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特征方面,分析了2012年凉山州春马铃薯晚疫病生态环境存在背景下,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为初夏阴雨连绵,天气温凉,多雨高湿。初步分析出晚疫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在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流行期的5月中旬~7月上旬,若出现连阴雨天气4d或持续降雨日在3d以上、日均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连续4~5d后,晚疫病将发生流行。该结论可作为凉山州春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为晚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9年对刺槐叶瘿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河北昌黎地区4月底至9月初为成虫发生期,1年共发生6代.各代成虫羽化期平均为13.2d.越冬代成虫从4月25日开始羽化,5月5日~5月10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20日~5月25日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5日~6月10日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23日~6月...  相似文献   

3.
王庆峰 《遵义科技》2007,35(3):46-47
近年来,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早播番茄和晚秋番茄以不断加大,播种期提早和推迟,都会加大番茄晚疫病的发生率,为害加重。为了有效控制晚疫病为害,特对我地番茄晚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7年内蒙古河套灌区种植的加工型番茄大面积发生晚疫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面积143km2,造成产量损失638900t。本文介绍了晚疫病发生概况,对其大流行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气象条件是该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6~7月连续的阴雨天是诱发晚疫病大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科技》2014,(3):62-62
番茄晚疫病 发生特点: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至22℃,相对湿度在95%至100%时易流行。20℃至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都利于发病。  相似文献   

6.
运用圆形分布的方法对通辽市 1999年 76 5起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车祸高峰日为 11月 10日 ,高峰期为 6月 19日至次年 3月 1日 ,每天车祸发生的时间分布高峰为 14点 46分 ,高峰时段为 9点 12分至 2 0点 17分 ,星期分布高峰为星期六 .该结果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0-2005年对茂县番茄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番茄病害以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einfestansdeBary)为主,晚疫病历年发病严重,因此笔者对晚疫病的发生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摸清了该病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掌握综合防治技术是十分必要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番茄早、晚疫病的发生特点,论述了早、晚疫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发生条件,提出了农业防治和药剂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在山西太原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当>10℃积温累积到350日度左右时,开始孵化为蝗蝻。蝗蝻的发生期较长,从5月底至9月下旬长达110天左右。当>10℃积温达570日度上下时,蝗蝻的发生进入首次高峰(324~393头/m~2),7月15~20日出现第二次高峰(127~129头/m~2),但第二次的峰值远远小于第一次峰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蝗蝻从初发生到首次高峰期的变量与>10℃时积温的变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_(89)=0.992~(**),r_(90)=0.991~(**))。综合分析两年的资料,中华稻蝗首次发生高峰与>10℃积温符合Y=0.01318·e~(0.01797x)的数学模型,经卡方适合性测定,估计值与观察值相吻合。因此,Y=0.01318·e~(0.01797x)可以做为中华稻蝗蝗蝻首次发生高峰的预测模型,供生产中确定防治适期参考。  相似文献   

