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山水画及其题画诗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题画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与山水画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诗歌艺术。本文从美学的视角,宏观上论述山水画与题画诗在形式上的相似点与艺术表现上的不同点。从而揭示了它们融合的必然性以及由此达到的审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4):I0004-I0004
车一鸣 :甘肃省通渭县人,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美术系(原兰州师专),主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山水画,在校期间举办过个人书画展。被当今收藏界和艺术界称为色釉山水画大师。现为中国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聘任为陶瓷山水画艺术教授,特邀画家。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创作需要将自然景观转换成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基于黑龙江地域独特的自然景观,以此为素材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已形成明显的个人风格。从黑龙江省自然景观向山水画转变的线与皴的艺术表现、墨与色表现、意象与心象的艺术表现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及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从绘画语言的演变来观照,山水画发展达到的几个高峰同样符合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文章以唐末至宋初、元代、清末民初三个代表性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当时主要山水画家的笔墨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原因与特殊性,旨在探讨山水画语言的演变规律以及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山水画艺术创作也应该尊重规律,在继承中积累与逐步突破,不宜盲目创新。  相似文献   

5.
介绍王维水墨山水画,分析王维水墨山水画的技巧及王维对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作为以祖国山川河流为主题的中国民族绘画,从早期的人物画衬景发展到独当一面的山水画科,在其间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及与其产生发展相适应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宋代山水,这一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以丰厚的人文学养,充实的人生经历,站在时代的学理高度,终身追求艺术创新与生拙之变。他不仅开创了中国画的新样式,拓展了山水画的新风气,并为中华精神文明做出了价值不菲的贡献,他所构建的笔墨-笔墨精神-内美,“是千古不变”民族精神的升华,他的创新精神,正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新人走向新的追求,走向“观念之变”。  相似文献   

8.
冬雪 《奇闻怪事》2009,(11):109-109
美术专业学生普遍只重视技法训练,忽视艺术理论学习及艺术修养的提高,艺术视野狭窄,严重影响学生的艺术发展。作为一个艺术学子,除了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和艺术天赋外,还应具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基础及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自新石器时代产生到魏晋时期山水画都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六朝以后逐渐独立出来,到唐中叶产生了水墨山水画,两宋时期水墨山水画达到高潮,元代在着色上又出现浅峰山水,明清时期传统山水画在对前人成就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以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龚贤是我国明末清初具有开创性的山水画大师,他在秉承传统山水画法的基础上创新出"黑龚"山水画,它是与当时主流的文人仕画迥然不同的积墨画面貌出现的。龚贤以敏锐的观察力亲近大自然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就了全新的积墨画法,迎合了时代前进的脚步。本文通过对龚贤山水画艺术特点的探讨,阐述其艺术魅力以及对现代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聊城市水城广场现有景观进行调查和照片拍摄,采用SBE法对水城广场景观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广场地形景观、广场水体景观、广场植物景观、园路及场地景观、广场建筑与设施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广场水体景观、园路及场地景观、广场建筑与设施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美学原则和实用性原则进行评判,广场植物景观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价,效果较好.并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评价较高的景观实例进行了分析,为广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GIS技术,在提取乡村景观类型的基础上,对福州郊区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及其组合形成的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丘陵山地针叶林景观构成了福州郊区乡村景观的基质;丘陵山地农田景观与森林基质构成有特色的山岳森林田园风光;乡村景观多样性高,可满足多种乡村景观旅游审美需求;平原城市景观和丘陵山地人工马尾松林景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覆被景观幅度响应的空间形态及方向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城市土地覆被景观为数据源,探讨了景观指数的幅度响应,以及幅度响应的空间与方向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形状指数SHAPE-MN与表征斑块空间分布的CONTAG指数对幅度变化的敏感性强,其余两类景观指数的敏感性较弱,但仍然因不同的指数而存在差异。景观指数对空间形态的敏感性因指数而异:CONTAG的敏感性最弱,LPI对三角形景观最为敏感,SHDI却对三角形表现不敏感,但是对方形、条形和圆形的形态敏感性较强。幅度响应的方向性也是明显的,如LPI指数在条形景观的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景观指数的变化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4.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7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维数,对青海湖流域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1)青海湖流域的主体湿地景观是高寒沼泽.(2)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的面积波动明显,景观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3)1987~2000年湿地景观面积逐渐迅速减少,景观破碎度以及景观分维度明显增加.(4)2000~2010年湿地景观面积增加迅速,景观的破碎度显著减少,景观聚合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5.
广西森林景观与森林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森林景观组群、森林景观组、森林景观型以及林分景观四级的构成形式,将广西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划分为3个森林景观组群及18个景观组和70多个森林景观型;就森林景观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作了概述。阐述森林景观在广西森林旅游区划。  相似文献   

16.
以南通濠河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最优景观格局理论”、“斑块”和“廊道”相关原理、群落生态学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原理、植物多样性保护原理、生态演替和顶级群落原理,从景观格局、景观结构和植物景观构建3个方面分析城市河道绿地景观的生态性,提出了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区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对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影响。方法根据关中平原地区1986-2003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资料,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Mapgis6.6和Lotus1-2—3软件计算关中平原地区4地市景观偏离度、景观多样性和森林景观分离度3个指标及其变化率,并对各地市景观格局指标变化率与各地市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率做回归分析。结果1986—2003年关中平原地区景观偏离度、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呈增长趋势,森林景观分离度呈降低趋势;各地市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率与其人口和城市化增长率的相关系数R值均超过0.8。结论关中平原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速度之间有极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关中平原地区人类社会发展是景观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规范土地利用的方式与强度是优化景观格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地理学,从构景要素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和土壤、植被等角度,将五台山自然景观大致划分为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和生物景观等,并对其景观类型展开了进一步的划分.  相似文献   

20.
张海燕  刘婷婷 《科技信息》2011,(27):314-314,351
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城市景观的优劣成为一个城市容貌特征的反应。城市景观的主要控制内容是城市设计。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的一环,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及各种人工景观与城市道路之间的软链接。它依附于城市结构骨架之上,它所表现出来的魅力,正是园林艺术本身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