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柴达木地区枸杞害虫药剂防治与无公害枸杞发展的矛盾,试验选用粘虫胶2种处理方式(喷叶和涂干)对柴达木地区枸杞害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仿生胶喷叶对枸杞蚜虫和木虱的防控效果明显,50%仿生胶防治枸杞蚜虫和枸杞木虱的效果最好;2种粘虫胶涂干比较,冀林牌粘虫效果要优于自制的聚丁烯(PB)粘虫胶;冀林牌粘虫胶涂干处理,对白枸杞瘤瘿螨的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89.64%。50%仿生胶喷叶可用于枸杞棉蚜和木虱的防控;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涂干可用于枸杞瘿螨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枸杞棉蚜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枸杞棉蚜的有效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本试验选择4种植物源杀虫剂:5%除虫菊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和6.0%鱼藤酮微乳剂,分别设置高、中、低3个浓度,以生产中常用化学杀虫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喷雾防治枸杞棉蚜。结果表明:在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以0.3%苦参碱水剂对棉蚜的防效最佳,该药剂300倍和500倍液在药后7 d防效分别达77.14%,72.38%,与对照药剂无极显著差异,其他3种生物农药的高、中剂量对枸杞棉蚜亦具有较佳防效,且所有处理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作物安全。推荐在枸杞棉蚜发生初期轮流、交替使用,以降低农残、延缓甚至避免害虫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0.5%苦参碱防治棉田棉铃虫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143团十连进行了0.5%苦参碱防治棉田棉铃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棉铃虫发生期,用0.5%苦参碱2000、2500倍剂量喷雾,防效93.55~96.7%,持效期7天以上。  相似文献   

4.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害螨对于茶叶生产十分重要.在泸州市纳溪区选择不同树龄的3个茶园进行喹螨醚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00g/L喹螨醚SC 33mL及10%喹螨醚EC 67mL对茶叶害螨均有良好的防效,施药后3,7,14,21d前者防效分别达到70.56%,79.00%,78.59%,87.20%,后者分别为64.08%,80.39%,77.93%,88.14%,均显著优于目前我区茶叶生产上使用的主要药剂73%炔螨特EC.同时,喹螨醚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功效,药效时间较长,不但能杀死幼若螨、成螨,还可直接杀死螨卵,是一个防治茶叶害螨较理想的新药.  相似文献   

5.
孟亚娟  辛中尧 《甘肃科技》2014,30(19):145-146
3种浓度沼液和5种农药防治枸杞蚜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原液田间防效可达到82.60%;5种农药中,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田间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6.19%,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防效为89.43%,42%阿维-毒死蜱乳油4000倍液防效为93.62%,0.9%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防效为94.76%,啶虫咪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为86.53%。由于沼液原液成本低,无污染,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具有较好的防效,是枸杞无公害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种"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 5种不同药剂防治菜蚜 ,结果表明 :1 0 %一遍净 (吡虫啉 )可湿粉对菜蚜的防治效果最好 ,持效期最长 ;快灵 3 0 %可溶性粉防效次之一 ,但持效期比一遍净短。 1 8%杀虫双水剂从药后第 4天开始 ,防效逐渐升高 ,持效期与一遍净相当。 40 %乐果乳油和 2 0 %杀灭菌酯乳油对菜蚜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用0.2%阿维虫清乳油防治棉叶螨,分别采用1000、1500、2000倍三个浓度对棉叶螨进行对比试验,在防效、持效期方面做了比较,认为采用1000、1500倍浓度效果明显,其防效为96.71-89.18%,是当前一种新型的高效杀螨剂。  相似文献   

8.
用0.2%阿维虫清乳油防治李树叶螨,分别用2 000倍、2 500倍两个浓度,在防效、持效期方面做了比较试验。使用2 000倍的0.2%阿维虫清乳油防治效果明显,其防效为90.8~98.8%,是一种新型高效杀螨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6种化学药剂,通过药剂灌根和撒施颗粒剂的方法对石榴金龟子幼虫(蛴螬)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药剂灌根方法,4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同浓度的不同药剂之间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药剂稀释倍数增大,防效降低,浓度增加,防效提高;其中40%的毒死蜱乳油、20%的吡虫啉可溶液剂缓效期较长。采用撒施颗粒剂方法,10%的辛硫.甲拌磷颗粒剂的缓效性优于3%的毒死蜱颗粒剂;药剂灌根和撒施颗粒剂这两种防治方法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0.
通过15%杀螨灵与其它多种杀螨药不同浓度在蔬菜、果树上的对比试验,在防效、持效期及成本几方面做了比较,认为该药采用3000倍浓度,其防效在90~98%,是当前一种新型多效杀螨剂。  相似文献   

