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复合纤维增强复合树脂无石棉摩阻材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研制了一类新型复合纤维增强复合树脂无石棉摩阻材料,研制的复合树脂聚合物有高的热稳定性,研制的摩阻材料有高的摩擦稳定性和耐磨性,特别适合于制造高性能的轿车用制动器衬片。  相似文献   

2.
利用日本JXA-84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研制的新型摩擦制动材料冲击断口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的断裂、纤维的拔出、纤维的桥接、界面脱粘及裂纹分叉、转向对提高摩阻材料的冲击韧性有极大的贡献,纤维对主裂纹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延缓了主裂纹的增长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纤维拔出的长度增加,吸收能量增大,材料的冲击强度也提高.裂纹的扩展方向对摩阻材料的韧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性质,研制了一套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水平圆管摩阻测试装置;并进行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摩阻变化规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SC-CO_2的摩阻逐渐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一剪切速率下,SC-CO_2的摩阻逐渐降低;SC-CO_2的管内摩阻明显低于清水;且温度越高、剪切速率越大,摩阻差值越大;在SC-CO_2中加入添加剂可提高SC-CO_2的黏度,其摩阻比纯SC-CO_2高。  相似文献   

4.
套管摩阻是大斜度定向井和水平井固井工艺设计及施工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大斜度定向井及水平井下套管过程中的套管摩阻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套管摩阻微分方程,并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了套管摩阻的解析解,该解析解简便实用,可用于预测和计算定向井和水平井的下套摩阻.文中采用这些公式对长庆油田塞平—1水平井所用套管结构的摩阻进行了现场理论预测,为固井工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预测结果与后来的实测数据较吻合,验证了本文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摩阻材料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增强纤维的选用为线索 ,回顾了汽车用摩阻材料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阶段 ,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 .介绍了目前摩阻材料的发展概况 ,对摩阻材料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乳液法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摩阻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乳化剂的筛选,成功地合成了乳液法酚醛树脂,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该树脂的乳液中均匀混入丁腈胶乳,可以用于摩阻材料(刹车片)的生产,制品性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应用乳液法酚醛树脂可避免生产摩阻材料溶剂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在两相流动阻力计算中至今还是广泛使用均相模型和分相模型法.在这两种模型中,将两相流动摩阻压降归结为单相流体摩阻压降与相应的两相摩擦因子的乘积,从不同来源得到了两组公式,能够反映不同流态下水力摩阻系数λ。两组公式在全部雷诺数Re范围内的良好吻合,证明在用两相流的均相和分相模型计算摩阻压降时,选用其中任一组公式均可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方法中的样条函数作为核子函数,并进一步修正扩散模型及梯度模型的计算公式,对已有MPS(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将该模型应用于垂向二维水柱倒塌过程计算,结合直立挡板的冲击压力过程实测结果,探讨了水流黏滞系数和摩阻项对直立挡板压力过程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黏滞系数影响峰型的尖锐度,摩阻项影响压力过程的相位;通过适当选取黏滞系数和摩阻系数,获得了与实测结果一致的压力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工艺方法合成了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将其作为粘合剂制备了摩阻材料。试验表明:酚醛树脂经改性后,树脂及材料的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改善;与其他改性方法的材料相比,摩擦系数较高而稳定。表面分析提示这种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较高、热摩损较小,而低温下的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略高。探讨了摩擦前后表面层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纤维增强摩阻材料的抗冲击韧性和硬度对摩擦学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惟一决定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的大小。在胶粘剂含量为25%时,硬度有最大值为88.13(HRL)。在胶粘剂含量为28%时,无缺口冲击韧性有最大值为4.68kJ/m^2。在胶粘剂含量较低时,硬度对摩擦性能起主要作用;在胶粘剂含量较高时,冲击韧性对摩擦性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树脂粘结剂含量对汽车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国产改性酚醛树脂作为汽车摩擦材料树脂粘结剂基体,研究了不同树脂含量对材料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 和EDAX表观分析来确定摩擦材料中树脂粘结剂的最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6 % ~14% 树脂含量(质量分数)范围内,材料的冲击强度都能满足使用要求.