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永溪 《海峡科学》2006,(11):92-93
通过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生产实践、分析、研究、认识、掌握了紧密褶皱煤层的情况、规律、总体特点是褶曲,幅度大的30至60米,小的15至30米,有的更小,普通存在着煤层压薄带,因而分析、研究、运用了紧密褶皱煤层的开采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促进了煤炭生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遵照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导,深入煤炭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开采中煤层(紧密褶皱煤层)的赋存地质规律,而后认真研究紧密褶皱煤层的开采技术,并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不断地总结提高紧密褶皱煤层开采技术的经验,服务于煤炭生产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3.
王明成 《海峡科学》2007,(4):78-78,81
通过对磨刀坑矿井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开采紧密褶皱煤层的安全生产管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强化顶板管理.充分利用紧密褶皱煤层存在煤层压薄带的有利因素.来管理顶板控制老顶.坚持检查验收.加强现场管理.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了煤炭安生全产.  相似文献   

4.
南湖一号井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状态各异,其中以紧密褶皱构造为主.在南一井复杂构造煤层的开采过程中,通过逐渐研究和分析,掌握了该矿井紧密褶皱构造煤层的赋存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顶板管理方法.取得明显效果.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苏冀宗 《海峡科学》2006,(8):80-80,84
通过对南湖一号井紧密褶皱煤层开采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抓紧对开采紧密褶皱煤层的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利用紧密褶皱煤层开采有利于安全的因素,消除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认真参加检查、验收,加强现场管理,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实现煤炭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矿肾密褶皱煤层开采采面伪顶的管理,在充分认识紧密褶皱煤层伪顶在开采中的危害性基础上,在采面生产中认真敲邦问顶,认真处理伪顶,支护伪顶,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分析、研究、总结出永春煤矿南湖一号井紧密褶皱煤层开采采煤方法的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总结出来的永春煤矿南湖一号井紧密褶皱煤层开采采面通风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永春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所开采煤层以紧密褶皱构造为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各种顶板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和改进,找到了适合该类煤层开采的顶板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矿山压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一井极为紧密褶皱构造形态煤层开采,开拓布局的探讨、研究、运用,在今后的煤炭生产中,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产实践,认识了南湖一号井地层为线状紧密褶皱构造形态,褶曲幅度小,在30米以下,在褶皱形成过程中,因压扁作用,产生了煤层压薄带。运用认识的这个规律、服务于生产、研究确定适当的采区区段垂高;研究布置块段岩石通风井;留压薄带支撑顶板采煤方法的研究、运用等。  相似文献   

12.
许永溪 《海峡科学》2000,(1):30-30,33
浅谈永春县煤矿紧密褶皱煤层的地质情况,以及根据这样的地质情况,进行合理的采区巷道布置,合理确定区段垂高,合理确定区段石门间距,合理布置区段内各煤层的采准巷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分析、研究、总结出永春煤矿开采紧密褶皱煤层,切实有效的采煤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煤炭生产工作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调查了解、观察、分析、研究、认识、掌握、运用的南湖一号井紧密褶皱煤层的开拓、指导了煤炭生产,服务了煤炭生产,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总结出永春县煤矿磨刀坑矿井紧密褶皱煤层采煤方法的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16.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屏山煤矿地表为单斜构造,而深部为紧密褶皱和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形成了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逆断层的逆掩重叠或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带;在紧闭褶皱带内,由于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变,形成"藕断丝连"状煤层;在伏卧褶曲和倒转褶曲中,正常翼的煤层被挤压变薄而倒转翼的煤层较厚且稳定性较好。褶皱作用还出现"穿刺"现象,"穿刺"流变使煤层厚度变薄。褶皱构造和断裂双重构造使煤层常呈透镜状、藕节状、串珠状产出。  相似文献   

17.
以永定庄3号煤层为背景,介绍了断层和褶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然后又探讨了煤的变质程度和陷落柱对瓦斯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原始瓦斯的测定和瓦斯含量分布规律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煤层瓦斯的含量分布规律为:测试区域3号煤层处于甲烷带;煤层瓦斯含量(W)与埋藏深度(H)之间有较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矿井瓦斯的生成、运移、赋存及释放,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各种变化紧密相关,煤体中赋存瓦斯的多少不仅对煤层瓦斯含量大小有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煤层中瓦斯流动及其发生灾害的危险性大小.如今煤层中所保存的瓦斯含量取决于瓦斯向地表运移的条件与煤层储存瓦斯的性能,瓦斯的赋存与该区域地质构造、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等都有很大关系,瓦斯治理工作是矿井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清楚现阶段瓦斯的赋存规律,对于进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下一开采水平的瓦斯分布规律及瓦斯突出危险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提出目前影响煤层储气的条件有区域地质构成、采矿工作、煤层顶底板泥岩厚度及煤层埋藏深度、上覆基岩厚度.为了能够超前防治矿井瓦斯灾害,通过讨论目前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和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分析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研究了金能煤层瓦斯赋存和瓦斯涌出规律,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再结合煤层瓦斯赋存状况以及煤层瓦斯的储量的概述对金能煤矿做出了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宿煤矿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从矿井构造组合的角度分析了该矿构造组合的特征及其对煤层的控制作用.北宿煤矿地质构造主要以断层为主,按其走向和性质可分为两组:一组走向NW,为正断层;另一组走向NE或NNE,为逆断层.此外,该煤矿还发育褶皱和节理.各构造相互组合和叠加,控制着矿区煤层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小康井田煤系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构造地质学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小康井田3组褶皱、5组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从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演化揭示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的形成期次,即先后形成了压性结构面(以褶皱轴面、逆断层面为代表)走向呈北西西、北东东、北北西向的构造系统;分析了后期构造形迹迁就和改造先存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转化,其中,由于断层多期活动的综合效应和构造抬升、应力松弛使绝大部分断层现今表现为正断层;指出走向为北北东向同沉积正断层对原始煤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其他方向的断层尤其是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成煤后对煤层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