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ZF3700/16/26型液压支架底座在各种危险工况下的强度和应力分布,利用Por/E软件建立了该型液压支架及其底座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对底座两种危险工况——两端施加集中载荷和扭转的模拟加载实验,获得了各工作状态下该支架底座的应力与位移分布云图.研究表明:底座的应力集中位于前后柱窝及其边缘盖板处,两种工况下支架...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淮南矿业集团机械公司承接了130架ZY4000/11/24型液压支架的制作任务,生产周期为90天.该支架为两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其底座为刚性底分式,底座柱窝前两侧箱体通过过桥连接,过桥是底座承受载荷的主要受力件.  相似文献   

3.
介绍几种液压支架抬底座的方法,通过分析和试验提出减小支架底座前端比压的方法,并提供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4.
厚煤层开采技术和配套设备研制是当今世界主流攻关方向。详细介绍了ZF15000/27.5/42型大阻力支撑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的选型设计,阐述了尾梁插板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特点,确定了采放比、工作阻力及初撑力,探讨了支架顶梁、掩护梁和底座各部分的设计思路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金玉 《科技信息》2012,(14):374-374,376
介绍了在坚硬老顶、软质直接顶工况下使用的液压支架选型及顶梁、掩护梁、底座和前后连杆、推移装置的结构设计,液压系统的设计及支架材质选用过程。现场使用证明,该支架选型正确,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疲劳寿命预测中传统疲劳累积损伤准则(即Miner准则)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为了提高固体充填液压支架疲劳寿命的预测精度和保证服役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利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传统Miner准则加以改进.以ZZC8800/20/38型六柱支撑式固体充填液压支架的底座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对危险工况下底座应力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疲劳试验对底座进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相比传统Miner准则,改进Miner准则的预测精度提高了40.32%,为固体充填液压支架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其安全服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支架底座出现裂缝的现象,提出了给产生裂缝的支架底座“穿鞋”的方案,并对其原理及操作方法进行了阐述。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裂缝的发展,保证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液压支架是矿用设备的主要部件,在井下起到支护作用。针对其产量大、加工精度低的特点,设计两款专机进行液压支架结构件整体镗孔的加工。本文介绍了掩护梁镗孔专机、顶梁镗孔和底座镗孔专机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这两款专机结构相对简单,按照产品特点设计后满足了产品的加工要求,使用后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该发明涉及一种可采用一种便捷的清洁工具,使在对极片的清洁过程中,不对极片造成损害,并且,使清洁后的极片清洁、整齐的极片清洁工具。包括支架、清洁盒子和固定夹子,所述固定夹子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清洁盒子设置在支架上,且清洁盒子和沿着支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清洁盒子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包括上盖外壳和清洁吸附海绵一,上盖外壳为倒U形结构,清洗吸附海绵一为T形结构,清洗吸附海绵一的顶端设置在上盖外壳内;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和清洗吸附海绵二,底座外壳为U形结构,清洗吸附海绵二为U形结构,且清洗吸附海绵二设置在底座外壳内。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对比特大采高液压支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底板比压分布,首先建立支架在正常工作加载、柱窝上方横向(纵向)加载、顶梁两端加载、顶梁前方(后方)扭转加载和顶梁受偏载几种工况下的原始三维模型,利用HYPERMESH对支架顶梁、掩护梁和前后连杆进行柔性化预处理,最后由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支架的数值仿真模型。工作阻力由垂直施加于各种工况顶板的主动外载荷提供,并通过碰撞接触将外载传递给顶梁,然后经由弹簧阻尼系统等效替代的立柱及平衡千斤顶和由"旋转副"进行连接的支架各处铰接点传递到支架底座,最后由建立在底座底部的四排弹簧来平衡主动外载,使整个系统达到稳定。通过测取底座底部四排弹簧的力,可得支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底板比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支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底板比压分布情况各有异同;但整体来看,底座前端底板比压较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开采设备的逐步升级,一次性回采的高度越来越大,谢桥矿1161(3)工作面安装选用支架型号:ZY10800/60/65,该支架底座宽1.75m,高3.5m,最大采高速6.5m,为满足支架安装需要,1161(3)工作面切眼设计为矩形断面,净宽8.8m,净高4.0m.本文分析针对谢桥矿1161(3)大采高工作面切眼支护问题提出了一套掘进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施工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通过高强锚杆锚索和密集挑棚、木垛联合强化支护技术是控制深井复合顶板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切眼巷道图岩变形的有效措施,为同类型切眼施工提供了很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找出了支架出现倾斜的原因,并针对支架底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液压支架性能良好,效果显著,为井下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高较大,煤壁片帮、冒顶概率增大,使大采高支架受力状态恶化,对支架主体结构件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以ZY10000/26/5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运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虚拟样机,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支架有限元模型,定义液压支架结构件间的接触为柔性体的面-面接触,对支架在顶梁三点加载、底座集中载荷组合加载和顶梁偏载两种内加载工况下的受力状态进行整架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应力和变形特点,为高可靠性液压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发明公开一种玻璃结构的围挡装置,包括围挡板,围挡板为玻璃钢制成,围挡板背面均匀设有底座,底座底面与围挡板底面平齐,底座上表面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其中一端设置于底座上表面,另一端与围挡板背面连接,底座下表面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两段,两段支撑脚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连接板上开有螺孔,围挡板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均匀设有挂钩,围挡板顶部通过支架连接有风向标,所述支架为伸缩套管结构。该发明寿命长,即使受到撞击也很难产生变形。  相似文献   