树脂含量在14% 及其以上时,材料高温热衰退严重,导致摩擦因数下降,高温磨损加剧,磨损量上升;在树脂含量过高或过低时,材料将因粘结剂量过少或树脂高温分解导致粘结力下降,使增强纤维存在拔出现象,导致摩擦因数不稳定,材料磨损加剧.综合各项性能,得出:摩擦材料中基体树脂用量不宜太多,其含量以8% ~12 % 为佳,其中以8% 为最佳.该结论在桑塔纳轿车无石棉盘式刹车片的研制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用热塑性聚(氧-1,4-亚苯基磺酰基-1,4-亚苯基)(聚醚砜)树脂作粘接剂,制备耐高温摩阻材料,探索了材料的压制工艺。试验证实了:聚醚砜树脂和制成的摩阻材料,其耐热性和摩擦磨损性能,较大程度优于改性酚醛树脂和其制成的材料。通过近代表面分析手段对摩擦表面和磨屑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润滑剂(亚麻籽油、聚α烯烃或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修复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双芯材微胶囊,将微胶囊填充在环氧树脂中得到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白光干涉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了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和修复性能。结果表明,微胶囊在整体上呈球形,结构完整,两种芯材均成功包覆;当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微胶囊(芯材为亚麻籽油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时,与环氧树脂相比,在摩擦试验测试1 200 s后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了约90%,在磨损试验测试2 h后其磨损体积减小约3个数量级(由1010 μm3减小到107 μm3);被划伤的复合材料经50℃加热1 h后,与加热前相比划痕变窄、变浅。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双功能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相对环氧树脂有所提高,同时具有良好的自修复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添加铝粉或锡粉以及用6-6-3青铜粉全部或部分代替铜粉所制得的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分析了基体成份对材料硬度、摩擦因数和磨损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铜基材料相比,铝含量为3.5%(质量分数)或含少量6-6-3青铜粉的摩擦材料,在低转整、小比压时,摩擦因数不降低,而磨损量减小,硬度得到提高;含锡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都急剧降低,但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探究钨含量对制动用铜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钨含量的铜基摩擦材料,对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铜基摩擦材料的密度随着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剪切强度和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钨提高了材料磨损表面微凸体接触的结点强度,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摩擦因数。适量的钨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损表面剥离,有助于在磨损表面形成连续完整的摩擦膜,从而稳定摩擦因数,减小磨损质量。当钨含量过高时,在高温摩擦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犁沟或微裂纹,导致摩擦因数剧烈波动和磨损质量增大。钨的质量分数为3%时,铜基摩擦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具有较为稳定的摩擦因数和较小的磨损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干摩擦条件下利用 SRV磨损试验机比较了在硬质合金基体上金刚石薄膜、石墨 /金刚石复合膜以及硬质合金 3种试样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和磨痕的表面形貌。利用表面形貌仪测试了磨损体积。研究了振动频率对试样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在干摩擦条件下 ,金刚石薄膜与石墨 /金刚石复合膜的摩擦学性能差别不大 ,二者的磨损机理均为微断裂磨损。在干摩擦条件下 ,高频时金刚石薄膜的耐磨性是硬质合金耐磨性的 8~ 10倍 ,其原因是硬质合金的磨损机理存在着从粘着磨损到微断裂磨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Cu-Fe基摩擦片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带式运输机铜基摩擦片的摩擦学行为,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Cu-Fe基摩擦材料。在干式制动条件下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摩擦片的摩擦学行为。探索铁元素对铜基复合材料摩擦片摩擦行为和磨损机理的作用。结果表明,与铜-石墨复合材料相比添加了铁元素的铜-石墨复合材料在高载荷下表现出更好的摩擦学性能,其在摩擦表面上形成的富含石墨的机械混合层(MML)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耐磨涂层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材料和自润滑材料具有良好的的摩擦磨损性能。本文对这两类涂层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Al2 O3、Cr2 O3、TiO2 、TiN等常用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涂层材料研究和应用的最新发展 ,介绍了石墨基和MoS2 基、锡铅铜等软金属基以及氧化物和氟化物自润滑涂层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认为耐磨涂层材料研究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上述两种材料的复合应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