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民主的历史沿革包括理论渊源和兴起发展两个方面。协商民主理论源于古希腊以来的协商民主传统;协商民主兴起发展于对聚合式民主的批判。协商民主的本质内涵包括作为平等主义的协商民主、作为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协商民主、作为公共善的协商民主等四个方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提高政治合法性、促进公共善等是协商民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与社区治理可以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在治理方式上运用协商民主制度、机制和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社区治理中的许多难题,而且也有利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同时,民主的价值和精神只能通过具体的制度和技术来实现,民主制度和技术往往是在政治实践中,在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中逐步形成的。以协商民主推动社区有效治理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协商民主的理念、制度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层协商民主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石。当前,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和发展,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基层的协商民主也面临着基层干部和群众协商意识淡薄、协商主体代表性不足、协商流于形式、协商结果难以落实、配套制度缺失以及基层党内协商民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因此,要推进基层的协商民主建设,必须进一步化解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一系列困境和制约因素,健全和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它用于乡村治理中的动力来自于村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乡村治理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民主困境。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乡村社会的经济压力导致对协商式治理方式的冷漠,相关制度的缺失,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差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首先应该健全相关制度,其次要规范协商程序,最后需要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5.
基层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对基层协商民主高度重视,基层协商民主在顶层设计、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途径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基层协商民主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和问题,应在形成协商民主共识,明确基层协商民主的法律定位;提高协商民主意识,保障基层群众平等参与协商民主;完善协商制度机制,保障基层协商民主有序进行;培育协商民主文化,构建基层协商民主良好氛围等方面努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层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代议制度实现公共财政的民主,但代议制度有可能存在代表失职的问题,导致政治冷漠和"多数人的暴政"。协商民主是对代议民主的超越,有利于产生更优的决策,提升决策的合法性和提高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感。但是协商民主的实现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人大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对预算监督的不足;不同团体之间存在不平等;公民公共利益价值原则缺位。尽管如此,协商民主在公共财政领域的实现仍然具有可行性,参与式财政预算为协商民主植入公共财政提供了样本。协商民主的实现有赖于人大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增强公民意识,扩大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下发展协商民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如何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解决村民自治的"民主困境",依然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课题。发展以平等、自由、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协调利益冲突,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自治,从而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基于此,我们提出发展协商民主来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论》系统梳理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理论特色和实践历程,是书主要特色有三:开门见山直击理论困境的问题意识,历史演进与范式追踪相统一的学理论证,纵横比较中彰显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论,它深化了我们对民主政治的认识。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立法和决策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协商民主理论必然涉及政党和政党制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虽然不能按照西方协商民主的路径行进,但能够从协商民主理论中获得知识资源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有效地弥补了选举民主的缺陷,扩大了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路径,加强了党同人民的联系,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力量。但是,在协商的实践过程中也表现出协商能力不足、制度化不健全、协商的实效性低等运行困境,阻碍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这就要求国家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加快创新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确保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特殊优势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协商及民主的概念,着重论述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要培养公民的协商意识,建立和完善民主协商的机制以及培育公民社会,拓展协商民主的社会生存空间,来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得以确立和运行,都离不开社会成员对其制度价值合法性的普遍有效认同。在具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结构的现代国家,社会的发展与秩序必然建立在与公民内在自觉的、普遍有效的合法性意识相吻合的基础上。呈现出自由、平等、契约、权利、正义、秩序等等价值诉求的公民文化必然对法治秩序产生重要的内在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主要有三种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谈判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就体现在人民政协即政治协商制度当中,成为了除选举民主之外的中国政治民主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杨竹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84-1586,1591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愈加凸显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但协商民主理论还不完善,需要用制度化来规范和保证,作为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人民政协发展与协商民主的步调还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求制度化,在协商民主实践中找准角色定位,避免形式主义,积极发挥人民政协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一直都是全人类的追求目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的非竞争性民主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变化: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期、社会阶层分化加快、利益主体多元化、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导致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越来越多。发展以平等、自由、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应运而生。协商民主能够提供高效而合法的决策、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以及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等。唯有发展协商民主,才能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协商政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探讨,指出协商政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着重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为协商民主所提供的制度资源,并在现实制度资源的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党制度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关门凸显了美式民主的结症,本文首先回观美式民主的历史贡献,着重从经济与政治互动角度分析民主制度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又如何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桎梏;其次立足于当下,解剖美国社会政治运动。从经济、制度、文化三个角度探寻美式民主困境的根源;文章最后致力于发现"超越困境"的解决路径,通过批判制度决定论,打破"美式民主迷信",增强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愈加凸显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但协商民主理论还不完善,需要用制度化来规范和保证,作为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人民政协发展与协商民主的步调还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求制度化,在协商民主实践中找准角色定位,避免形式主义,积极发挥人民政协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地方民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产生之初主要是为了回应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社会下,一部分人难以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协商民主理论着重强调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倡导通过多次公共协商的途径,而不是金钱或权力的途径,理解各方立场,平等地、广泛地、真实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它是政治学家们对自由主义民主或选举民主过于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的反思,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现阶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因而协商民主理论对当前中国同样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高校教职工诉求表达的制度已经建立,转型期的任务是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已有的各项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并对其运行机制加以建设和健全。本文认为有效的协商民主机制是当前高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分析新疆高校教职工诉求实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协商民主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