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居民岛屿是我国海洋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岛屿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海岛又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海岛位于领海前沿,成为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海岛开发程度不高,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一般海岛重开发,轻保护,某些海岛资源、环境严重破坏。文章通过对无居民海岛的管理利用展开论述,建立起适合我国无居民岛屿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东海海域岛屿的数量占中国海岛总数的60%以上,除舟山群岛和平潭岛等较大的岛屿外,更多的是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的小岛。2011年起,上海辰山植物园开展了东海海域岛屿植物的采集、引种和保育等工作,笔者全程参与了野外科考。本文将为读者朋友介绍我国东海岛屿的特色植物、植被类型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3.
张金林  黄波  王浩 《科技资讯》2011,(26):105-106
湖北省矿山种类多,矿山企业众多。矿山企业的采矿活动为省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我省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矿山次生地质灾害、侵占土地、水均衡破坏、土壤污染、尾矿库溃坝、水土流失、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效果,提出了针对性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受频繁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山西汾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急剧恶化,对流域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土壤盐渍化、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质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土壤沼泽化和沙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势头,促进山西经济、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建立汾河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数学模型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将山西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划分为3个大区,28个亚区,并系统分析了汾河流域28个亚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新华 《河南科学》2012,30(7):968-975
河南省"十一五"地质环境科技发展成就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中原经济区对地质环境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地质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为地质环境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二五"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完善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监测管理技术体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恢复治理技术能力,提高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技术水平,促进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地质环境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提升全省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是生态地质环境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进行区域地质环境合理开发的前提.本文系统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以及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内容、基本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它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岛海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又是岛礁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代表,其保护对象是海洋贝、藻类资源及海岛、海域生态环境。该保护区位于浙江平阳县东南约55公里处,由大小23个岛屿、14个暗礁、21个干出礁、55个明礁及周围海域所组成,总面积201.06平方公里,其中海域190.71平方公里,陆地10.35平方公里。最大岛为南麂岛,面积  相似文献   

8.
探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性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运用环境学,生态学,地学等理论基础和方法,在分析了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关系、探讨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深刻的分析系统安全与系统健康和胁迫的关系,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估的基本模型,并以本文建立的生态地质环境评价基本模型为指导,突出地质环境系统因素的重要作用,构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结合地质环境质量及已知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组合和灾害的发育程度,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环境质量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共同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进行分区评价,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Ⅰ、西部山地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Ⅱ、东北部平原丘陵中灾区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Ⅲ、中部三角洲平原弱灾害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和Ⅳ、南部丘陵重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四个区,并对每个分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预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工业化加剧,使南通地质环境遭受负面影响,环境地质问题与日俱增.依据南通地区地质环境资料,指出该区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如水土污染、地面沉降、地基失稳等,同时分析了各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原因.在自然因素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地质环境效应应运而生.针对文中指出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多年地质环境工作积累的海量数据为基础,设计省级地质环境"一张图"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地质环境业务信息化为主线,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质及地质环境专题数据,设计地质环境数据中心.采用SOA架构技术、ArcGIS、Skyline接口编程技术、大数据技术,面向地质环境业务需求,设计系统主要功能模型,实现地质环境信息集成化、一体化查询、管理及可视化,为省级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海洋岛屿特有种的分化形成与维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岛屿特有物种因具有种群间海域隔离、分布边界清晰、分布范围狭窄及种群规模较小等特点,已成为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模式种。综合分析岛屿特有种的相关研究案例,将岛屿特有物种分化和形成过程概括为4个阶段:向岛屿迁移、种群建立、扩大分布区域以及适应性辐射等。岛屿生态系统中特有种分化与形成的驱动力主要包括:(1)海域隔离降低有效基因流;(2)邻近岛屿或大陆对岛屿的多重侵居;(3)建群种适应不同生境的辐射分化;(4)熔岩流等突发地质事件引起的建群种分化;(5)瓶颈效应或建立者效应等驱动新物种形成。尽管岛屿拥有丰富的特有物种多样性,但由于受基因流阻隔、遗传漂变、小种群瓶颈效应及稀有等位基因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岛屿特有物种比陆地物种更易于濒危或灭绝。"物种恢复工程"与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境保护工程的同步开展将有利于岛屿特有物种及岛屿生态系统的保育。  相似文献   

13.
本依据珠江三角洲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结合地质环境质量及已知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组合和灾害的发育程度,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环境质量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共同影响,对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进行分区评价,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Ⅰ.西部山地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Ⅱ.东北部平原丘陵中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Ⅲ.中部三角洲平原弱灾害、地质环境质量差区和Ⅳ。南部丘陵重灾害、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四个区,并对每个分区的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和治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地质灾害的预报和预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论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是岩石圈表层,是生物圈的矿物质基础,由岩、土、水、气、地区地质结构、地质作用等要素组成,是一个动的系统。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地质环境自然平衡常遭破坏,产生人为的地质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治动。人类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他对大气圈、水圈的影响,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应是保护人类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为研究人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地球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科学——环境地质学,它与矿严地质学并驾齐驱。在环境地质学中工程地质学占据主导地位。现代工程地质学已发展成为环境工程地质学我国大城市的地面沉降、矿区的地面塌陷、水库诱发地震和边岸再造、滑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我国工程地质学必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为规划人类的工程、经济治动、布局生产力,以及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堤防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质环境可以影响堤防建设,堤防工程也会反作用于地质环境,带来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单玉香  陆美兰 《广东科技》2012,21(11):161-162,166
地质环境监测是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经济发达,城镇化发展迅速,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愈加强烈。虽然地质环境监测、特别是地质环境监测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远远不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全生活的需求,以科学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为目的,从科学的角度论述了我省地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地质环境监测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吕迎春 《科技资讯》2011,(12):127-128
对新疆沼和泉一号矿井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综合评价,并针对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对其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评述,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程霞  刘君  崔向红 《科技信息》2011,(34):407-407,409
本文简要论述了石嘴山市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对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和土壤盐渍化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产生和危害进行了阐述。选取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和土壤盐渍化4种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将研究区分为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  相似文献   

19.
陈坤琨  陈曦 《科技信息》2009,(9):114-115
城市环境地质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经济和工程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在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由于对地质环境认识不足而出现的失误和工程地质问题。指出在城市化建设中要认清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以促进城市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的发展和安全,并论述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20.
骆得福 《甘肃科技》2011,(14):44-46,23
通过对天祝县大滩煤矿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各类地质环境问题的现场调查分析,论述了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引发、加剧和可能遭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大滩煤矿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定性评估,为以后矿山地质环境保持与治理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