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成为各地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呈现出新的特色与亮点。本文在梳理创新生态与众创空间有关研究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部分城市众创空间建设及有关扶持政策,并以瑞安市为例,分析县级城市众创空间建设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众创空间发展的对策,可为我国县级城市众创空间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专业化众创空间是在众创空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于产业细分领域、高度专业化、重点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一种新型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专业化众创空间不断探索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在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盘活科技创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北京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的情况和特点,总结提炼了几种典型发展模式,分析了专业化众创空间对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目前北京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研究》2017,(3):110-113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可以培育新动能,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论文在界定研究范畴基础上,归纳众创空间有关研究,针对国外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系统梳理国外典型众创空间发展概况,并从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发展模式,从创新文化、政府服务、模式创新方面给出有关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上海市以中小科技企业培育和众创空间建设为抓手,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动力,帮助区域创新企业快速成长,实现提高区域创新产业的集聚度和活跃度。在众创空间建设方面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推进创新创业便利化,在取消众创空间备案的基础上,以政府购买服务补贴众创空间为辅,围绕各区重点创新产业发展,突出众创空间"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培育为主,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树立众创空  相似文献   

5.
自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国家和地方均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本文基于国家级众创空间、浙江省省级众创空间和杭州市市级众创空间的数据,结合各地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并以杭州市的众创空间工作建设体系为例,剖析众创空间建设情况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为在众创空间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将 《安徽科技》2021,(2):23-24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作为长三角地区后发城市,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是滁州当前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推动众创空间建设是促进创新发展、社会就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自1987年国内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诞生以来,中国孵化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作为创新型孵化器的众创空间,"众"是主体,"创"是内容,"空间"是载体.开放与低成本、协同与互助、结合与便利化是众创空间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双创升级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核心载体。专业化众创空间是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而诞生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双创"机制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专业化众创空间在加强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共享以及产业链的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20,(3):33-41
专业化众创空间是聚焦细分产业领域,以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的重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从科学研究的线性模型出发,在巴斯德象限视角下改进、推演、构建符合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取向模型,据此将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划分为高校型、新研型、企业型和普通型四种类型。结合模型应用案例分析,概括不同发展模式下专业化众创空间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重构三螺旋创新模型总结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新常态下众创空间已成为驱动创新、促进创业的重要一环,学界和业界对于众创空间发展也格外关注。如何优化科技创业环境,提升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推进众创空间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科技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验,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现有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众创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众创空间作为针对早期创业的重要服务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不久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进一步明确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指导和推动众创空间科学构建、健康发展,科技部特制定并发布了《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相似文献   

11.
<正>5月7日,陕西省科技厅公布了第七批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名单,来自定边县世纪创联创业孵化中心、靖边县点再来众创空间、榆阳区支点创客空间、高新区筑巢空间的4家众创空间成功获批,目前全市省级众创空间数已达10家。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和鼓励众创空间等孵化器建设,把众创空间、孵化器作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市政府出台了《榆林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明确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型的、开放式的创业支持平台,众创空间已成为浙江省整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众创空间发展态势良好,与广东、江苏等一同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浙江工商大学魏建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全面调研了浙江省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对全省415家众创空间的运行绩效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浙江省众创空间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促进创新发展、社会就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2017年以来,滁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打造众创空间,使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有力促进了全市创新创业的深入推进。一、滁州市众创空间建设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众创空间是塑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创新型河南建设的有力引擎。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基础,分析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运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国家级众创空间呈现区位分布高度不均衡、发展类型同质化、收入产出水平不高等发展特征,建议从强化绩效管理、加强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众创空间发展与优化。  相似文献   

15.
政策传真     
正浙江省众创空间备案工作政策要点一、省级众创空间备案省级众创空间备案的组织推荐工作由设区市科技部门负责。申请省级众创空间的可向所在县(市、区)科技局提出申请,通过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在线填报《浙江省众创空间备案申请表》及相关运行绩效情况。经设区市科技部门审核同意,汇总报省科技厅。已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的14家众创空间也需按要求进行备案。二、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创客"、"众创空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热词",各省市都在跟随这股风潮大力建设拥有自己本土特色的众创空间,不少城市已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举措。如,北京发布实施"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2015—2020年),天津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发布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上海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报告》发布,而区县作为具体落实上海市科技创新建设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对众创空间建设是否都有举措?同时,各区县又是如何结合自身的特色进行判断,让自身变得"体强"而"意丰",通过区县强做到整个上海强?"不局限于众创空间的盈利"近日,在浦东新区张江高科传奇广场的IC咖啡,上海市科委举行了以"聚焦众创空间,支持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区县科委主任沙龙。市科委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继续推动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升级的指导意见。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月19日,泸县科知局组织召开了2015年首批县级众创空间认定工作会。泸州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卿乐智,泸县科知局局长吴雪红到会指导。此次认定工作会,聘请了泸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铁梅等3名专家开展县级众创空间的认定工作。会议按照听取各众创空间认定申请单位的负责人对众创空间在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情况汇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对于提升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发挥着关键作用。从个体创造力与团队整体特性的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众创空间如何影响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这一核心问题,探究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与机制,为科学高效地发挥众创空间的孵化作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依据。以入驻高校众创空间的172个大学生创客团队共1296名大学生创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众创空间影响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的3条路径及影响机制,即众创空间能够直接显著地影响团队创新绩效,还能通过成员创造力的中介路径和团队创造互动过程与团队凝聚力组成的链式中介路径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基于实证调查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众创空间提供的软、硬件支持不足,且团队特征的异质性能显著影响众创空间平台支持效果;(2)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3)团队规模、成员学校及学科来源结构会影响众创空间与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路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