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偶氮卟啉荧光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氨基苹甲醛和苯酚(或蔡酚)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偶氟醛,偶氮醛与吡咯反应得到2种新型偶氮卟啉——四对(4-羟基偶氮苯基)苯基卟啉(3)和四对(2-羟基偶氮萘基)苯基卟啉(4).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紫外和荧光光谱性质,并与无取代的四苯基卟啉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比较.新化合物紫外吸收有红移现象,且能在红光区发射荧光.化合物4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红移,且在851nm处发现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2.
以溴代肽脂质BrC5Gly2C16与5,10,15-三苯基-20-对羟基苯基卟啉(HPTPP)为原料,合成一种可用作新型分子器件的卟啉-脂质体化合物P-GlyL。 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等进行表征。 并对该化合物在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Zn2+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当加入Zn2+之后,形成的金属卟啉化合物荧光强度在650.0nm处下降,而在437.0nm和595.8nm处产生新的荧光发射峰,且荧光强度随着Zn2+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同时349.0nm和698.5nm处的发射峰发生了0.5nm的红移且荧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3.
4-二苯胺基苯甲醛、4-二对甲苯胺基苯甲醛和禾二(4-甲氧基苯胺基)苯甲醛分别与吡咯直接缩合得到三芳胺取代的卟啉化合物,通过MS、^1H-NMR和UV—vi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光激发下,所合成化合物均发出红光.与四苯基卟啉相比,Meso-(4-二苯胺基)苯基卟啉、Meso-(4-二对甲苯胺基)苯基卟啉和Meso-[4-二(4-甲氧基苯胺基)]苯基卟啉的Soret吸收带红移26~31nm,荧光发射光谱红移23~31nm,并且它们的荧光量子效率分别为0.20、0.21和0.23.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三种含异(口恶)唑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化合物{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2-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1o),{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3-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2o)和{1-(3,5-二甲基异(口恶)唑-4-基),2-[2-甲基-5-(4-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3o),研究了取代基位置对三种化合物的UV/Vis光谱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 3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质和荧光性质;取代基的位置对化合物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1,4-二(2-乙基已氧基)苯和3-氰基溴苄为原料,经过四步反应合成了共轭二载体2,5-二(1(E)-3-氰基苯乙烯基)-1,4-二(2-乙基已氧基)苯,并通过波谱分析确定了它的结构,该化合物紫外最大吸收峰和荧光光谱主要发射峰分别为400nm和459nm,荧光发光率为1.78。  相似文献   

6.
利用金属(锌、铜、镍和锰)盐与5,10,15,20-四-(3-甲氧基-4-羟基苯基)卟啉反应,合成了该金属的卟啉配合物.根据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meso-四(对羧基苯基)卟啉和苄基氯为原料,在较温和条件下直接合成α,β,γ,δ-四(对苄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产物用重结晶法纯化,并利用UV-VIS、IR、荧光光谱及元素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meso-四(对羟基苯基)卟啉和苯基氯为原料,在较温和条件下直接合成α,β,γ,δ-四(对苄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产物用重结晶法纯化,并利用UV-VIS,IR、荧光光谱及元素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吡咯、苯甲醛为主要原料,合成得到四苯基卟啉;将其经硝化、还原、磺化反应处理,又分别得到5-(4-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5-(4-氨基苯基)-10,15,20-三(4-磺酸钠苯基)卟啉3种不同取代四苯基卟啉化合物,借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4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以及循环伏安法对4种化合物的光谱性质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并讨论了不同取代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三种含异噁唑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化合物{1-(3,5-二甲基异噁唑-4-基),2-[2-甲基-5-(2-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1o),{1-(3,5-二甲基异噁唑-4-基),2-[2-甲基-5-(3-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2o)和{1-(3,5-二甲基异噁唑-4-基),2-[2-甲基-5-(4-甲氧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3o),研究了取代基位置对三种化合物的UV/Vis光谱和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质和荧光性质;取代基的位置对化合物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2-氨基-5-(2-苯基-1,2,3-三唑)-1,3,4-噁二唑,该化合物以葡萄糖为原料,经过葡萄糖脎氧化关环得到(2-苯基-1,2,3-三唑)-4-甲醛(c),然后(c)与盐酸氨基脲反应,得到缩氨基脲,再用溴氧化得目标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 NMR和X-ray证实,并测定了其荧光光谱,由于三唑环的引入,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其荧光光谱显示发射峰红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将三甲基硅基、乙烯基二甲基硅基和二苯基甲基硅基接枝到四羟基苯基卟啉上,制得三种新型卟啉衍生物。采用质谱、核磁、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溶解性能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团卟啉、不同中心金属离子四羟基苯基卟啉的紫外-可见光谱,还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Adler缩合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四苯基卟啉(TPP),以此为母体,通过Vilsmeier甲酰化反应合成了中间体化合物2-甲酰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FTPP),并以此为中间体,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了β位取代的水溶性四苯基卟啉衍生物(TPP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MALDI-TOF质谱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初步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有良好的红色荧光特性,为寻找新的水溶性红光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一系列4-芳亚甲基-2-苯基-1H-咪唑-5(4H)-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探索了其结构与光学性能之间的某些关系.通过实验发现,目标化合物4-芳亚甲基芳环取代基的不同对其紫外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荧光量子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微晶纤维素和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并涂敷于硅胶上,制备成手性固定相,进行了dl-螺环化合物的拆分实验.  相似文献   

16.
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甲氧基苯甲醛与吡咯为原料、丙酸为溶剂、氯乙酸为催化剂,合成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钴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对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及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配合物的结构与设计的结构相符;该配体及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数据表明,相对荧光强度是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四苯基卟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PVC膜为支持体系,以四(4-溴)苯基铂卟啉为敏感物质的荧光猝灭氧传感器对分子氧的响应特性.该氧传感器敏感膜的最大激发波长为402nm,最大发射波长为664nm,分子氧可以有效地猝灭四(4-溴)苯基铂卟啉敏感膜的荧光.在100%N2和100%O2中的荧光强度之比大于40倍;在N2饱和和空气饱和的水中荧光强度之比大于14倍,有较高的灵敏度,其寿命大于3个月。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手性源(2R,3S)-3,4-二甲基-2-苯基-1,4-氧氮杂-5,7-二酮(1)合成了具有光学活性的7,8-二甲基-3,6-二苯基-5-氧-8-氮螺[2.6]壬-4,9-二酮(3).测定了化合物(3)的晶体结构,并讨论了在环加成反应中的不对称诱导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7(6)-羟基黄酮的简便合成及相关谱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4(5)-二羟基苯乙酮和苯甲酰氯为原料,在碳酸钾催化下-步合成了相应的β-丙二酮型化合物1-[4-(苯甲酰氧基)-2-羟基苯基]-3-苯基-l,3-丙二酮(8a)和1-[5-(苯甲酰氧基)-2-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8b)。化合物8a和8b分别在l%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回流处理,分别得到7-羟基黄酮(9a)和6-羟基黄酮(9b)。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新合成的化合物:对-二苯氨基苯基硼酸(DPBA,三苯胺衍生物)在不同极性介质中的光谱、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Lippert-Mataga方程计算了该化合物基态和激发态偶极矩间的差值△μ=3.0D.实验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对DPBA的吸收光谱峰位和峰形产生相对较小的影响,而使DPBA荧光光谱发生较大的红移,荧光峰的半峰宽变宽且基态和激发态间的偶极矩差值△μ变大,表明了该化合物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