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重庆市璧山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引入生态适宜性评价法,建立7个评价指标,划分4个土地生态适宜性类型区和12个次级区域,探讨了璧山县土地生态开发措施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以期在新一轮修编中能够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2005年国土资源部和山西省政府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政策为背景,在县级市——侯马市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生态敏感区划分理论对生态敏感区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技术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技术生态化是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实现这一途径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大生态技术的开发力度,完善政策和法律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区域的城市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借助TM影像、地形图等基础数据挖掘出研究区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现状等参数信息,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在ArcGIS软件叠置、缓冲等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规划资料对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形成了以“一区、三镇、七个中心村”为骨架,以主题公园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农业区为基质,以伊通河和开发区内主次干道及其绿化带为廊道,以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大小水库、各类型用地为斑块的土地利用功能组织和空间管制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城市边缘区地域单元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坡度、植被、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影响下,通过各生态敏感性区域有组织的层次更替、梯度变换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网络型土地利用方式.梯形梯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客观反映了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既保证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又实现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内涵,分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改善生态环境的四条建议:一是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避免对土地生态功能的过度需求;二是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三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调控,落实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投入,切实实施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付光辉  陈慧 《科技信息》2011,(29):I0039-I0040
暴露和危害分析是生态风险评价分析中的是一个难点和重点部分,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对微地貌、土壤性状、水环境和生物、生境与景观4个方面暴露-危害分析,为开展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生态效应的影响,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建立了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区域生态效应评价模型,分析了全省11个地级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投入与区域生态环境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性影响较大,2013-2017年间,只有景德镇市、宜春市和吉安市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效益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大部分开发区土地开发建设未能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有效联动;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生态效应区域差异明显,2013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更为有效的地区集中在赣西北,2017年向赣东、赣南集中;作为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南昌市、九江市和赣州市,其DEA有效值均不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当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不相适应,土地集约利用投入与区域生态环境产出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发展生态技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生态技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发展生态技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邹平县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来抓,持续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县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依托贵州省凯里至雷山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山区生态公路建设的新理念与新途径,提出公路设计生态优先、尊重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在项目中提出并实施了生态保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为今后贵州山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大规模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土地过度开发和占用浪费严重,农村劳动力流失打破了生态环境系统原有的平衡,乡村企业的发展导致农村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突出的生产生活污染问题.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必须转变思路和模式,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农村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农村生态文明管理体制和制度,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升级转型,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以增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其生态功能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察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全域,对其气候特征、环境状况、地质地貌特征、人口、社会状况、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功能特点及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对水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等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对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以及生境和水环境污染等状况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GIS技术和生态服务功能将玉泉区划分为9个生态功能区,分析了各功能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城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广州市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问题,研究认为目前其主要问题是城区用地规模无序膨胀,“拼大饼式”发展,浪费土地资源,结构不合理,用地率低,环境问题较突出等.在此基础上,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要深挖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改造老城区,适当发展新城区,调整城市用地结构,节省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岩溶地区小生境高度异质性的多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基于岩溶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干扰机制下的隐域性植被演替理论,基于岩溶植物萌生特性的群落构建机制和岩溶生...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服务设施等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排除A类基本农田和高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区位、社会和服务功能,选择出适宜建设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奉贤区适宜进行开发的用地面积占18.8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的用地面积占8.20%,不宜作为城镇居住区用地面积占14.92%,需要对敏感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区域占26.52%,另外有31.49%的区域为基本农田,禁止进行开发.为奉贤区滨海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整体人居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历史献和实地考察,对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及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以新疆和河西走廓为例,重点分析了历史时期由于对楼兰,河西走廓等区域的不合理开垦,利用以及对森林的滥伐等,造成对当地河流移徙,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为了吸取这一历史教训,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在当今西北大开发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Urban land management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data on ecological process, environmental process and process on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ined land suitability modeling with remote sensing (RS), landscape ecological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develop a spatial analyzing system for urban expansion land management. The spatial analyzing system incorporates the use of a multi-criteria mechanism in GIS for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expansion l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was combined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address the uncertaint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This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explicitly identify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lan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City, China.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ology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coincidence with the previous independent studies as regards ecological suitability. The methodology can be useful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8.
近年厦门市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建议从完善环保执法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加强生态保护、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等方面入手,推动厦门市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上升到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