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观是老庄思想的核心问题.天人合道、以人法天与天人混同、天而不人分别是老子庄子天人观的基本内涵.与此相关,老庄对其天人观的文学呈现也各有特点.大略而言,老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哲理品格与诗性感悟色彩,庄子的特点则是人物形象的系列化、理念化与寓言化.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荀子的"天人观"既有一定的相通性,又有各自十分迥异的特色。庄子与荀子的"天人观"都突出了"天"的客观性,不同的是庄子最终走向"天人合一",而荀子走向"天人之分"。比较庄子与荀子的"天人观",可以看出庄子道家立场和荀子儒家立场的不同,"天人观"的差异反映出庄子与荀子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3.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在永贞革新失败前,柳宗元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出黄老派的特征(这一派推崇和假托黄帝,以老子之学为核心思想,又兼取阴阳、儒、墨诸家之善,研究的核心是天道、人生、治国平天下的方术)的话,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黜远荒的柳宗元,他的道家思想则更多地体现出老庄派的特征(老庄派是老子与庄子的结合,其特点是比较注意宇宙与人生的关系,主张适应自然,反对世俗对人生的桎梏,愤世嫉俗,具有不同凡响的批判精神).这些思想特征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从中国老庄思想中吸取丰富营养。老庄朴素的唯物辨证法和“悖论”思维影响了卡夫卡一生;老子的天道自然观给卡夫卡以慰藉和力量;庄子的人格本体论和人类最早的反异化思想给卡夫卡的寓言式创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分析、比较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之人性思想。认为研究老庄、孔孟的人性思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解决环境、生态等问题,把握以人为本、科学、可持续发展观仍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诸多著作中的体育思想是现代体育科学思想发展的基础。通过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与逻辑分析,对庄子的相关体育思想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庄子体育养生观是对老子养生观的继承与发展;(2)体现了道家"形"、"神"内外兼修的理念,重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思想修为;(3)以"动"、"静"结合为练习手段,强调"动以养形、净化心灵、清静养神"的身心协调发展理念;(4)庄子养生体育思想对华佗五禽戏活动的创编与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天人观突出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天人之际转化为现实政治努力的总概括大中之道,并将这一理论范畴贯穿于现世的政治原则与政治目标,这种观点在宋明理学后备受诟病。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对天人观的神秘性的解蔽,是现实政治走向现代的一条必由之路,现代政治的合法性证明不源于上帝,也不源于神秘的天志,而源于人自身。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学者们把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如魏晋浪漫主义化。但实际上,与西方天人对立不一样,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方式。魏晋风度和浪漫主义并无任何关系,魏晋风度完全是中国老庄哲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我国提出自然美并建立理论系统的第一人,然而将美与自然密切联系统一起来的则是庄子。庄子讲道之化生于自然,既否定神的作用,更反对人为造作,主张“法天贵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可见,“真”是庄子所认为的艺术的  相似文献   

11.
同时代的人对老子其人其书的看法就是老子观,它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史记》是最早为老子立传,同时也是最先使用“黄老”一词把老子和黄帝联系起来的著作,基本体现了西汉前中期的老子观。本文以《史记》为中心分析了西汉老子观的特点,揭示了西汉中期以前,尽管统治阶级十分推崇老学,但却未形成神化老子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黄帝被大肆神化,“黄老”连称的出现推动了老子角色在汉武帝之后向神仙的正式转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里的天人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物我一体的自然化、人敬畏天的宗教化及人反思天的哲学化三个阶段。与其相适应,天人关系也分别表现为天人相通、天尊人卑及天人合一、天人相分。这一文化嬗变在实质上乃是人类理性的进步和现实社会制度变迁的折射。时至今日,仍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和庄子均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两人的思想有明显的贯通之处,人们习惯上总是把老庄二字相提并论。魏晋玄学的两大流派——正始玄学和竹林玄学,又是老庄道教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本文阐述并揭示了老庄哲学的主要差异与魏晋玄学两大流派之间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谈道家思想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讨论道家立派的根本范畴——“道”出发,着重探究了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学说的本质异同,并进而分析了老庄哲学在秦汉之际如何同神仙思想结合而演化为“黄老之道”,以及在西晋以后又如何被巫教所吸收与改造而演化为中国土生土长、半僧半俗的道教等过程,勾勒出道家思想两千多年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王绩“适意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王绩“适意观”的实质,认为王绩“自适其适”的主张与老庄的“无为”之旨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庄子》“忘适”思想的角度看,道家思想是王绩人生痛苦的排遣之资,对安适人生的强烈欲望,才是其灵魂之根本。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众多的哲人中,庄子以其独立不羁、愤世嫉俗的个性创造了一个鲜明地区别于儒、墨、法诸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内心世界。他在继承老子哲学的基础下,又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老庄思想成为我们民族文化思想的源头之一,对后世的哲学文学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始终处于一种矛盾和不安的状态,一方面,战国时残酷而频繁的兼并战争所带来的哀鸿遍野,饿殍遍地的悲惨社会现实使他有朝不保夕,如履薄冰的恐惧感,因而也产  相似文献   

17.
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年代问题,自五四以后,就不断发生争论。有主张春秋说者,有主张战国说者,更有主张秦汉说者。二十年代初时,钱穆提出他的新观点,主张《老子》成于战国晚期,在《庄子》内七篇之后。直至六十年代不断撰文论证,不亚二十篇之多。他的观点,无锡的另一位老庄学者蒋锡昌提出异议。在他的《老子校诂》一书的第二篇序言中系统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和上述第一种说法相近。最近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老子》一书的残文。经考古学者考释,认为老子先于孔子,孔子曾问学于老子是历史事实。由此也可证明蒋锡昌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本文是对蒋的序言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疏理蒋锡昌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苻朗是著名的氐族文学家、思想家。他具有魏晋狂人的怪诞之行,喜欢老庄,善玄谈;也具有少数民族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等性格特点。他深受《老子》、《庄子》的熏陶,在思想等方面都从老、庄那里吸取了许多营养,并从中取材而化为己有,创作出《苻子》,集中体现无为、无欲、让王,赞扬隐士、推崇贫寒之士,非议圣人、歌颂贤良等思想。  相似文献   

19.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20.
“虚静”是老子和庄子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过程中,只有淡化主体,虚己忘我,保持物我俱丧的虚静状态,体生命、艺术与自然万物的合和之道,才能使审美活动具有超越性,真正表现为精神活动和超功利活动。老庄虚静观的美学价值在于:其不仅是一种人格理想,且提供了一种对于诗歌、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及其审美活动的审美方法论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