10.
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是菜用大豆的一种重要食叶性害虫.在福州地区1a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越冬幼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高峰期,第1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中旬;第2代幼虫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中旬是第2代成虫高峰期;8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盛发,9月上旬是第3代成虫的高峰期;第4代幼虫发生期在9月中下旬,9月下旬10月上旬是第4代成虫盛发期;10月中旬是第5代幼虫的高峰期.豆卷叶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长颊茧蜂Dolichogenidea sp.、广黑点瘤姬蜂Xanthopimpla.punctata,Fabricius、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和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其中长颊茧蜂是天敌优势种,其田间寄生率最高可达80%,对豆卷叶螟的种群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间调查表明,野火病的发生及其发生程度与种植制度有较密切关系。室内人工接种测定明确了烟草野火病菌可侵染烟草(NC82)、心叶烟、辣椒、番茄、菜豆、蔓陀萝和龙葵等7种植物。调查明确山东烟区野火病每年有两次明显的发病高峰。第一次发生在6月中下旬,第二次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李思源 《科技资讯》2012,(22):228-228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市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第一个高峰期——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萧条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0年、逐渐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第二个高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为开封市排球运动的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特征,2015年1月至12月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布设红外相机开展监测。结果表明:在黄楝树、愚公和蟒河等3个林区37个相机位点中监测到太行山猕猴。猕猴在全年的日活动节律中出现2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位于6:40—9:30和15:20—18:20。与其他季节相比,猕猴在夏季的早活动高峰提前0.5~3.2 h出现,活动高峰期延长0.3~2.4 h,夏季晚活动高峰提前0.2~0.7 h结束,活动高峰期缩短0.5~2.7 h。此外,在黄楝树、愚公、蟒河和邵原等4个林区66个位点中监测到人类干扰活动,人类干扰的日活动高峰出现在10:00—18:00,与其他季节相比,人类干扰在夏季的活动高峰提前0.5~2.8 h出现,活动高峰期延长0.5~1.7 h。由此可见,太行山猕猴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可能主要受到温度、日照强度、日出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受到人类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平 《科技资讯》2009,(21):223-223,225
有效控制住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是推动马铃薯种植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关键。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特征及其规律性,从客观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外在原因等四方面探讨其发病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有效防范鸟撞事件的发生,除了需掌握机场及周边地区鸟类的种类组成外,调查了解鸟类活动的规律也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采用样带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通辽民航机场鸟类日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该机场鸟类在1月、2月和12月份日活动高峰时段在8:00-10:00,3月和10月份的日活动曲线为双峰型,高峰时段在8:00-10:00和14:00-16:00,4月和5月份的日活动高峰期分别为8:00-12:00和8:00-10:00,6月和7月份的日活动高峰时段均在16:00-18:00,8月和9月份的均为6:00-8:00,11月份的高峰期为6:00-10:00.研究结果表明,鸟类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鸟类的日活动节律又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08—2010年,在辽宁东部岫岩县进行了大豆不同栽培模式(清种、大豆与玉米8∶2和8∶8间作)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大豆蚜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有一定差异,但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天敌跟随紧密,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大豆蚜和天敌一般在7月11日—21日出现第1次高峰(主要危害期),7月26日—8月6日出现第2次高峰,个别年份延后或不明显。各年度间大豆蚜的发生程度不同,3种栽培模式的控蚜作用也有差异。轻发生年(2008、2009年)第1次高峰期3种栽培模式平均百株蚜量较低(0.4万头~1.3万头,清种间作),天敌单位数量较高(51~226个),天敌控蚜作用均比较明显;第2次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上升(0.9万头~2.7万头,间作清种),但因天敌、蚜霉菌、植株抗性及小型蚜比例高(70%)等因子综合影响,蚜虫种群迅速下降,大豆均未明显受害。重发生年(2010年)第1次高峰期清种模式平均百株蚜量高达4.6万头,分别是8∶2模式的3.8倍和8∶8模式的2.6倍,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的增长,酿成危害;而间作模式蚜虫增长缓慢,蚜量低(1.2万头,1.8万头),天敌效能高,表明间作模式与天敌协同控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财经剪贴     
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落下帷幕9月28日傍晚,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暨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滨海新区落下帷幕。在闭幕式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宣布,第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2009年9月10日至12日在大连举行。  相似文献   

18.
从1969年到1985年17年期间测定了呼和浩特郊区所种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成分。查明在晚疫病流行年毒力强的生理小种常常出现或出现比较早。在晚疫病发展受到抑制的年份,通常生理小种1;4和1.4占优势。马铃薯块茎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和晚疫病流行有一定关系。我们查明在马铃薯混合种植时的晚疫病流行早的份,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早熟易感品种块茎中越冬。我们结论是对于晚疫病菌复合生理小种出现来说与新的性基因存在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9.
第五代褐稻虱是萧山市晚稻生产的主要害虫,在1974年至1999年26年中,大发生就有8年。所以加强预测预报,提前发布病虫情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褐稻虱的为害,对夺取晚稻丰收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萧山市1974年至1986年晚稻第五代褐稻虱的发生量结合气象资料,用简易多级判别法,建立了预报模型。对1974年至1986年13年历史资料进行回报检验。拟合率几乎为100%。对1987年至1999年13年试报,全部符合。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简单,效果较好。预报因子的数据在7月初即可取得,该虫发生高峰在9月下旬,因此,可提前80~90天作出预报。1选…  相似文献   

20.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