着每一次呼吸,你的身体会越来越硬……"催眠师一边轻轻地触碰着被催眠者的身体,一边发出安然坚定的声音.不大一会,被催眠者的身体果然变得直挺挺的,当旁人将她抬起来"悬"在两把椅子之间时,上面竟然可以站上去一个体重40余千克的人,被催眠者竟然直挺挺地横在那儿毫无知觉.  相似文献   

16.
去年9月1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张婧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兴致勃勃地跨进了大学校门。当她正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时,不知何故总觉外阴瘙痒,白带也日渐增多。起初症状较轻,她也就未在意。谁知症状愈来愈重,白带也变得浓稠起来,并有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无奈,她来到校医院就诊。医生经仔细检查和化验后,认为她患了“阴道炎”。这使张婧迷惑不解,自己一个18岁的少女,怎么会得这种妇女病呢?再说自己又很注意清洁卫生,每天都用消毒液清洗外阴,为何还患阴道炎呢?医生作了以下解释,为她解除上述种种疑虑:在正常情况下,少女的阴道有两道天然屏障:一是阴…  相似文献   

17.
每当桃红柳绿、阳光明媚的春季,有的少女就会粉面如“桃花”:脸上遍布红斑,上有米粒大小的丘疹且奇痒难忍;还有人视鲜花如大敌。一见到锦簇的花团便流涕不止、喷嚏不断;更有甚者,有人不慎“误”入花丛便会诱发哮喘,重者会导致休克,甚至可能发生生命危险。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春天也会成为一些人的敌人吗?其实,他们都是过敏症患者。  相似文献   

18.
夏天,在池塘边;在溪流旁,我们都可以见到蜻蜓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它们款款的倩影,曾给了人们无限的暇思。“掠过空中的身影宛如飞行的宝石”,一本海外关于蜻蜓的专著里这样介绍它们的。无论是“蜻蜓飞上玉梢头’的情调,还是’点水蜻蜓款款飞 的意境,中国的文化里都把蜻蜓作为一种可爱的小昆虫。日本人更把蜻蜓作为吉祥的象征物,连日本国名的称谓中也有一种是“蜻蜓岛。但在西方,欧洲人常常把它们与巫术联想到一起,称它们为 魔鬼之马、“飞龙”之类,蜻蜓的英文名称dragonfly,由 龙(dragon)“和“飞(fly)…  相似文献   

19.
清晨,蒙蒙细雨。那位身穿黑衣裙的清瘦的少女拿着一支白色玫瑰花,像往常一样来到了这桥头。她依旧满脸的悲伤和痛苦,独自靠在栏杆边上,凝视着桥下湍急的河水,流露出浓浓的思念之情。终于,又见她缓缓地撕下玫瑰花瓣,撒向河水,寄上那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漂向远方……路边的人们每天都目睹着这无声的一幕,他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少女脸边的一块大伤疤,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有人忍不住地问。终于,少女开口了,于是,奇怪少女的神秘故事也就此传开了。这位少女,原来是一位幸福的清纯女孩。大学毕业后顺利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遇上了自己…  相似文献   

20.
“脑黄金”自从被人们奉为激活大脑、提高智力的灵丹妙药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它很普通,也容易得到。除了海洋鱼类,特别是深海鱼类含有此物外,淡水鱼类中也大多含有。所谓“脑黄金”,其实是不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