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连续搅拌反应釜的跟踪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生物体的实际免疫行为设计出了实用化的免疫遗传算法 ,利用此算法对PID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对连续搅拌反应釜进行有效地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搅拌反应釜连续反应过程,采用多功能过程和实验系统(MPCE)中的连续搅拌反应过程(CSTR)进行控制系统设计。进料流量采用比值控制,液位采用串级控制,升温过程采用预测模糊控制,恒温阶段采用模糊免疫PID控制,并设计了压力安全联锁控制系统。基于西门子PCS7产品进行工程实现,运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中各种控制策略操作简...  相似文献   

3.
化工领域为保证生产安全,对温度、压强、浓度等工艺指标有严格的要求。连续搅拌反应釜属于典型的化工设备,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和时滞性,传统的建模与控制方法无法满足其精度要求。针对连续搅拌反应釜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辨识与预测控制的方法。首先根据模糊划分C均值聚类算法得到模糊隶属度和初始聚类中心,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层遗传算法进一步优化连续搅拌反应釜T-S模糊模型的参数。其次,采用自适应机制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T-S模糊模型的后件参数。最后,基于得到的T-S模糊模型,对连续搅拌反应釜进行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相对阶为1的非线性系统,在高增益自适应控制策略u=-k(t)y(t),.k(t)=‖y(t)‖2的基础上,通过在自适应律中加入死区控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λ-跟踪控制器,并把该控制器应用于连续搅拌反应釜中对反应物浓度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是有效的.在跟踪信号是常数、控制变量受约束以及控制信号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仿真,当控制变量受约束时该控制器能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当参考信号发生变化时,系统仍然能够很好地跟踪参考信号,具有较好的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一般化学习网络内模控制在CSTR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为例,通过对一般化学习网络(ULN)分支上时间延迟的优化训练,提高了CSTR 这类具有滞后环节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精度。将一般化学习网络和模糊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内模控制方法(改进的ULN-IMC)。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ULN-IMC可有效的提高CSTR的跟踪和抗扰动定值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类典型工业过程的RBF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一类典型工业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控制方案.该方法基于RBF(RadialBasisFunction)神经网络辨识过程模型,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设计内模控制.利用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表明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聚碳酸酯液-液聚合反应釜的放大工作,探讨了将间歇搅拌釜的液-液分散性质数据用于设计连续搅拌釜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和实验表明:只要合理设计反应器的进出料口位置,使连续操作中釜内相比不发生变化,并等于设计的进料相比,则已知的间歇搅拌釜的分散性质同于连续操作条件下的性质,而可以直接用于连续搅拌反应釜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张智 《科技信息》2011,(23):I0134-I0134,I0095
本文完成了以反应釜为对象的单片机温度控制和搅拌速度控制系统的硬件开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基本实现了对聚合反应釜温度和搅拌速度的自动控制。在对检测到的温度和搅拌速度数据信息处理后,能自动调理到生产所需状态,从而最优避障,实现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PID控制器,通过将广义预测控制的控制律写成PID的形式,使PID控制器具有预测的功能。同时,在广义预测控制的性能指标中引入稳态误差加权项,用较小的预测时域和稳态条件代替较大的预测时域,从而减小了在线计算量。在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上进行的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新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优于普通的预测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10.
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连续搅拌反应釜非线性预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化工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环节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逼近,线性环节则采用外因输入自回归模式(ARX)结构。基于此模型结构设计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将非线性预测控制问题转化为线性模型的预测控制和非线性模型的求逆问题,进而给出了预测控制律以及非线性环节逆模型的构造方法。对CSTR的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以及PI控制器相比,该文方法精度更高,能够有效跟踪控制反应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