11.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和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Nawa))是常见的葡萄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果实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选有效防治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植物源杀虫剂,本实验探究了0.5%藜芦碱、0.6%氧苦·内酯水剂、5%天然除虫菊素、复合楝素杀虫剂、鱼藤酮杀虫剂和复合烟碱杀虫剂等植物源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防治效果。在成都实验点,6 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5%藜芦碱的防效稳定,防效在60%以上。在石家庄实验点,复合烟碱杀虫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达70%以上。在银川实验点,0.5%藜芦碱对斑叶蝉一代成虫和二代若虫的防治效果都最好。在南疆实验点,5%天然除虫菊素对第一代葡萄斑叶蝉成虫防效最好,达100%。0.5%藜芦碱、复合烟碱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5%天然除虫菊素可作为防治葡萄斑叶蝉的有效药剂,在葡萄无公害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枸杞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枸杞生产中为害较重的枸杞黑果病(炭疽病)、枸杞根腐病、枸杞流胶病、枸杞灰斑病等4种病害。枸杞实蝇、枸杞蚜虫、枸杞瘿螨等3种虫害的识别、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插有三副三种病害为害症状或病原形态插图,3种害虫的为害症状或害虫的形态特征图、便于枸杞病虫的变别识记。尤其在防治措施中,重视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农药的选用上,汰除了过去使用的一些毒性大、残留量高的农药。新增了一些符合绿色枸杞生产,符合国家农药使用安全要求,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一些农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新疆枸杞园白枸杞瘤瘿螨的形成特征,调查研究了该螨的发生规律、危害及其扩散蔓延方式,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2年两地的试验,明确了5%己唑醇SC对黄瓜安全、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药后7天和14天校正防效均在80%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建议用药量为65.0~105.0 g/667m2,施药间隔期15~20天。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观察了石硫合剂7种浓度涂抹防治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其中石硫合剂400倍液防效与持效综合效果最好,蚜虫初见1d、3d、5d、14d、21d、28d防效分别为100%、87.91%、85.98%、78.69%、73.87%、67.99%.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北疆棉区棉叶螨暴发成灾 ,棉花遭受严重损失。玛纳斯县包家店芳群农场引进美国FMC公司生产的10 %盖杀乳油 ,是一种广谱杀螨杀虫剂 ,其药效略优于克螨特、哒螨灵 ,氯氰菊脂等 ,显著的优于常规农药三氯杀螨醇、氧乐果、抗蚜威等多种药剂。10 %盖杀2000-3000倍液浓度下对叶螨类、蚜虫类、棉铃虫、地老虎幼虫等害虫防效喷药2天后均在81.5 -95.0 %以上。喷药10天后 ,防治棉叶螨的药效为98.46 -100% ,防治棉铃虫药效为86 -100 % ,防治棉蚜药效为100 % ,药效期可长达15 -20天。  相似文献   

17.
开发利用天然杀虫剂是当今科学界热点的课题之一.本试验采用苦楝、黄花蒿、银杏等三种植物浸出液对菜青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表明,三种植物浸出液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随着自身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苦楝4倍液对莱青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2、3天的防效分别达88.7%、87.9%和88.7%.其他2种植物浸出液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市雨季,雨量充沛,气温高,造成葡萄病害发生十分严重,一般的药剂抗雨水冲刷力弱,防效很难理想,为了找到葡萄雨季病害药剂防治十分理想的药剂,我们对8种农药进行了田间试验,经药后10、21天调查防效,发现:思科、敌力脱耐雨水冲刷,防效好,持效期长,为理想首选药品,杀毒矾、百毒清防效也不错。  相似文献   

19.
自2009年以来,非洲吉布提芒果树上暴发壮铗普瘿蚊.针对壮铗普瘿蚊在吉布提的发生、危害、部分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治进行初步研究.在吉布提,壮铗普瘿蚊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为Damerjog的总统农场和Alisabieh的Wea将军农场.壮铗普瘿蚊以虫瘿寄生芒果叶片,造成叶片卷缩、变形,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的生长.该虫在吉布提1a发生6代,一个世代(45±2)d.在热季5月份温度达到40℃时,以幼虫和蛹在虫瘿里休眠.乐斯本1 000倍+有机硅、三氟氯氰菊酯1 000倍+有机硅混合液对壮铗普瘿蚊的室内防效分别为93.33%和95.87%,但其在果园对壮铗普瘿蚊的防效分别为50.17%、38.25%,远低于室内防效.  相似文献   

20.
李金华 《科技信息》2010,(24):I0312-I0313
50%虫螨腈·丁醚脲悬浮剂112.5克/公顷、187.5克/公顷、262.5克/公顷药后1天平均防效分别为43.77%、59.41%、65.15%,药效较差,药效缓慢,击倒速度不快;药后3天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9.05%、84.73%、88.93%;药后7天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9.53%、89.79%、93.71%,可看出其防治效果三天达到较高正常水平,且7天后防效仍较高,因此,持效期长达7天以上。采用DMRT法对试验结果统计分析,供试药剂中、高剂量处理间无差异,但二者与低剂量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