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贾鲁河郑州段污染源调查和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对贾鲁河郑州段污染源汇入情况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贾鲁河现状水质与水体功能目标差距较大,氨氮污染远比有机污染严重;郑州新区上、中、下游河段污水量及污染物总量均明显增加,贾鲁河水环境质量改善还面临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新区发展规划脱离建设实际的状况,从城市空间扩张的视角对城市新区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评价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城市新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通过传统的预测方法对城市用地规模总量进行预测;其次,建立城市新区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对城市新区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再次,在明确自组织和他组织比例的基础上,提出目标新区建设用地规模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土地存量、开发强度等要素的修正,综合确定目标新区的用地规模。结合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证研究,认为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安排的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浪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城市新区面积过大效益低下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赣江新区1995-2015年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模拟2025年赣江新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利用赣江新区1995、2005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使用ArcGIS10.2、Fragstats4.2和IDRISI17等软件,进行景观分类,获取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采用移动窗口法得到多种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赣江新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的变化,并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25年赣江新区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得出结论:1995-2015年,赣江新区土地类型的主要变化表现在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其他土地类型面积的减少,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赣江新区快速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强,优势度下降,景观类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25年景观格局进行模拟,发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赣江新区发展加快,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较大,景观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基于福州新区2000、2009和2015年3期ETM+遥感数据,利用格局-过程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15 a福州新区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5 a间福州新区景观基质为耕地,占28.07%~33.18%之间,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住地、工矿交通用地增加明显,增幅分别达88.73%和78.53%,其主要来源为耕地、林地和淡水水域等;福州新区整体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上升,表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程度增大,区域生态风险加剧的因子上升;15 a间福州新区生态风险较为缓和,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和在3个年份均60%,但随时间推移较高和高风险区面积上升速率较快且分布核心数增多,较低等级风险区向更高等级生态风险区转移面积也较大,反映出福州新区景观生态风险存在潜在恶化趋势;福州新区建设用地比重与生态风险具有空间不同步性,15 a间随着建设用地增长幅度的上升,生态风险大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李小舟 《工程与建设》2014,(1):36-38,48
不管新区的开发是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还是城市区域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是有效解决城市自身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新区总有成为老区的一天,如果从老城区的更新建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就能预判城市新区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改造活动造成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城市新区规划的优化方案和优化策略.结合许昌新区建设的背景,提出了新区建设总体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新区社会经济环境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不确定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特点,构建不确定性的新区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响应-调控"模型,包括4个关键步骤:系统动态响应模拟,情景分析与评价,优化调控模型构建,以及决策偏好与优化调控方案生成.设计3个子情景来比较分析不同新区发展模式下的环境压力,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型发展情景(Ⅰ)、资源环境约束型发展情景(Ⅱ)和资源环境协调型发展情景(Ⅲ).以郑州新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合情景分析和决策者偏好,对新区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压力响应进行模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新区COD排放量将由2008年的19693 t/a提高到2020年的33806 t/a.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呈现不断扩张的状态。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总体来看,我国新城新区在设立、规划、建设、管理都存在欠缺。通过对新城新区概念的数量,总结其发展历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国家级的新区、自由贸易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20大类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新城新区已经取得的成就,也梳理了新城新区在设立、规划、建设、管理都在相应的问题。在新时期,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标准已经树立,为我国的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总结了新城规划建设的特征趋势,期望研究成果可以对我国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做出指导,同时为广大的规划同行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2021年共9期Landsat8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新区逐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结果,进行LUCC分析及生态品质评价.结论:1)分类结果总体精度>86.8%,K为0.81~0.88,优于同期FROM-GLC及GLC_FCS全球分类产品;2)雄安新区设立至今耕地面积减少,不透水面和林地面积增长,蓝绿空间面积占比由12%增加至30%,雄安3县(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建设严格遵循了新区《规划纲要》中植树造林、城市发展、湿地涵养3项不同的建设任务,各县主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别为耕地向林地的转变、耕地与不透水面的相互转变以及耕地向水体和水生植被的转变;3)不透水面扩张与城市建设对生态品质的负面影响正逐步被森林覆盖率、蓝绿空间面积增加带来的正面影响所抵消.总体看,雄安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遵循新区规划要求,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财经剪贴     
