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相似文献   

2.
钳工实习的内容很多,但基本功的知识点是一致的。通过对钳工、方法、加工、品质、精度知识点的教学(摘要)。使学生懂得学习的要点和方法及实习学习的成本和收获的关系。由过去的被动型变为现在的主动型,引发学生自觉的思考;提高实习效率和工件质量的品质。以点代线代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2,(12):50
这个故事是酒桌上听来的。讲故事的人是一个姓赵老司机,他为南疆某地区的勘探队开了一辈子的车。50多岁就内退了。那件事发生在1992年。勘探队决定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地质勘察。当时的罗布泊,已经彻底干涸,真正成为了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勘探队派出了7名队员,两辆北京老吉普车。老赵就是其中一辆车的司机。  相似文献   

4.
立体停车场     
张经科  雷寰兴  张振龙 《应用科技》2009,36(1):I0001-I0001
我们主要是依据现在社会对土地的重视程度。以及“寸金寸土”的现状为出发点。如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那就是对财富的一种节约。同时也是对财富的一种积累。停车场建在繁华的地段。主要为了解决车辆多而停车位较少的问题。这个项目主要创新点在于采用近似正八面体结构。升降台在传统电梯的基础上可绕自身旋转。  相似文献   

5.
游牧民族,蒙古,藏,印第安,阿拉伯等游牧民族的可移动民居有共同点:木头支架,轻便,不用浆粘结,减轻自重,且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容易装卸,驮运。唯有蒙古族发明使用蒙古包。蒙古包有它自己的特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外形:包,包形。下部圆筒形,上部圆锥型,顶为拱形。我们现在知道,在材料相同的条件下,球形有最大的容积和最小的散热面积。其次是圆筒型。而锥形最稳定。  相似文献   

6.
决定高考成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高低;二是应试心理。本文主要对高考英语答题中心理因素致误情况做些分析,并谈谈如何防范。一是心理定势致误。心理定势,是指人的行为习惯、思维等方面的刻板状态。影响考试的心理定势有两方面。⑴习惯定势。有些同学平时就有违背常规做题的习惯,喜欢从最难的题目做起,认为“啃骨头”很有味道。这种方法用于平时时间充裕,容量不大的考试是可以的。但高考英语试卷容量大,时间很紧,如果也在难题上先花费过多的功夫,容易的题目反而来不及做。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易后难。⑵思维…  相似文献   

7.
说起英国伦敦,不可不提到它的地下交通。英国人称地铁为"管子",这一叫法倒也形象,因为行车的通道确实就像一根根管子,而且大多数车站的站台也呈管道形状。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建设地铁的国家。1863年,它的第一条地铁在伦敦投入使用。当时的通车里程很短,不足10公里。由于使用的是蒸汽机车,隧道里烟雾弥漫。1890年,伦敦又建成了举世第一条电气化地铁。如今,伦敦的地铁系统已经相当复杂和庞大了。线路共有10多条,总  相似文献   

8.
刘谊人 《奇闻怪事》2011,(11):62-63
一个夏天的黄昏,一条三尺多长的灰蛇,无声无息地爬上镇头河边的一棵老柳树,盘踞在探向河面的一个旁枝上。它昂起三角形的头颅,目光像冰一样冷。老柳树的附近有一片荒草没膝的废墟。这片废墟的深处居住着一头年轻的黄鼠狼,灰蛇等待的正是这头黄鼠狼。蛇是不敢向黄鼠狼挑战的。黄鼠狼闪电般的敏捷使蛇难于招架。这条  相似文献   

9.
蒲公英     
正蒲公英是一种野生植物,田野、路旁到处都有。春天的时候,蒲公英贴着地长起来。它的茎很短,叶子是绿色的,边缘像齿轮。过一段时间后,绿色的茎慢慢长高,长长。在茎的顶端开出一朵朵很不起眼的黄色小花。初夏到了,蒲公英的花朵开始凋谢了,花蒂处长出像冬天的滑雪帽上的绒球样的东西,有白色、粉色,真的很美。这时,如果有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绒球就开始飘出一把把"小伞儿","小伞儿"下面是一个个黑色的种子,到处漫游。蒲公英随风而动,落地生根,随遇而安。  相似文献   

10.
冰岛     
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岛,面积十万零三千平方公里。境内是一个大高原,布满火山与温泉,南部的希克拉火山最为著名。冰岛的北部已接触到北极圈,土地贫瘠,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全国可耕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4%。农作物除牧草、马铃薯外,只有极少量的燕麦和大麦。在农业中,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沿海地区鱼产较丰。矿藏方面,只有少量的垩石、褐煤和泥炭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电场抑垢研究兴趣集中于电场对碳酸钙晶体形貌的改变,电场对已成垢的颗粒是否有抑垢作用鲜有研究。针对电场颗粒污垢抑垢机理不明的问题,提出非匀强电场颗粒物污垢抑垢模型,解释了电场对流体管道内污垢颗粒存在抑垢作用。电场60V至180V、频率50Hz、颗粒质量100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匀强电场并不会使颗粒产生抑垢作用,颗粒污垢在非匀强电场受到介电泳力(),改变原本运动轨迹,达到抑垢的效果。随着电场强度升高,碳酸钙颗粒受到的从,升至。硫酸钙受到的从升至。碳酸镁颗粒受到的升至。电场强度对多种污垢颗粒产生的,是影响抑垢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前贤对古文的注释多有商榷之处。本文围绕古文“更取器用”之“更”和“众不见信”之“众”、“见”的训释进行讨论和辨析,提出释“更”为“取”,“众”不作“终”训,“见”当属指代用法.  相似文献   

14.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往往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席上来加以评判,对"自然"概念的认识亦是如此,他们大多把"自然"与"蒙昧"、"动物本能"联系到一起.然而,卢梭作为启蒙运动思想界的一只奇葩,却从人性完满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他把"自然状态"视为批判现代社会腐朽与堕落的参考系,把"自然"视为人性完满与和谐的终极依据.卢梭在"自然"概念中添加了"自由意志"与"可完善性"的特质,并且更多地把"自然"与"自由意志"的概念联系起来,但是,在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由意志"之间他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使双方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7个日本优质粳稻品种进行试种表明,各品种在本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结实。生长期最长175天,最短仅为143天。其中以“快出”、“秋”两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次是“一见钟情”、“中生新千本”、“笹锦”、“日本晴”、“广光”、“越光”、“法令”、“明星”、“山彦”和“小金胜”。“秋田小町”、“日光”等5个品种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7.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一步”法和“两步”法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的不足,通过分析研究DMDAAC的合成反应过程,并结合“一步”法和“两步”法各自的优点,探索出一套新的DMDAAC合成路线:“一步 两步”法。采用该工艺可合成出高纯度DMDAAC,反应时间仅为9h,产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18.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19.
"玉山雅集"与"北郭诗社",以张士诚入吴为标志,先后繁荣于吴中地区。同为吴中文人团体,二者有巨大的差异,表现在三个层面:在雅集方式上,呈现出从"娱乐化"向"文艺化"的转变;在文人心态上,表现为从"纵欲"到"闲适"、从"庆幸"到"无奈"的转变;在诗学思想上,诗人对诗歌功能的理解、诗法与诗体的选择及诗歌的审美风貌都不同。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既体现了易代之际吴中文人内部的差异性,也反映了吴中文人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20.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