15.
面向病人个性化需求的血管支架快速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个性化血管支架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面向病人个性化需求的医用血管支架快速设计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并对实现系统功能所涉及的血管病变部位数据获取、血管支架快速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Pro/E W ildfire环境下,利用其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融合血管病变部位数据获取技术,建立了基于支架三维标准库和实例推理技术的支架选型、支架快速参数化设计的支架快速设计集成系统.该系统实用性强、效率高,能大幅缩短支架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6.
陈霞 《太原科技》2014,(10):100-101
ZF8000/20/38支架是针对厚煤层设计的一种高工作阻力的支撑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通过介绍ZF8000/21/38型放顶煤液压支架的设计制造过程,并对支架的主要特点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确保了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在受控状态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根据DZ4 5 0 / 9 S钻机底座的实际结构特点 ,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分别对底座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在静力分析中 ,按两种工况给模型加载 ,并获得了可靠的计算结果。通过分析DZ4 5 0 / 9 S底座结构的模态 ,得出底座结构前 15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分析结果表明 ,三角架前、后腿和后立柱是底座结构在动力特性上存在的 3个薄弱环节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DZ4 5 0 / 9 S钻机底座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液压支架优化设计初值选择困难的问题,基于可视优化设计思想提出将Euler-Savary方程和拐点圆生成技术应用于支架直线导路机构的设计.在给定前、后连杆与底座铰接点位、掩护梁与顶梁铰点位置及掩护梁在该点运动方向的条件下,建立以后连杆方位角和拐圆位置角为参量的数学模型,得到所有具有二阶以上密切直线机构的精确解.计算包括直线性能在内的设计者感兴趣的各种机构属性并实现属性信息的图形可视化,施加设计约束构建机构可行域,引导设计者在可行域内快速准确地寻找在指定采高范围的具有最小直线偏差的机构,或在给定允许偏差的条件下具有最大支架调高的机构,为液压支架优化设计提供具有先天优势的机构初始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液压支架优化设计初值选择困难的问题,基于可视优化设计思想提出将Euler-Savary方程和拐点圆生成技术应用于支架直线导路机构的设计.在给定前、后连杆与底座铰接点位、掩护梁与顶梁铰点位置及掩护梁在该点运动方向的条件下,建立以后连杆方位角和拐圆位置角为参量的数学模型,得到所有具有二阶以上密切直线机构的精确解.计算包括直线性能在内的设计者感兴趣的各种机构属性并实现属性信息的图形可视化,施加设计约束构建机构可行域,引导设计者在可行域内快速准确地寻找在指定采高范围的具有最小直线偏差的机构,或在给定允许偏差的条件下具有最大支架调高的机构,为液压支架优化设计提供具有先天优势的机构初始值.  相似文献   

20.
石油机械中大量的焊接件、锻件、铸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均需进行去应力退火,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残余应力、减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在钻机制造过程中针对井架架身、井架底座、机房底座、联动机底座、绞车支架等重型焊接构件上进行了振动时效技术系列试验和研究,并针对大庆Ⅱ130钻机传动装置的联动机底座进行了振动时效工艺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激振力、激振频率、激振时间、支撑点、激振点、拾振点进行了合理取舍,实际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石油机械制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