<正>1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根据官方权威人士解读,建设雄安新区传递出三层深意。对于北京来说,雄安新区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与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对其周边沿线区域内的环境损伤破坏比较严重,主要包括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生态环境污染和社会环境影响,所以公路建设的环境损伤评价工作十分重要.为了评估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总体影响,通过对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损伤影响分析,提出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损伤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引入了可拓学理论,使用物元可拓评价法进行环境损伤评价研究.在评价中以在建的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张花高速公路现场调研考察所得的数据,建立了环境损伤影响评判的物元模型,给出了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评判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物元可拓法中的关联度函数及权重系数等计算手段,能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物元可拓评价法能客观反映山区高等级公路在建项目的环境损伤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判断公路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总体影响,按照客观性、科学性、完整性等原则选取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将公路建设对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分为负面影响很大、负面影响小、基本无影响、正面影响小、正面影响大5种不同的影响程度,引入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安康-毛坝高速公路为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科学合理、简单可行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可为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区域人口的合理分布等提供依据.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展示窗口,最近几十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其现代化的需求、密集的人类活动、快速的结构性增长和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郑州市生态系统的威胁很大,可持续发展压力大.本文借助能值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值为量纲,统一度量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可持续状况.郑州市的实例应用显示,近几年郑州市城市发展迅速,但环境压力很大,可持续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环境权益争论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基于自然科学认知为基础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工作的顺利展开。本研究针对该问题,从国内对环境影响评价科学研究的现状展开论述,并结合环评理论在国外的发展缘起出发,从本质上把握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发展的轨迹,甄别亟待解决的症结,引出对环评中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探讨:着重在理论层面对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进行认识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将自然科学性与人文社会属性两者进行复合。即研究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客观影响的同时也需强化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社会属性的认知与实质性落实。为不断更新环评理论知识,有必要将社会环境价值纳入环评价值判断体系内,量化其影响,实现环评工作自然科学性和人文社会性的有机结合,以推动环评实践工作的开展。进而科学地将其引入到环评研究的范畴中,实现价值判断对推进环评工作的重要社会功能,根据当前对环评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两者结合研究,特别是推进环境社会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的建构,以便有力地促进环评理论工作的广泛展开和更为有效地推动环评实践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中心城市体系建设及河南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占仓  蔡建霞 《河南科学》2010,28(9):1189-1193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心城市在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就业、居住、要素集聚、支撑发展和辐射带动五大经济学功能.河南省已经处在城镇化高速推进期,中心城市体系建设面临重要任务:建设郑汴都市区,推动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体系和特色产业城市、宜居城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设郑汴都市区是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赣江由南向北纵贯整个江西省,是长江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赣江流域的重要枢纽工程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控,实现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对水库淹没区、坝址及坝址下游等区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分析了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影响特征,为工程环境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 近年来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缺少儿童参与, 成人化设计导致城市邻里空间不足以吸引儿童开展体力活动, 产生了一系列儿童健康问题。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骚子营社区, 运用感知地图方法, 对6~12岁儿童户外活动环境感知及理想邻里环境意向进行调查分析, 共获取儿童感知地图38份。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对邻里空间的感知结构包括3种模式, 即“活动场所+活动路径”、“路径”和“场景”; 第一种模式对应的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水平较后两者高; 恶劣的卫生条件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是弱化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的消极环境因子; 游戏与运动设施、水景、树木花卉、软质铺装及座椅, 构成促进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的积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各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汾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生态价值论的观点出发,采用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选择价值及存在价值的方法,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厦门作为华南近代重要的港口商业城市,在近代城市改造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区拓展规划.通过对这些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规划特点的研究,分析近代社会经济环境、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早期城市建设经验对厦门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近代沿海港口商业城市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当前城市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是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研究了生态城市的特点和功能,指出了甘井子区生态环境构建决定了大连市城市空间必然向外扩展,并提出了生态环境构建的对策与措施:①强化政府的管理、监督职能;②合理构建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③加强教育,提高公众保护城市环境的参与意识和行动;④城市扩展与环境相协调,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